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寻找三研究”第2期讲座:《三研究——园本教研的新图景》讲座学习心得

(2023-03-11 15:10:17)
标签:

儿童

玩具

图书

教研

分类: 学习情况

“两寻找三研究”第2期讲座:《三研究——园本教研的新图景》讲座学习心得

225日周六下午,迎来了“第三届全国‘两寻找三研究’公益讲座”的第二期讲座,由三研究的秘书长李晓静园长主讲《三研究——园本教研的新图景》。

李园长从四个追问,娓娓道来,从浅入深,把握三研究与园本教研的关系。

诠释了做好园本教研工作重要性和方法策略。

第一个追问,介绍了园本教研的五个基本特征,教研干部做好教研反思,园本教研在三研究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第二个追问,介绍了我们老师怎样开展研究,把问题的提出和分析步骤,非常清晰,演示了哪种方式记录幼儿。

第三个追问,介绍了怎样当好主持人,讲得课程特别细致地教我们做好教研组织人。

第一问:三研究与园本教研的关系?

什么是三研究?

三研究是研究玩具/图书、研究儿童、研究教学策略

研究玩具/图书:那些玩具/图书适合幼儿,能为幼儿带领何种发展。

研究儿童:观察与研究儿童的个性特点、学习方式、发展水平、发展需求。

研究教学策略:作为教师应该为儿童提供怎样的、适宜的帮助。

三研究的意义:

1.研究玩具与儿童,成为有准备的教师

2.研究儿童,成为有专业的教师

3.研究教学策略,成为智慧的教师

什么是园本教研?

园本教研是基于本园教育教学的问题

园本教研室教学实践中思考与行动的循环与互推。实现研教相长,知行合一。

“两寻找三研究”第2期讲座:《三研究——园本教研的新图景》讲座学习心得

三研究,可以视为园本教研的载体,是园本教研

“图景”,即呈现出一种新面貌,它反映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观念、视角、形式、路径上,反映在幼儿、教师们的状态中。

新观念:玩具/童书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户,教师是帮助儿童打开窗户的人。

新视角:通过研究玩具和童书,认识、理解儿童,建立儿童视角、儿童立场,侧重研究玩法、学法。

新形式:以研究玩具/童书为抓手,聚焦研究场景,降低教师的研究难度。

新路径:三段式研究路基:研究分析玩具/童书——研究儿童游戏行为——研究教师教学策略

三研究活动组织的基本特征:

1.思辨性;教师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例行四口、有质量的脑力激荡是教研互动的典型特征。

2.主体性:真正发挥教师主体性

3.实践性

4.互动性:园本教研是一种“对话文化”

5.创造性

   第二问:教师应该如何开展三研究?

   玩具三研究的研究内容与基本步骤:

 “两寻找三研究”第2期讲座:《三研究——园本教研的新图景》讲座学习心得

  第一个阶段:了解玩具的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是教师提供支持策略的出发点,

第二个阶段: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过程

同样的玩具、不同的孩子玩法是什么情况?空间知觉

第三阶段:分析、判断幼儿的游戏行为

分析和判断幼儿的行为是教师决策的依据(幼儿出现的问题,能否自己解决)

第四阶段:提出支持策略、验证支持策略

案例分享“镜中猜”,幼儿偷看卡片。教师提出支持策略:组织幼儿讨论,制定游戏规则。幼儿自己制定规则,更易遵守。明确规则,通过观察局部猜测全部。

第五阶段:总结反思,撰写研究案例

写,是对自己研究过程的正能量和提炼,所以一定要先去“做”。

“做”之前一定要思考。

“两寻找三研究”第2期讲座:《三研究——园本教研的新图景》讲座学习心得

第一阶段:读懂绘本,分析绘本中的教育价值

案例分享:绘本《来喝水吧》蕴含数学、环保、地理等教育契机

通过对绘本的图画、文字。内容、立意、图文关系的研究

第二阶段:对幼儿自主阅读的观察与分析

文字、照片、录音、视频

多种方式,尽可能全面反映环境、幼儿的实际情况。

第三阶段:确立活动开展的策略与路径

《来喝水吧》教学策略:

1.精读绘本,想象与创编

2.探索发现,扩展教学活动

3.表达与呈现,回顾学习经历

第四阶段:开展活动,做好过程性记录

促进儿童整体性发展,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认知,理解动物与大自然的关系。

第五阶段:总结反思,撰写研究案例

1.幼儿获得那些经验和发展?

2.教师运用了那些支持策略?

3.策略是否适宜?

第三问:业务干部应该如何支持教师开展三研究?

“两寻找三研究”第2期讲座:《三研究——园本教研的新图景》讲座学习心得

第一步:分析与诊断

1.提出问题

促进教师自己发现问题,了解教师的发展需求。

文件调查——聚焦教师的困惑

通过问题、数据进一步澄清问题

重视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知道观察的重要。

2.业务干部要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

(1)很多玩具教师自己都不会玩

(2)不能提供适宜的支持策略

(3)教师对应该配什么玩具、幼儿应该玩什么玩具没有思考机会

第二部:确立目标

1.联系实际——与园所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与日常保教管理紧密结合;

2.聚焦问题——避免问题

3.路径清晰

4.成果预期

5.周密安排

6.价值凸显

预期成果:形成“玩具研究案例集”

第三步:学习培训——教师的前经验准备

1.解读教研计划

2.为教师推荐图书

3.专题培训

第四步:开展不同形式的行动研究

(一)现状研究——了解班级益智游戏现状、掌握研究方法

1.设计观察表

2.走进班级调研

3.各班汇总调研结果

4.分析益智玩具使用中的问题

5.研讨解决策略

教师能自己找到一下策略

(二)益智玩具大赛——激发教师研究玩具热情

(三)开展班本研究,教师先会玩

(四)研究梳理一款好玩具的标准

安全;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益智、情感、社会性

(五)开展益智玩具核心价值的研究

教师要向备课一样“备玩具”,玩具的核心价值是物化的教育目标,核心目标是教师观察儿童,为儿童提供支持策略的出发点。

(六)幼儿游戏观察与分析的研讨(案例研究)

观察什么?——游戏行为、语言、动作、表情、市级、互动、坚持性等

分析什么?——发展水平、学习品质、个性特征、发展需求

第五步:教研效果追踪

回到现场,深入班级实地观察

观念是否运用、调整方法

帮助教学学会描述幼儿阅读的问题

学会分享幼儿的作品

学会聚焦问题:

1.幼儿在做设计图钱需要哪些经验准备?

2.教师应该什么时候指导介入?

3.评价分享教时如何提问?

4.怎样支持幼儿下一步游戏?

关于教研主持人的“技巧”

1.教研的过程中尽可能不提供答案。

2.通过提问、问题描述、录像、图片反馈等方法引导教师注意问题。

3.善于引发教师之间的讨论、互评,会“挖坑”能引发教师的思考。

4.能引发教师的观点碰撞,产生有质量的脑力激荡。

重要提示:教研也需要备课

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需要精心的准备,业务干部教研前共同研讨,形成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

教研后要及时反思讨论,总结梳理

关于教研活动的记录与反馈:

请教师填写当次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感悟,活动哪些帮助。

记录和呈现研究过程,有助于教师的回顾和总结,提炼研究方法。

关于文案材料的整理和归档:

1.本次教研的流程;

2.签到表;

3.用于研讨的案例或图片、影像资料;

4.教师发言的记录;

5.提炼教师观点的碰撞;

6.本次研究达成的共识(成果)

7.教师的反馈表;

8.本次教研活动的总结(主持人)。

关于教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形成、收集、整理研究

增强教师的专业自行、理论自性。

业务干部如何自我评价三研究活动的有效性?

1.组织过程能否体现园本教研活动

2.教师态度与观念是否发生了转变

教师对参与研究的兴趣获得提升,教师儿童观发生变化。

3.教师的方法与能力是否得到改善

是否账务观察儿童的基本方法:知道观察时要关注幼儿的语言、行为、表情、与材料的互动、与环境的互动、与同伴及教师的交往等,且在撰写观察记录时能够做得客观白描

4.教师的思维品质是否获得改善

在教研活动的持续进行中,教师逐渐积累专业知识,表现在思辨意识。

第四问:三研究活动中有哪些常见的问题?

第一,研究准备不充分

1.玩具、绘本准备不足

2.玩具、绘本没有经过甄别、遴选就投放

3.玩具的安全性、趣味性关注不够

第二,忽视对玩具核心价值的深度解析

核心价值,指的是这款玩具独特的、不同于其他玩具的价值,玩具的核心价值不同,指导策略、观察点都不同。

第三,内部管理与教研组织缺乏系统的规划

  第四,还没有“做”,就要求教师“写”

幼儿体验、学习与发展,教师的专业进步、师幼互动能力的提高才是重点。

相信研究的力量,相信无论儿童,还是教师,他们都有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讲座的最后的一句话,我很喜欢“新时代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充满了希望与挑战,研究者的路上永远启迪着智慧的光芒。”

总之,李晓静园长生动而又深入浅出的讲座,特别值得我们思考,反思,实践。懂得了不要盲目行动,先要思考,在行动,在反思,在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践。给我开展园本教研带来了新的方法,带来新的希望,新的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