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传播与舆论

分类: 艺术界 |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络舆论作为新兴的舆论力量正在越发壮大起来。当今,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网络适时地揭示真相,引导舆论。网民的主观能动性和传播意识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更加强烈。如何应对网络和现实冲突的突发状况,正是当今网络时代舆论传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网络传播与舆论的形成
无论舆论以什么形态的开始,都离不开它所凭借的媒介的发展。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众多网民开始热衷于凭借网络这个媒介进行各种评论和分享。网民在互联网媒体上的角色逐渐由信息接收者转变为发布者。网络为分散的人们提供了意见表达更为便捷的渠道,也是凭借网络所赋予的匿名性的特点,网络舆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网络舆论由此产生。
二、网络传播与舆论的特点
(一)社交工具类特点。
第一,体验感:用户的唯一登录号使得用户有了一种“私人世界”、“精神家园”的情感倾向。随着使用频次的增加,用户与好友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越来越多,进而产生了较高的信任度。第二,自由感:在即时通信工具中,网民想说的任何话只需自己点击回车键便可将信息发送;同时,信息发送接收不受“现时”限制,为网民提供了一个新的“时间”与“空间”观念。第三,现实感:其一,这种通信模式主要是和现实生活中已经认识熟悉的人交流,诸如家人、朋友等;其二,或因商业交易关系、或匿名交友等原因与不认识的人交流。
(二)公开工具类特点。
第一、独立性:针对所发生的事件,它能以立体多元的方式去跟进,通过动态的网络,并作为独立形式作为媒介去发表自己的舆论。第二、集合性:当网民发出帖子或者微博,能够迅速集合其他网民跟进,通过多方面的消息针对所发表的事件进行背景揭露,预测未来事件的走向,为网络舆论发掘了新的深度。第三,草根性:此类舆论传播方式的门槛低,不需传播者具较高专业素养,它们没有传统媒体的深度,却以其自身广度契合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三)音像视频类特点。
第一,固定性:绝大多数视频上传者基本用非专业工具进行视频拍摄,视频内容一经录制,几乎不易更改,在视频内容的真实性上面明显优于图文形式。第二、直观性:音视频能给受众带来感官的冲击,让信息接收者感受到事件当时所发生的情况,而文字类形态的信息接收者只能看到发布者所希望表达的内容。第三、自由性: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并不以观众的意志为转移,网络视频则突破了这些限制。人们还可以自由上传视频和分享视频,大大提升传播自由。
三、网络传播与舆论的不足
网络传播与舆论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虚假信息误导舆论。
第二方面,恶俗信息干扰舆论。
四、网络传播与舆论的发展方向
网络传播与舆论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三个。第一、提升网民传媒素养。
互联网媒体不得不依赖具有较高素质的互联网受众,正是他们主动地参与信息的报道才使事件呈现公开透明的传播特点。
第二、净化网络舆论环境。自2008年春节过后,中国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许多非法网站被关闭,许多低俗信息被删除,这委实有效地规避了当前网络传播中的一些低俗现象,为网络传播提供了一个更为健康的传播语境。这为信息传播提供更为澄澈的空间,也使许多打着新闻的旗号进行商业操作的网站无处可逃。
第三,严格把关人制度。在网络中不良信息的传播主要是由于把关人制度的缺失,如今网民众多使得消息的传播和转载的情况变得复杂,有些网民故意歪曲信息或者篡改事件信息,而许多新闻工作者在没有核实信息是否真实的情况下就充当了传播虚假舆论信息的“帮凶”。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严格网络把关人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信息获取和观点分享的重要媒介,极大地延展了媒体对舆论的传播,并产生诸多的新闻传播学原理。总之,网络作为新兴传播工具,与其他舆论传播形态珠联璧合,对舆论话题影响力的凝聚、舆论的延展、舆论的塑造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