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维导图在中职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2017-12-29 09:27:22)
标签:

教育

思维导图在中职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周英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研究背景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形成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并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有好奇心,能独立地、或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探索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实际现状是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态度、意识、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对学习普遍存在厌倦心理,尤其是对数学这类抽象、枯燥的学科,学生更是畏而远之。通过对学生复习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总结,对各个章节的复习只是停留在做题上,缺少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和知识网络的形成及完善的过程。

上复习课时,很多学生没有养成整理数学知识的学习习惯,也不知如何对数学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并且大多数的教师在这方面给学生的指导有限。很多教师上复习课时会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知识结构图,学生认真听,但效果一般。原因就是在复习课时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知识的整理过程中来,没有建构起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在20 世纪60 年代初所创的一种新型记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育领域,英国已把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韩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教学机构也加入到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中来。相对于国外,思维导图引入我国较晚,但是发展得很快,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加入到思维导图的研究中来。

特别今年,有近八千多篇论文在期刊等刊物上发表。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探讨。何水的《思维导图在教育应用方面的价值初探》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思维导图在教育应用方面的价值。高丽、孟素红在《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认为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任务计划、笔记、考前复习、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应用,但没有系统进行展开。另一类是思维导图在各个学科教学在的应用研究。刘识华的《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给出了一种基于思维导图的优秀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小组合作绘图,师生共同评图,师生共同改图,学生用图讲,师生共评。徐孟琴在《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研究对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复习效果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显著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综上,尽管有很多教师和学者对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这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对思维导图融合到中职数学复习课中的研究偏少,也不够深入,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作为中职校的一线数学教师,尤其是对口单招的数学教师,学生要参加高校的升学考试,数学又是极其拉分的学科,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有效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来,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内化,如何更深入了解学情,从而对症下药。而教师要不断成长,不断创新,将思维导图融合到数学复习教学中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它对学生和教师的学与教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

所谓思维导图,即以有序思维为导向,以关键信息为载体,以知识表征为基础,以激活思维为目的所绘制的代表思维走向的网状图。

2.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数学复习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同时也可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等。

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计划从当前中职数学复习的现状入手,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与研究论文,从思维导图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数学复习的原则、思维导图的绘制、思维导图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于提升教师的自身专业成长的价值、通过实验研究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效果进行评价等角度来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数学复习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同时也可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进而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等。

  2.理论价值

  课题研究将为中职数学复习课提供一定的指导及借鉴作用,同时可以促使教师专业发展从“被动”走向“主动”,数学教师们通过一个个教学课例的研究,更新教育理念,重温教学理论,改革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及自我。主要体现为 “被迫”学习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充实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展自身的能力结构,如对课程的开发能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对学生的评价能力,对教学的反思能力等。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比较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开题阶段(201711月-12月):主要任务是完成开题报告、课题设计及其实施方案、组织分工和参研人员的培训学习、相关资料准备等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全面实施阶段(20181月-20186月):调查分析中职数学复习的现状,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数学复习课中,在试点班试用。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一些教学案例,研究分析思维导图在中职数学复习课中对学生和教师的应用价值。

第三阶段:课题成果整理总结和结题阶段(20187月-201810月):对研究工作进行检查、督导、总结和评估,汇编研究成果,撰写总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完成结题报告,总结汇编课题研究成果。

六、预期研究成果

教学属于双边活动,就像走路要迈两条腿一样,一方面,需要教师的理念、方法、知识、过程设计等导向准备;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经过引导或训练,在课堂中实现高效的自学、思维、交流、操作等智能准备。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成长。

将以学生的数学日志,教师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典型的课例或教学设计集、以及专家对公开课的评价等形式体现研究成果。

七、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由周英负责课题实施计划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的设计,负责课题网页的制作与更新、相关活动图片的整理,撰写总结;由黄洪负责课堂教学方面组织、实践研究、教学案例收集与整理;由崔力负责课题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相关表格的填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