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七)——倾听幼儿

(2024-03-25 17:56:25)
标签:

教师

倾听

幼儿

策略

分类: 学习情况

读书笔记(七)——倾听幼儿

时间:2024年3月22日 星期五

读者许贤飞

标签:教研园地

作者:张艳云

标题:《用心倾听  用爱呵护

摘自:《早期教育》20243期,第14-16

 

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在“师幼互动”中提出,“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将倾听纳入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实施保教行为的基本规范中,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可见,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倾听幼儿不仅有助于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增强幼儿的自我认同感,而且能够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然而,目前教师倾听幼儿仍然存在倾听对象不均衡、倾听内容不深入、倾听技巧缺乏、倾听意识不足等问题。因此,研究教师倾听幼儿的现实困境及提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倾听幼儿的价值分析

倾听是指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发出的言语表达与非言语表达的注意程度、理解程度和回应程度,在注意与理解的基础上对幼儿的表达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回应,并与幼儿形成一定的情感共鸣。

首先,教师的倾听有助于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幼儿年龄较小,表达能力有限,教师的倾听是获取幼儿内心信息的直接、有效途径。其次,教师的倾听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我认同感。再次,教师的倾听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教师的倾听能让幼儿产生信任感,使师幼相处变得融洽。最后,教师的倾听有助于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通过倾听和交流能够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情绪情感,进而及时调整后续活动的组织,不断摸索和实践,促进专业成长。

二、教师倾听幼儿的现实困境

(一)倾听对象:对活泼外向的幼儿关注较多,对含蓄内向的幼儿关注较少

每一位儿童都值得被倾听,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理应无差别地受到教师的关注。然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更多倾听善于表达、活泼外向的幼儿,对含蓄内向幼儿所传达的言语与非言语信息关注不多。

(二) 倾听内容:倾听理解不深入,难以拓展幼儿的经验

教师在与幼儿沟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会错意的错听、漏听,从而曲解幼儿的表达,其根源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幼儿给出的非标准答案,有的教师并不会对其进行解释或正面回答,而是选择直接忽略继续进行下一活动环节,没有针对幼儿的表达内容给予及时反馈。

受限于个体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幼儿在与教师沟通交流时会辅以手势、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或自创语言。一些教师会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未能充分理解幼儿的表达时就盲目打断、下结论,没能理解或者没能完全理解幼儿所要表达的想法。

(三)倾听技巧:缺乏倾听技巧,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对话

倾听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活动,教师要想真正发挥倾听的教育价值,除了要关注幼儿表达的内容之外,还要掌握科学的倾听技巧,使倾听变得更加有效。有技巧的倾听是教师与幼儿建立情感联结、保证倾听效果的关键。教师缺乏倾听技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倾听注意和理解上,教师没能倾听到幼儿想表达的内容,如在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较于幼儿想表达的内容A,教师更愿意询问内容B;二是在倾听回应上,教师的敷衍、延迟回应,会让幼儿认为自己不被关注,这会降低幼儿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

(四)倾听意识:倾听意识不足,对倾听存在消极情绪

很多教师对倾听幼儿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教育活动只需要按照日程表按部就班地开展,倾听并不是必需的教育环节,它只是推动教育活动的工具之一,因此不需要对每一个幼儿都用心倾听,了解大部分幼儿的声音即可。还有一些教师缺乏倾听方面的理论储备,认为倾听是每个人都会的事情,不需要学习,在工作中仅依靠经验开展倾听活动的现象较多,倾听效果不佳。

此外,教师的一日工作比较琐碎,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需求时难免会产生烦躁情绪,在倾听幼儿的过程中容易缺乏耐心,当幼儿表达自己的意愿或需求时,教师往往以假装没听到或者随意敷衍两句作为回应。若教师经常在一日生活的某个环节中习惯性地采取敷衍应对的回应方式,会降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有从儿童视角出发,掌握倾听的节奏和质量才能保证倾听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耐心和细心,用积极的心态倾听幼儿。

三、教师倾听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坚持儿童本位,倾听每一位儿童

首先,坚持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正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提及,“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教师应建立多元、包容的儿童观,从儿童视角出发去理解儿童的世界,鼓励他们通过各种“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来探索周围的环境,激发他们敢于表达的自信心。

其次,关注每一位儿童。教师要敏感捕捉场景内外部的多种因素,如场地环境、幼儿习惯、个体差异等,便于及时倾听、捕捉幼儿表达的重要信息。尤其是关注班级内处于“被忽视区域”的儿童,他们主动发起的师幼互动较少,教师可以有重点地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以支持他们进一步的探索行为。

(二)充分倾听幼儿,拓展幼儿的经验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用温和、宽容、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另一方面要提前规划班级一日生活活动以保证自身情绪积极稳定,避免在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出现漏听、错听、敷衍性的回应。在倾听交流时,教师多用肢体语言,如蹲下来看看孩子、摸摸头,来传达“我在认真听你说话”,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避免随意对幼儿表达的内容进行评价,要保持换位思考的心态与幼儿产生情感共鸣,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营造平等、温馨、愉悦的倾听氛围。在温馨、愉悦的环境中,幼儿不断地与幼儿园里的人、事、物进行互动,讨论、探索、展示、解决问题,发展了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与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师通过倾听幼儿的对话、讨论与协商,及时回应并支持幼儿的深度探索行为,不断拓展幼儿的经验,由此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三)学习倾听技巧,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

首先,幼儿的非言语表达(神态、动作、表情等)是教师倾听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信息要素,关注幼儿的非言语表达是教师开展高质量倾听活动的基础。

其次,对幼儿表达的内容进行解释与再确认,是提升教师倾听理解准确度的关键。教师可以帮助幼儿重新整理表达思路,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表达想法,在幼儿表达时保持安静与耐心,不随意打断。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接纳幼儿的感受,通过“我理解你……”“你看起来很……”等话语来与幼儿产生共情,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从而发展信任、尊重的师幼关系。

最后,与每一位儿童建立情感联结。教师需要了解班级内每一位儿童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通过观察和倾听来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我感受,与每一位儿童建立起独特的联系。

(四)加强相关培训,激发学习积极性

如前所述,教师对倾听活动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幼儿园可以加强相关培训,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倾听的专业性,为教师提升倾听能力拓展学习渠道。

一是文件解读,理念先导。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评估指南》中关于教师倾听的内容,为教师解读全国第十二个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倾听儿童相伴成长”。二是以学促研,互动研讨。幼儿园以分享观摩、专题讲座、沙龙研讨等活动形式引领全园教师重视倾听活动,鼓励教师深入学习有关倾听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三是以赛促研,互学互促。幼儿园可以开展“一对一倾听案例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分享自己在倾听活动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向他人请教倾听方法,互学互促,提升倾听水平。

总的来说,教师提升自身倾听能力不仅需要建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也需要习得相应的倾听技巧与知识。幼儿园教师可从相关培训讲座中积极学习倾听方法,与同事相互交流好的倾听技巧与方法,不断增强自身倾听能力与知识储备,进而提升专业素养。

读书笔记(七)——倾听幼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