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项目式园本教研活动设计与实例》读后感
标签:
园本教研读书 |
分类: 学习情况 |
因墨幼教育集团申报了省级课题《运用PBL模式开展园本教研的实践研究》,作为主持人之一的我,更要通过阅读学习,提升自己有关园本教研方面的相关的论文知识。我便在当当网找到《幼儿园项目式园本教研活动设计与实例》这本书,立马购买,通过学习,受益匪浅。
一、本书内容理论加实践。
这本书正是围绕“项目式”园本教研,为支架教师专业成长而撰写的指导手册,全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共七章。“理论篇”为第一、二、三、四章,实践篇为第五、六、七章。
(一)理论篇
在“理论篇”部分,我们从项目式园本教研的源起与创新、项目式园本教研的构成与过程、项目式园本教研的模式与保障、项目式园本教研的价值与意义这四个维度展开讨论,较为系统地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园本教研的基本概况,并配以情境式插图和总结式表格等,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使一线幼儿园教师了解有关园本教研的较为系统的理论。
(二)实践篇
在“实践篇”部分,我们从项目式园本教研的七种方式、横向型与纵向型项目式园本教研、项目式园本教研课程阶段案例三个角度,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富有条理且翔实的描述与分析。书中所使用的框架图、评价表格等均来自莲花二村幼儿园和其他项目参与园(我园市级推广课题参与园)的教研实践。
由于篇幅有限,加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理念的引领,我们在每一个教育实践问题下仅选择了一个经典案例,
二、项目式园本教研中的新型教研方法体系
这本书中对于教研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开拓了我的教育视野,非常有实践指导价值。
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本质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围绕问题开展研究。园本教研活动中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容易使活动呈现出学术与专业的严肃性及严谨性,使园本教研活动不能很好地吸引教师参与。园本教研活动应该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让教师在项目式教研活动中既能感受专业的严谨,又能体验轻松与愉悦,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兴趣。在项目式园本教研模式建立的过程中,需要探索从园本教研的各个组成部分寻找突破口,特别是对闷本教研方式进行深入研究,采用会场式教研、情境式教研、剧场式教研、故事式教研、茶馆式教研、辩论式教研、沙龙式教研等多种不同的项目式园本教研方式,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类型的教研问题
(一)会场式教研
在项目式园本教研要解决的系列问题中,有一部分是理论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都需要教师借助于某方面的理论来解决,而对于教师的理论提升,需要外请专家或有一定理论背景的人进行引领。会场式教研就是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会场式教研如果依然按传统方式开展,就会降低教研活动对教师的吸引力,在开展会场式教研时,组织者应在请专家解析相关的理论或专业知识外,调查和分析教师群体的想法,找到教师群体对理论或专业知识的兴奋点,通过兴奋点开展专家-教师互动、现场答疑等活动,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通过互动让当次活动的内容得到回顾与巩固,最重要的是教研活动不再是自上而下的理论讲述,突破了原来会议式教研的枯燥与单调,提高了教师的活动参与度,激发了教师学习理论的热情。
(二) 情境式教研
(三) 对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可以将园本教研活动放在真实的教学现场开展,这种浸泡在现场情境中的教研活动,会使教师因身临其境而较快地进入问题的核心,也容易在这种熟悉的现场中打开心扉。随着教研活动的推进,在真实情境中联想自己曾经的教学经历,回顾自己过往所积累的问题解决经验与方法。这样很容易让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反思、总结并输出自己的一些优质方法,引发他们在教研活动的研讨中表达的愿望,这种愿望会让教研活动现场呈现出畅所欲言的状态,同时在教师群体的发言中众筹出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情境式教研通过现场汇集和提升,形成更科学、更高层次的新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园内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剧场式教研
情境式教研可以解决一线教学的具体问题,但是很多幼儿园教学现场出现问题的情境,在教师的教育或教学过程中是转瞬即逝的,而且这种教学问题是无法在真实的教学现场中进行模拟或复制的。对于这些教师无法通过自身突破的问题,以及对教师成长、课程提升或教学开展有一定阻碍性的问题,在项目式园本教研中,可以利用剧场“重现生活,再现生活”这一特点,将这些典型事件或重点问题重现于教师眼前,在复现中运用戏剧手段,更聚焦并凸显问题中心或事件核心,让参与教研的教师从当时的场景中得到更强的冲击,并在观看过程中更深刻地了解当时的情况,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意愿。剧场式教研所呈现的问题更多的是教育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基于实践层面,这样的问题通过剧场式教研来解决,效果更佳。剧场式教研能很好地帮助教师进入情境,主动参与,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达成新的共识,提升教师群体的教育和教学实践能力。
(四)故事式教研
园本教研的本质是解决问题,但其根本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教师积累经验,提升专业素养。在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会基于个人的学习能力、理解速度、特长等形成不同的经验。这些在教研活动中产生并积累的不同类型的经验再次输出,并被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或被其他教师借鉴,可以更多、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也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以经验输出为内容的教研是项目式园本教研涉及的主题之一。在开展这类园本教研活动时,故事式教研成为最佳选择。在故事式教研活动中,以问题为核心而形成的教师经验类故事,通过园本教研平台得以输出。教师在倾听彼此的故事中,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收获他人的经验,在轻松的教研氛围中更好地与其他参与者形成共鸣,实现优质经验共生共享。
(五)茶馆式教研
在项目式园本教研的开展过程中,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是所有教师需要解决的主体问题,也不是每一位教师当前最紧要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虽然项目式园本教研的主题是通过调研民主产生的,但这一主题只是相对具有普遍性。这样,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势必会有个别教师的问题被边缘化,虽然只是个别问题被忽略,但它的存在会成为教育和教学顺利前行的障碍。这些问题也需要通过教研活动来帮助解决。为此,茶馆式教研在项目式园本教研的建构过程中就应运而生了。在采用这种方式的教研活动中,不需要设定教研活动的中心话题,但需要在一个大的教育和教学范畴中确定交流内容,因为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交流,才能确保教研活动成为专业交流平台。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自助组合,聊一聊自己在这一范畴内的困惑与问题,相互交流经验与对策,在和谐、宽松与愉悦的氛围中互助解决个人问题。在开展茶馆式教研时,因为这一教研形式相对松散,所以需要有一个专业程度较高的主持人,在现场进行观察与引导,以免教研活动中的教师间谈话偏离活动范围。在开展茶馆式教研活动时,主持人一般由教研员、年级长、学科带头人承担,以保证活动主线的不偏离,确保教研活动目的的达成。
(六)辩论式教研
在幼儿园教师对事物或理念的认知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形成统一的认识。每位教师在教育和教学生涯中形成自己正确而独特的观点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同的教师可以形成自己不一样的风格,探索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园本课程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身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样态。
但在有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等理念的认知过程中,幼儿园园长、教师需要保持正确而严谨的理念,才能使教师的行为与政策及上级行政部门提出的要求保持一致,符合国家要求的教师行为标准。教师团队在某些需要达成统一理念的方面有分歧时,需要通过园本教研去解决这些问题。辩论式教研经过探索与不断实践,在项目式园本教研模式中逐新出现并达到成路。正如偷还所说,“真理越持越明”。教何参加月论共教研,在活动最为了在同论中战胜对方,需要提前储备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通过这一过程,教师的各方面知识得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完备。而通过辩论中的唇枪舌剑,教师的思辨能力与应变能力都有所加强与提升。辩论式教研活动提供了教师们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辨别能力、明晰理念与理论的平台,为他们后面的有效实践与行动奠定了基础。
(七)沙龙式教研
“沙龙”这一方式产生于17世纪的巴黎,因为它给人无拘无束、平等自由的氛围,能使参加者广泛地拓展思维、各抒己见,所以它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在探索与完善项目式教研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借鉴沙龙这一活动方式,将之改变、优化,而形成基于“沙龙”又超越“沙龙”的沙龙式教研方式。
在进行沙龙式教研时,组织者会像采用其他教研方式一样提前将中心话题通过园内各类平台预告教师,并提出教师在教研活动前围绕中心话题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及要求,如准备自由发言的稿子、自由发言时间等。教师提前准备以方便在教研活动中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有备而来,高效准确、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中心话题的感悟与思考或在这方面的反思与经验。提前发布任务,给出充裕时间让教师准备,能够帮助教师在教研活动现场因表述的想法成熟、方法恰当,围绕中心话题有条理地讲述,而用胸有成竹、畅所欲言的状态与气质来展示自我,从而提升自信心、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在沙龙式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发言顺序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心态来决定,因而每位发言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储备都会处在最佳状态。这种有备而来、彰显自由个性的沙龙式教研,既能够营造出深入交流与探讨的氛围,也因成熟且有价值的互动使整个教研现场呈现出愿意交流、乐于展示的输出气氛。更呈现出一种静心倾听、自发吸收的输入状态,真正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平台。
总之,这本书中说明该类型园本教研的特点与具体操作方式,带给我一定的方法指导。我将以此书为鉴,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创设出更多的“项目式”园本教研活动,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