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昊雄:《便衣警察》和《驴得水》的比较——第一次演出话剧有感

(2022-11-16 16:57:55)
分类: 戏剧社团研究

李昊雄:《便衣警察》和《驴得水》的比较——第一次演出话剧有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真正接触到了话剧。

以前我对话剧的态度大多是,不怎么仔细去看或者看完也不怎么去想。记忆中我看的第一部完整的话剧是北京电影学院一些学生的毕业作品——《茶馆》。当时听周围的朋友说人艺话剧最经典,后来专门去图书馆看原著,又在网上搜素视频来看,知道了故事梗概。

该剧的内容大概是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和民国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对于具体的看后感受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至于表演以及台词写作手法,表达思想我但是是不懂的,也从未想过。

    这学期,我校的南山剧社和西法大剧社都举行公演,我作为剧社社员有幸作为小演员饰演两个配角参加了两个剧目的演出。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感受。


李昊雄:《便衣警察》和《驴得水》的比较——第一次演出话剧有感

    刚刚融入剧组后,接到的第一部戏是《镇》。当时我计划饰演的是一个老头,一个外表邋遢,内心好色的老头。我从这个时候起慢慢认识真正的话剧,但我其实并不明白《镇》表达了什么。既然那些懂话剧的人多说它有这样那样的思想,我那时也假言说它的主题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但我确实没有深切想过这个问题。不过我倒是通过《镇》知晓了话剧的最基本的形式,那个大概就是话剧的雏形吧。有故事梗概,主要角色,以及他们的包括年龄、身份、外貌、性格等主要特征,一幕一幕的表现形式。

    不过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又换了一个剧本,我刚刚接到通知说是考虑让我去做主演,我认真看了台词,明了故事内容,尝试着揣摩了一下人物心理,但我清楚地知道那些话从我嘴里出来都太过于生硬,毫无情感跌宕可言,可能演技确实逊色些也恰好我那段时间比较忙所以我换了一个配角,戏中只有一两句台词。

  想着这样轻松许多压力也能少点,便没放在心上。后来我就经常去排练。我记得其中一句话我说的很平淡,然后导演反复说要轻蔑的说出来,一遍遍纠正我理解的还是不到位。我反复练习,渐渐意识到话剧不仅仅是故事的铺垫,更多的是在语言演绎上怎样停顿,用什么样的语气,在舞台上、聚光灯前怎样显得自然,我明白了虽然只有两句台词,但是演绎完美就是最大的成功,对于初入这行,可谓心得收获颇丰!


李昊雄:《便衣警察》和《驴得水》的比较——第一次演出话剧有感

    南山剧社的《便衣警察》(201767日,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编剧张清华,导演秦紫薇)讲的比较简单,警察抓小偷,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陌生,总之是关于正义与邪恶的故事。演出结束后,并没有太大的反响,剧组每个人都很失落,但一个月以来的辛苦我知道我们都尽力了。我们的戏演完之后就是西法大剧社的《驴得水》(201767日,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导演高祎湄 )了。谈到这个戏大家也许并不陌生,都看过,不过很少有谁看过现场演出,很少人身临其境去感触它,去感受那一份经典。我那晚看完了整部戏。途中身边好友告诉我,真正的好剧本,不仅仅是故事,更有思想有方向,是一定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一定能够揭露现实,抨击现状的。

 《驴得水》对于当下社会弄虚作假,凡事走过场,形式主义以及人性的可怕令我震撼,它语言的犀利,台词的露骨让我知晓怎样用笔如刀。对于表演,《驴得水》各个演员演得都很到位,当然每一个角色本身也各具特色,演员于台上大胆挥洒,主观上情感独到。当然也有很多客观上的缺点,服装人设扮演角色外形分配上有一些不太合适。比如,裴魁山按说是一个文化人,从穿着外貌都应该有文质彬彬的感觉,而他们的扮演者则看起来没有这种感觉,倒是有点粗莽的感觉,说话声音从开始也比较大,按道理来说应该是从最初的轻言细语到后面咆哮暴跳如雷。再如特派员也没有演出那种狠贪恶的感觉,无论从语气还是表情上都逊色一点。当然这当中有很多客观原因,在这里我不再一一加以分析。


李昊雄:《便衣警察》和《驴得水》的比较——第一次演出话剧有感

    如果拿《便衣警察》和《驴得水》比较,评析这两部话剧,《驴得水》的轰动与我们《便衣警察》的平淡都是有必然原因。

  首先说说剧本。《驴得水》是著名剧本,在台词凝练和语言叙述上超越并远远拉下了《便衣警察》一大截。而《便衣警察》作为学生自创上很不成熟。

  其次是剧组构成。《便衣警察》由于短暂,因此在人员阵容以及排练制度上与《驴得水》相形见绌。

  第三,表达思想和故事内容。《便衣警察》作为警察与犯罪分子斗争是一个正义必胜的套路,故事篇幅短,趣味性差,很难吸引观众,而《驴得水》作为喜剧有让你笑着流泪,敢于抨击讽刺性强,深受观众喜欢,抓住了观众口味。


李昊雄:《便衣警察》和《驴得水》的比较——第一次演出话剧有感

  第四,关于表演。《便衣警察》从头至尾一台戏靠“谢必安”“范无救”撑场,对这两个角色扮演者演技要求很高,事实证明新传学院两位演员在尽最大努力之后实际不到位,另外这部戏作为自编自导自演,参照性不强。《驴得水》作为已成名作品可以借鉴学习,相对有优势。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初次演戏,浅谈自己见解和对话剧的深爱,仅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