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魏林婧:河南卫视节目《舞千年》的创作路径

(2022-05-26 12:06:44)
分类: 广播电视研究

在文化类节目扎堆创作的综艺市场中,《舞千年》在河南卫视与B站的联手合作下从同质化的困境中斩获突围。自河南卫视春节伊始的舞蹈《唐宫夜宴》系列节目开始,河南卫视在“中国节日”的IP下不断创新节目内容,凭借“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原则,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与关注。《舞千年》在延续“中国节日”的热度下,立足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从棚拍到外景、从实景到虚拟、从诗词到舞蹈,节目力图从多维度表达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缩小文化与年轻观众的边界感。


魏林婧:河南卫视节目《舞千年》的创作路径

一、立足中国内容的“沉浸感”叙事

1、特色化的中国元素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灵魂,是培育中国特色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在国际上立足于时代潮流的坚强基石。《舞千年》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必然与其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舞千年》不但把中国的舞蹈和传统的诗歌、音乐融为一体,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服饰、传统节日和当代人文,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民族的韵味。


《舞千年》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体现在细节的表达中,特色的中国元素于舞蹈的背景设置、嘉宾的舞蹈着装之上展现的淋漓尽致。比如第一期节目中代表汉族的传统舞蹈《相和歌》。节目首个舞蹈剧情的背景设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舞蹈艺术高峰时期——汉代。汉代是一个雅俗并济的历史朝代,而《相和歌》的舞蹈编排则很好的体现出了这一时期崇尚弘放、古拙的审美意象。此外,《相和歌》的舞者身着长袖,这是典型的汉服形式。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华夏服饰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它传递的既是一种历史美学,也是无数中华儿女生活方式的延续,更是文化的传承。在《舞千年》中,无论是“轻纱罗裙迎春神,少女踏鼓望子衿”背后少女思念恋人的故事,还是“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背后女子行笄礼的上巳节,节目扎根于中国传统元素,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2、故事化的剧式表达

舞蹈善于抒情,以舞蹈为切入点的文化综艺节目更具有审美的直观性与情感的共鸣。但善于抒情的舞蹈却难以兼顾叙事的表达,舞蹈背后的人文素养需求对非专业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的隔阂。为了打破圈外受众与舞蹈圈层的文化壁垒使得观众更好的理解舞蹈的内涵表达,《舞千年》以影视化的呈现方式,特意为每个舞蹈进行了故事情节的串联,创建了以叙事为目的的综合式舞台表演,达到了“知其舞且知其所以舞”的剧式表达。


剧式表达是文化节目在影像化重构时一种趋于类型化的叙事策略,也称为“场景式阅读”,即利用不同的媒介元素与叙事文本进行排列组合,将传统的文字文本进行立体化、场景化叙述。以节目第八章“盛世繁华舞千年”这一主题为例,舞蹈《醒狮》以鸦片战争为故事背景,以三元里抗英起义为高潮,通过今日之醒狮人唤醒人们回望祖先的姿态,回溯到百年前的历史,表达了华夏文化对民族复兴的长期愿景。三元里的斗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自发的中国人民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编舞将醒狮、南拳融舞蹈于一体,将巾帼英雄与中华好儿郎们在抵御外敌时的气势恢宏展现的淋漓精致。剧情中,正当黄狮与黑狮争抢狮王之际,凤儿突然跑来告诉二人广州城被破了,村子即将面临危险的消息。原本争抢狮王的二人在面对大难时毅然决然停止内斗,选择了一致对外。舞者的精彩演绎下“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的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变得生动鲜明。此外,第二段的舞蹈《布衣者》讲述了以原始方法传承藏族文化的哥哥和以科学技术为理想追求的弟弟兄弟二人的故事。最后,第三段舞曲《歌唱祖国》,更是将《舞千年》的主旨推向高潮。从雄狮觉醒到新中国成立,人们真正的成为自己的主人,各行各业都在唱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歌。


叙事方式的创新是为了吸引观众在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视觉选择中驻足停留。《舞千年》在“综艺+剧集”的巧妙结合中,通过影视首发铺陈和渲染历史的史诗感与厚重感,让观众并不止步于欣赏舞者的舞姿之美,而是共情于中国文化独有的意境中。河南卫视以故事剧情推动节目进展作为表达方式,成功的打造出一条文化叙事的新道路,为文化节目营造出全新的沉浸式观看体验。


二、打破单一形式的“多维度”表达

1、舞蹈化的呈现方式

以往文化类综艺节目常以人物座谈、纪实解说、史料堆砌的宏大叙事方式加以体现,造成观众一定的审美疲劳。《舞千年》于巧妙的切入点中打破了传统文化综艺表现的定势,借助舞蹈元素,激活文化记忆。


魏林婧:河南卫视节目《舞千年》的创作路径

以节目第一期的《相和歌》为例,这是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编导孙颖老先生编创的女子群舞部分,由二十位轻纱罗裙的少女踏鼓而舞,是汉代极具汉族代表性的一个传统舞蹈之一。1956年在四川出土了记载汉代生活状态的画像砖,其中馆藏于四川博物院的七盘舞画像砖给予了孙颖老师灵感:画中的女子身着宽衣罗带,脚踏着两个鼓,旁边似有倒扣起来的七个碗。盘鼓舞是汉代著名的一种舞蹈形式,将盘鼓置于地上作为舞具,舞人在鼓上和鼓下进行表演。同时,在汉代多部代表的章赋文集中对汉代盘鼓舞这一表现形式有许多的描述,多地出土的汉画像砖中也有大量关于盘鼓舞的文物。舞者着袖,以舞姿重心的倾倒,包括突变,配合多种的连接方式。力量、速度、幅度的不同变化,以飞舞的动态造就了追逐向上的气势,综合建构了汉代艺术宏放、古拙的审美形象。同时,舞者们身着的长袖是典型的汉服形式,也是我们东方舞蹈艺术中最具表现的舞蹈文化,它沉淀了三千多年的舞蹈历史特征。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孙颖老先生对盘鼓舞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展开了汉代盘鼓舞的艺术表现方式。女孩们身着长袖,舞袖踏鼓,带给观者一种豪迈洒脱之感,加上节目中虚拟视觉影象的加持,使得汉代女子形象更加立体地呈现于观众视野之上。节目对舞蹈的专业化呈现与舞美的精致性考究,以影视化的视听方式将文化符号情景化,历史人物人格化,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隆重的视觉盛宴。同时,节目组通过5G、VR、360度摄影、“子弹时间”等技术手段捕捉了多角度的观赏视角使舞蹈全方位展现地在镜头面前,实现了“科技赋能文化”的功用。


2、场景化的拍摄方式

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拍摄多局限于演播厅进行棚拍。而《舞千年》跳出了这一框架,以河南卫视场景化的拍摄特色为模式,并与剧情相串联做出了进一步的延展。第二期的《踏歌》以八个少女闺房内的特写镜头开场,先是描绘了汉族少女成人礼前兰汤沐浴,傅粉施朱的笄礼风俗,带领观众体验“小女今日初长成”的喜悦。而后跟随人物进入庭院中,观赏女子行笄礼、笄者三拜的成人礼场景,女孩们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踏歌起舞,在欢笑声中开启以舞蹈有关的情节叙事。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卫视对于场景化的拍摄方式是基于实景之上完成的,只有少部分是在不可抗力的客观条件限制下结合了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录制,做到场景服务剧情。实景的场景化拍摄增强了现实性与沉浸感,提升了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情景重现让现场观众和通过电视或者电脑的观众也能完成“观看”仪式,让冷冰冰的自身文化符码重新加持了新的媒介意义,这一刻,舞蹈已不再只是一场表演,而是呈现在现代观众面前的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三、弥补传受双方的“边界感”鸿沟

1、立体化的内容传播

河南卫视的“文化出圈”内因来源于文化自信下专注挖掘文化内容的专业素养,外因得益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推波助澜。

河南卫视作为主打文化内容传播的地方主流媒体,与B站的携手合作下在双平台同步更新,突破了局限于地方媒体平台的扁平式传播,为其他传统主流媒体树立了立体化内容传播的典范。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节目,《舞千年》借鉴了选秀娱乐节目的投票模式,虽由荐舞官举荐舞蹈,但在第一期节目最后,“荐舞”的主人公却将“采舞”的任务交给了观众。由此以B站和微博超话为渠道,观众可以自己喜爱的舞蹈节目进行投票。节目的任务设置与粉丝的投票行为建立起了联结,使竞技元素游戏化、公平化。此外,在B站特色化的专栏浏览界面下,观众可以在“弹幕列表”、“正片”、“舞蹈剧情完整版”、“舞蹈纯享版”、“精彩看点”、“多版本纯享考古”以及“UP主陪你看舞千年”七个板块中选择自己的兴趣方向,为观众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提供了极其便捷的导航。节目还借助抖音平台,主推幕后花絮的营销,让观众了解舞蹈背后的历史与故事,加强观众对舞蹈表演的了解。


从河南卫视地方媒体到B站新兴媒体,从微博内容互动平台到短视频传播平台,在此“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媒介融合的多矩阵传播方式使得《舞千年》通过多方传播渠道立体化起来,拉近了和受众的心理距离,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

2、民众化的文化参与

在全球文化工业中,“体验”取代了文本的“阅读”“观看”,成为最重要的媒介文化运作方式。传统文化通过电视节目手段在技术的赋能下突破了融古贯今与虚实结合的文本阅读框架,受众又可以借助社会化媒介的传播渠道,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拼贴、置换等方式投入到相关联的文化实践中丰富节目的内容表现力,进而延续节目的文化生产与传播,拓展出新的文化空间。


文化需要年轻人传播,B站作为当下年轻人集聚的社会媒体平台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河南卫视选择与B站合作,无异于是想给更多年轻观众带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使文化走进新生代的生活,吸引他们积极拥抱传统文化。基于沉浸感的叙事与多维度的表达创作下,立体化的内容传播使得《舞千年》走进观众的视野,引起了粉丝的广泛参与。从受众群体来看,国风爱好者、舞蹈爱好者以及相关视频剪辑的创作者是此次文化实践参与的三大主体,其多表现为汉服推广、舞蹈模仿、文化分析、乐器弹奏等丰富样态的实践形式。此外,还有许多的外国友人加入了节目的文化传播环节,他们拍摄了自己在同步观看舞蹈时的反应,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中国舞蹈文化的喜爱,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者对中国舞蹈文化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节目国际化传播的作用。


魏林婧:河南卫视节目《舞千年》的创作路径

同时,节目播出后,B站还举办了“国风奇妙季—舞千年”、“必剪舞千年”等短视频大赛,为内容创作者们提供视频素材,鼓励其积极参与文化实践。节目还借助微博平台,发出“舞千年开考啦”、“江湖英雄帖”等话题,吸引了各路爱好者们的参与。这种相互联动的“参与式文化”实践意义不仅在于打破了圈层的边界感,使平台与平台之间得到了连接,更在于以积极接纳的态度迎接了受众的各类互动反馈,使传统文化在大众的文化参与下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得到呈现和传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