本期要目
【协会动态】
协会赴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学习调研
省市级协会座谈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乡村振兴】
古鲁板蒿镇:田园披彩妆 又是一年好“丰”景
【服务标准化】
四种手段!标准助力高质量发展
【协会动态】
协会赴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学习调研
2023年9月7日,协会执行会长吕永利携秘书长王利美、兽医师吴志良以及元宝山区罕山白绒山羊养殖户邵广成,到位于巴林右旗的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学习调研。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党支部书记徐惠娟、厂长刘树才等对此次调研进行了接待和陪同。
种羊场徐惠娟书记首先带领大家参观了巴林右旗罕山白绒山羊养殖大户孟和家的羊舍,在羊舍里徐书记认真细致的为元宝山养殖户讲解了如何建设羊舍,护栏,羊槽等知识,孟和老先生也和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传授了一些养殖经验。
随后一行人员来到了赤峰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徐惠娟书记和刘树才厂长带领大家分别参观了罕山白绒山羊种公羊、母羊以及一母一羔和一母多羔羊,这里的羊健壮有力,活泼可爱,一看入眼,特别让人喜爱。每到一处圈舍,刘树才厂长就给大家介绍这一圈舍羊的特点,习性等。
参观完,一行人员来到了种羊场会议室,厂长刘树才更加详细的介绍了罕山白绒山羊,大家了解到罕山白绒山羊是广大畜牧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培育出的优质地方品种,是宝贵的地方遗传资源。1995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罕山白绒山羊属绒肉兼用型,绒毛品质好,纤维细度平均在13—16微米之间,净绒率65%以上,屠宰率为45%,成年羊胴体重平均为45-55市斤,肉质鲜美。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培育的成年母羊平均产绒量760克,最高达1318克,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1100克,最高产绒量1950克,育成公羊平均产绒量1050克,育成母羊平均产绒量550克,所产绒毛纯白,即适合终年放牧,冬春补饲的粗放管理方式,又适合舍饲半舍饲管理方式。
据了解,目前赤峰市绒山羊存栏大概在140万只,赤峰市绒山羊主要产区在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巴林左旗,但是这些产能地区都没有绒毛加工厂,绒毛加工厂主要集中在红山区、松山区。对于罕山白绒山羊在养殖上遇到的难处和问题厂长刘树才也进行了阐述,对于保种和培育羊绒更细的种羊,需要时间、科研人员、资金等强有力的支撑。对于养殖户,需要二产企业的支撑。建议相关部门给予关注和政策支持。建议羊绒生产厂家在收绒时,把粗绒、细绒价格区分开,如果粗绒,细绒都按一个价格收,那势必造成养殖户追求绒的产量而忽视绒的质量和细度。只有优质优价才能让绒毛产业发展壮大!
(文图/王利美)
省市级协会座谈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23年9月8日,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执行会长林永亮、副秘书长周瑞龙莅临赤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座谈交流学习。协会执行会长吕永利、秘书长王利美、秘书处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协会执行会长吕永利对林会长一行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介绍了协会基本情况和人员构成、部门设置等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协会以地理标志和团体标准为抓手开展工作的情况。
协会自2015年成立至今已走过八个春夏秋冬,是5A级社会组织,建有党支部,赤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与赤峰地理标志产业协会是两块牌子一个秘书处,共有专职人员8名。协会在2017年经赤峰市农牧局报请赤峰市政府批准,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注册了“赤峰小米”“赤峰羊肉”“赤峰葵花”“赤峰绿豆”“赤峰马铃薯”“赤峰牛肉”“赤峰荞麦”“赤峰羊绒”“赤峰驴肉”9件赤峰“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2018-2019年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部注册成功,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2020年-2021年协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管理平台发布并实施了以上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的团体标准。从而为通过标准化引领实现赤峰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这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广使用得非常好,已有41家企业的77个品类产品获准使用上了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另外还有28个品类产品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中。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执行会长林永亮表示:赤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工作做的很好、很扎实、很到位,值得其他盟市协会学习借鉴,林会长分析了各盟市龙头企业协会情况,以及企业加入协会的四种状态,强调了协会工作一定要有服务的手段和抓手,同时希望各级行业协会继续相互协作,相互扶持,抱团取暖,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同坚持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健康、有序、稳定发展贡献协会的力量。
会后,执行会长吕永利邀请林永亮执行会长一行参观了赤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办公场所和产品展厅。
此次两地协会座谈非常受益,两地协会执行会长均表示:希望双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合作,互相交流农牧业行业的发展思路、战略、规划,重大改革措施等发展经验,以及协会在自律、服务、自身建设等方面经验,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文图/王利美)
【乡村振兴】
古鲁板蒿镇:田园披彩妆
又是一年好“丰”景
初秋时节,丰收的氛围逐渐浓郁,漫步于古鲁板蒿镇的田间地头,圆葱紫、钢葱绿、高粱红、玉米黄……万亩田园宛如披上了彩妆,勾勒出一年最美好的丰收图景。
走进古鲁板蒿镇东他拉村,近3000多亩玉米制种褪去了夏日的墨绿,增添了一抹金黄。“按照现在的长势,最多再有10天左右,我们村的玉米制种就将全面进入收获期。东他拉村玉米制种是订单产业,前期投入由公司垫付,中期割杂株也是种子公司专人负责,种植不愁投资,技术不愁指导,销售不愁门路,收入效益可观。加上这些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又为群众每亩节本增效合计金额700元左右呢!”村党总支书记刘向阳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古鲁板蒿镇积极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全镇制种土地资源丰富,共有耕地29万亩,其中水浇地26万亩,占比87%,12个行政村中有9个村分布在老哈河沿岸一带,制种地块优势明显,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肥力均匀,光照充足,雨热同期,设施完备,同时制种经验丰富,良种生产技术成熟。基地所出种子籽粒饱满,颜色纯正,商品性好,深受生产企业和农户的青睐。近年来,古鲁板蒿镇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不断加快制种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科企协作、全民受益的良好局面,2023年全镇发展玉米制种3万多亩。受甘肃张掖等地玉米制种基地启发,古鲁板蒿镇计划于2024年实现制种5万亩,2025年达到10万亩制种规模,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计划于2024年落地2条玉米烘干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有力推动制种产业发展。
制种产业正待丰收,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也不甘示弱,谷子示范基地里,29个对比品种此起彼伏,效果明显,“菜园子、果园子”正值丰收的高潮,网纹蜜瓜瓜身与绿色的叶片相辅相成,像是产房中包裹成粽子状的排排小婴儿,等待着被采收;洋葱圆圆的身子尖尖的脑袋,戴着一顶又尖又可爱的圣诞帽,躺在田间地头被工人们依次装进编织袋里;金灿灿的谷穗低垂着沉甸甸的头,摇曳在微风里,仿佛陶醉在丰收的喜悦里;地里的向日葵尽情地舒展着婀娜的细腰,笑盈盈地看着太阳,拼命地展现自己身上金黄色的衣服……
古鲁板蒿村村民慕红军笑着说:“这一年没有白忙活,前几年我家种的都是旱膜谷子,虽然说靠天气吃饭,收益也十分不错,一亩地能纯收入700—800元,今年我家试种了363品种的向日葵,个头大、产籽多,一亩地就能产干籽400斤左右,每亩保底收入2400多元,纯收入能达到1000元,较往年种植效益都要好”。
据悉,古鲁板蒿镇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强镇的重要牵引,按照“一镇一主业、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深挖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多元化发展制种产业、特色林果、露天蔬菜等富民产业。注重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引进精深加工、蔬菜脱水冻干等生产线,探索发展宝河湾等农旅融合新业态,实现了农业增效有“路”、农民增收有“方”。
(文章来源:赤峰市农牧局)
【服务标准化】
四种手段!标准助力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各个领域都要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标准领域。标准要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行管理方式的转变,要从行政指挥或行政限制转向用标准来规范行业准入,市场准入要通过环境、质量、安全等标准来引导。所以标准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安全标准、质量标准、公共服务标准、环境标准和社会治理标准等,应该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标准化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标准本身要提高质量。首先就是标准本身要提高质量,要通过标准引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如环境治理,我国环境领域制定了许多法律,具体实施要靠标准,比如提出双碳的标准,大家就要遵循这些标准,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不能进入这个行业。标准化的高质量发展要与创新结合起来,特别是有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要通过标准去推广,比如建筑材料标准要保证其节能、防火、安全等。
二、标准的执法要严格、公正、公开。标准发布后,要去推动实施,执法要严格、公正、公开。比如一些企业按照绿色标准生产产品,而有的企业没有按照绿色标准生产,还要搞价格竞争,这明显是不公平的。所以标准的实施要严格、公平、公正执法,这样才能保证标准实施,保证高质量发展,保证行业的公平竞争。特别是对一些公共安全、环境方面等的强制性标准,只有严格公平执法,才能推进标准落实。
三、标准化要为创新型产品开拓市场提供保障。我认为实现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将有利于为创新型产品开拓市场提供保障,就是通过检验检测确定创新型产品是否达到标准,给创新型产品一个入门证。只有标准而没有人来检测不行,就成了摆设,所以要强调标准化的全过程。之前到浙江去调查,有个家具产业集群的县,为了促进这个地方的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当地政府引进了国际标准检测机构,如果企业生产家具不能够达到标准,不给该产品贴牌也就无法上市。有些新的技术产品要通过认证确定是否符合标准,现在很多国产化的产品,国内要采购首台套首批次产品,但是往往因为没有系统权威的认证而进不了市场。因此,在检验检测方面需要补短板,一方面是给老百姓吃个定心丸,如食品类产品要经过检验检测提高标准,严格地执行标准。另一方面检验检测要对创新的产品进入市场提供入门证,但是现在检验检测设备、人才都很紧缺。
所以,《标准化法》提出标准化工作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纲要》提出形成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一体化运行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
四、要重视标准的评估。在执法过程中,除了政府以外,还要发挥社会第三方的作用。一些检验检测机构都是社会性质的,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检验检测机构和标准化组织都是社会组织。政府主要制定规制和进行监管。政府不可能天天去检查,所以要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法律的实施也需要进行定期评估。要通过评估不断地去提高标准化的质量,尤其在四个转变过程中要定期地加强评估,然后发现问题,不断地去完善和改进。
(文章来源:学习标准化)
赤峰品牌农牧业信息第109期
本期要目
【协会动态】
协会赴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学习调研
省市级协会座谈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乡村振兴】
古鲁板蒿镇:田园披彩妆 又是一年好“丰”景
【服务标准化】
四种手段!标准助力高质量发展
【协会动态】
协会赴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学习调研
2023年9月7日,协会执行会长吕永利携秘书长王利美、兽医师吴志良以及元宝山区罕山白绒山羊养殖户邵广成,到位于巴林右旗的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学习调研。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党支部书记徐惠娟、厂长刘树才等对此次调研进行了接待和陪同。
种羊场徐惠娟书记首先带领大家参观了巴林右旗罕山白绒山羊养殖大户孟和家的羊舍,在羊舍里徐书记认真细致的为元宝山养殖户讲解了如何建设羊舍,护栏,羊槽等知识,孟和老先生也和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传授了一些养殖经验。
随后一行人员来到了赤峰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徐惠娟书记和刘树才厂长带领大家分别参观了罕山白绒山羊种公羊、母羊以及一母一羔和一母多羔羊,这里的羊健壮有力,活泼可爱,一看入眼,特别让人喜爱。每到一处圈舍,刘树才厂长就给大家介绍这一圈舍羊的特点,习性等。
参观完,一行人员来到了种羊场会议室,厂长刘树才更加详细的介绍了罕山白绒山羊,大家了解到罕山白绒山羊是广大畜牧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培育出的优质地方品种,是宝贵的地方遗传资源。1995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罕山白绒山羊属绒肉兼用型,绒毛品质好,纤维细度平均在13—16微米之间,净绒率65%以上,屠宰率为45%,成年羊胴体重平均为45-55市斤,肉质鲜美。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培育的成年母羊平均产绒量760克,最高达1318克,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1100克,最高产绒量1950克,育成公羊平均产绒量1050克,育成母羊平均产绒量550克,所产绒毛纯白,即适合终年放牧,冬春补饲的粗放管理方式,又适合舍饲半舍饲管理方式。
据了解,目前赤峰市绒山羊存栏大概在140万只,赤峰市绒山羊主要产区在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巴林左旗,但是这些产能地区都没有绒毛加工厂,绒毛加工厂主要集中在红山区、松山区。对于罕山白绒山羊在养殖上遇到的难处和问题厂长刘树才也进行了阐述,对于保种和培育羊绒更细的种羊,需要时间、科研人员、资金等强有力的支撑。对于养殖户,需要二产企业的支撑。建议相关部门给予关注和政策支持。建议羊绒生产厂家在收绒时,把粗绒、细绒价格区分开,如果粗绒,细绒都按一个价格收,那势必造成养殖户追求绒的产量而忽视绒的质量和细度。只有优质优价才能让绒毛产业发展壮大!
(文图/王利美)
省市级协会座谈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23年9月8日,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执行会长林永亮、副秘书长周瑞龙莅临赤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座谈交流学习。协会执行会长吕永利、秘书长王利美、秘书处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协会执行会长吕永利对林会长一行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介绍了协会基本情况和人员构成、部门设置等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协会以地理标志和团体标准为抓手开展工作的情况。
协会自2015年成立至今已走过八个春夏秋冬,是5A级社会组织,建有党支部,赤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与赤峰地理标志产业协会是两块牌子一个秘书处,共有专职人员8名。协会在2017年经赤峰市农牧局报请赤峰市政府批准,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注册了“赤峰小米”“赤峰羊肉”“赤峰葵花”“赤峰绿豆”“赤峰马铃薯”“赤峰牛肉”“赤峰荞麦”“赤峰羊绒”“赤峰驴肉”9件赤峰“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2018-2019年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部注册成功,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2020年-2021年协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管理平台发布并实施了以上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的团体标准。从而为通过标准化引领实现赤峰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这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广使用得非常好,已有41家企业的77个品类产品获准使用上了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另外还有28个品类产品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中。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执行会长林永亮表示:赤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工作做的很好、很扎实、很到位,值得其他盟市协会学习借鉴,林会长分析了各盟市龙头企业协会情况,以及企业加入协会的四种状态,强调了协会工作一定要有服务的手段和抓手,同时希望各级行业协会继续相互协作,相互扶持,抱团取暖,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同坚持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健康、有序、稳定发展贡献协会的力量。
会后,执行会长吕永利邀请林永亮执行会长一行参观了赤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办公场所和产品展厅。
此次两地协会座谈非常受益,两地协会执行会长均表示:希望双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合作,互相交流农牧业行业的发展思路、战略、规划,重大改革措施等发展经验,以及协会在自律、服务、自身建设等方面经验,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文图/王利美)
【乡村振兴】
古鲁板蒿镇:田园披彩妆 又是一年好“丰”景
初秋时节,丰收的氛围逐渐浓郁,漫步于古鲁板蒿镇的田间地头,圆葱紫、钢葱绿、高粱红、玉米黄……万亩田园宛如披上了彩妆,勾勒出一年最美好的丰收图景。
走进古鲁板蒿镇东他拉村,近3000多亩玉米制种褪去了夏日的墨绿,增添了一抹金黄。“按照现在的长势,最多再有10天左右,我们村的玉米制种就将全面进入收获期。东他拉村玉米制种是订单产业,前期投入由公司垫付,中期割杂株也是种子公司专人负责,种植不愁投资,技术不愁指导,销售不愁门路,收入效益可观。加上这些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又为群众每亩节本增效合计金额700元左右呢!”村党总支书记刘向阳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古鲁板蒿镇积极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全镇制种土地资源丰富,共有耕地29万亩,其中水浇地26万亩,占比87%,12个行政村中有9个村分布在老哈河沿岸一带,制种地块优势明显,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肥力均匀,光照充足,雨热同期,设施完备,同时制种经验丰富,良种生产技术成熟。基地所出种子籽粒饱满,颜色纯正,商品性好,深受生产企业和农户的青睐。近年来,古鲁板蒿镇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不断加快制种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科企协作、全民受益的良好局面,2023年全镇发展玉米制种3万多亩。受甘肃张掖等地玉米制种基地启发,古鲁板蒿镇计划于2024年实现制种5万亩,2025年达到10万亩制种规模,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计划于2024年落地2条玉米烘干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有力推动制种产业发展。
制种产业正待丰收,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也不甘示弱,谷子示范基地里,29个对比品种此起彼伏,效果明显,“菜园子、果园子”正值丰收的高潮,网纹蜜瓜瓜身与绿色的叶片相辅相成,像是产房中包裹成粽子状的排排小婴儿,等待着被采收;洋葱圆圆的身子尖尖的脑袋,戴着一顶又尖又可爱的圣诞帽,躺在田间地头被工人们依次装进编织袋里;金灿灿的谷穗低垂着沉甸甸的头,摇曳在微风里,仿佛陶醉在丰收的喜悦里;地里的向日葵尽情地舒展着婀娜的细腰,笑盈盈地看着太阳,拼命地展现自己身上金黄色的衣服……
古鲁板蒿村村民慕红军笑着说:“这一年没有白忙活,前几年我家种的都是旱膜谷子,虽然说靠天气吃饭,收益也十分不错,一亩地能纯收入700—800元,今年我家试种了363品种的向日葵,个头大、产籽多,一亩地就能产干籽400斤左右,每亩保底收入2400多元,纯收入能达到1000元,较往年种植效益都要好”。
据悉,古鲁板蒿镇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强镇的重要牵引,按照“一镇一主业、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深挖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多元化发展制种产业、特色林果、露天蔬菜等富民产业。注重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引进精深加工、蔬菜脱水冻干等生产线,探索发展宝河湾等农旅融合新业态,实现了农业增效有“路”、农民增收有“方”。
(文章来源:赤峰市农牧局)
【服务标准化】
四种手段!标准助力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各个领域都要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标准领域。标准要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行管理方式的转变,要从行政指挥或行政限制转向用标准来规范行业准入,市场准入要通过环境、质量、安全等标准来引导。所以标准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安全标准、质量标准、公共服务标准、环境标准和社会治理标准等,应该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标准化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标准本身要提高质量。首先就是标准本身要提高质量,要通过标准引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如环境治理,我国环境领域制定了许多法律,具体实施要靠标准,比如提出双碳的标准,大家就要遵循这些标准,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不能进入这个行业。标准化的高质量发展要与创新结合起来,特别是有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要通过标准去推广,比如建筑材料标准要保证其节能、防火、安全等。
二、标准的执法要严格、公正、公开。标准发布后,要去推动实施,执法要严格、公正、公开。比如一些企业按照绿色标准生产产品,而有的企业没有按照绿色标准生产,还要搞价格竞争,这明显是不公平的。所以标准的实施要严格、公平、公正执法,这样才能保证标准实施,保证高质量发展,保证行业的公平竞争。特别是对一些公共安全、环境方面等的强制性标准,只有严格公平执法,才能推进标准落实。
三、标准化要为创新型产品开拓市场提供保障。我认为实现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将有利于为创新型产品开拓市场提供保障,就是通过检验检测确定创新型产品是否达到标准,给创新型产品一个入门证。只有标准而没有人来检测不行,就成了摆设,所以要强调标准化的全过程。之前到浙江去调查,有个家具产业集群的县,为了促进这个地方的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当地政府引进了国际标准检测机构,如果企业生产家具不能够达到标准,不给该产品贴牌也就无法上市。有些新的技术产品要通过认证确定是否符合标准,现在很多国产化的产品,国内要采购首台套首批次产品,但是往往因为没有系统权威的认证而进不了市场。因此,在检验检测方面需要补短板,一方面是给老百姓吃个定心丸,如食品类产品要经过检验检测提高标准,严格地执行标准。另一方面检验检测要对创新的产品进入市场提供入门证,但是现在检验检测设备、人才都很紧缺。
所以,《标准化法》提出标准化工作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纲要》提出形成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一体化运行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
四、要重视标准的评估。在执法过程中,除了政府以外,还要发挥社会第三方的作用。一些检验检测机构都是社会性质的,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检验检测机构和标准化组织都是社会组织。政府主要制定规制和进行监管。政府不可能天天去检查,所以要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法律的实施也需要进行定期评估。要通过评估不断地去提高标准化的质量,尤其在四个转变过程中要定期地加强评估,然后发现问题,不断地去完善和改进。
(文章来源:学习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