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雅萱:电视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走红的原因探析

(2020-05-17 18:50:07)
分类: 广播电视研究

一档节目之所以能够得到好评,必然有其独特之处。如今,文艺类综艺节目发展的越来越快,各种形式的这类节目层出不穷,要想在众多的文艺类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就要抓住其本身的特点,用其独有的特点去吸引受众,从而形成一批固定的观看群体。《上新了,故宫》这档节目的自身特点就是故宫及其中的元素,利用故宫这个文化载体来讲故事,向受众展现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利用了故宫本身的优势来吸引受众的目光。

 

王雅萱:电视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走红的原因探析

 

一、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观众精神回归的需求

这档综艺节目的热播与走红跟制作文创产品是分不开的,这个板块吸引了一批对文创产品喜爱的文博爱好者,在第一季中,普通的观众也可以将自己设计的作品给节目投稿,这个环节不仅增加了节目与受众的互动,还增强了观众的参与度。有了参与度受众必然会更加关注此节目,最终使节目得以走红。并且这些文创产品又融合了故宫代表性元素的同时又具有极强的故宫辨识度和文化气息,是近年来年轻人所追求的文化之美,这一点又吸引了一批对故宫文化喜爱的观众和对艺术喜爱的观众。与此同时,这档综艺节目也是第一个把重点放在制作文创产品上的节目,这是这档节目独有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创新之举。这个环节加深了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联系。所以说,制作具有故宫元素文创产品是这档综艺节目的一大亮点。

 

(一)展示故宫未开放区域,抓住观众猎奇心理

展示故宫未开放的区域是这档综艺节目的独有之处,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观众猎奇的心理,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众所周知,故宫是我国最伟大的木质结构古典建筑群,有着让人向往的历史沉淀。同时故宫博物馆也是我国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会吸引着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就为一睹中华民族百年前的文化和精湛的建筑群。但是,故宫开放的面积并不大,很多人来故宫也只是走中轴线,结果就导致了故宫的“大”并没有展现出来,从而使得游客无法领略到故宫的宏伟壮观。而这档综艺节目的播出不仅让故宫“零距离”的走进观众的视野,还突破性地将一些未开放的区域首次展现在观众面前。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故宫的认识,让观众看到了故宫的面积之大,文物之多,设计之精巧,建筑之壮观。

 

《上新了,故宫》这档文艺类综艺节目首次进入了故宫博物院35%未开放的区域。每一期都会向观众展示一个未开放的区域,带观众探索不一样的故宫美景。在第一季的第一期中就向观众展示了符望阁,倦勤斋和竹香馆。通过这三个场所让受众看到百年前建筑工艺的精湛和乾隆皇帝不为人知的一面;第二期中让观众看到了故宫中一个能“上天入地”的地方——畅音阁。这个地方有着百年前清朝的威亚装置,还有它的秘密机关,使观众对其充满了好奇;在第四期中则让我们看到了寿康宫的全景面貌,通过对寿康宫全景面貌的了解,则让我们感受到了乾隆皇帝对母亲的孝心。这一期所展示的未开放区域、第七期所展示的未开放区域和第二季的第七期所展示的未开放区域都因为有前期电视剧《甄嬛传》、《还珠格格》和《延禧攻略》的铺垫,所以更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增加了节目的关注度。在第六期中则让我们看到了区别于故宫中其他中式装修风格的养性斋和丽景轩。养性斋是溥仪的老师庄士敦的书房,里面随处可见的西式元素,包括钟表和电话,这一期不仅向受众展现了最初的西方文化融合中式建筑的新颖,还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了受众的审美疲劳;在第一季的第八期,就向受众介绍了故宫里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间,从而增加了节目的关注度。在第二季中,此节目继续保留了这个环节,增加了观众的兴趣,未开放区域也多次成为受众热议的话题。例如此节目在第一期播出后,就占领了两个微博热搜。一个是故宫地下的宝藏,另一个就是故宫599年前的彩画。第一个标题一出现便让很多人充满了好奇,再加上节目中嘉宾和故宫工作人员的对话,更是为节目增添了一份神秘的面纱,讨论量一度达到了1.2万。故宫599年前的彩画也是让观众看到了从明朝到清朝不同时期的彩画,领略到了无与伦比的美丽,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也会吸引一批美术爱好者,讨论量也达到了8185。这样的关注度无疑给节目的再次开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节目第一季累积的固定观众的基础之上又吸引了一批新的观众。节目的第二期继续保持了话题的热度,向受众介绍了大禹治水图玉山,让受众看到了3D版的大禹治水的画面,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节目在播出之后这件文物便登上了热搜,热搜词条以故宫镇馆之宝吸引了不少文物爱好者的眼球,从而增加了节目受众。节目的第六期以故宫考古最新发现为话题给观众介绍了郑和带回来的名贵青花瓷,讨论量也到达到4752,同时也吸引了瓷器爱好者的关注;第八期节目向观众展现的故宫最小的宫殿,也是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增加节目的关注度。在节目的第九期中,紫禁城里的祥瑞,在寿康宫屋顶上的“钱龙”被观众称为“新晋锦鲤”,节目一播出转发量就超过了十万。观众的转发无形中就对节目再次进行了宣传,为节目带来了一批受众,为节目能够热播奠定了基础。把故宫未开放的区域通过综艺节目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还拉近了与百年前历史人物的距离,正是因为他们不在高深莫测,我们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才会使受众一直对节目保持高度的兴趣。

 

《上新了,故宫》这档文艺类综艺节目通过对未开放区域的展示,打破了人们对故宫“有宫无宝”的误解,增强了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了我们对自身文化的兴趣,从而吸引观众的观看。

 

王雅萱:电视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走红的原因探析

(二)御猫的加入,为节目增添“萌”元素

御猫的加入也为节目增添了一份亮点,为节目增添了一份“萌”元素。近年来,距离我们600年的故宫一改以往庄严肃穆的形象,以“萌”来吸引受众。从卖萌的皇帝雍正,乾隆,再到御猫。故宫中无不透露着“萌”的形象,而《上新了,故宫》这档综艺节目也利用了自身的优势——御猫,来为我们讲解故宫中的冷知识,在第一季中,节目以御猫“鲁班”的视角进行解说,给受众科普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展示了一只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御猫。在第二季中,节目不仅保留了御猫“鲁班”,还增加了其他两只御猫“鲁达”和“花花”,形成了“御猫天团”。继续以它们的视角来为观众讲解故宫的冷知识。并且每一次的讲解都会带有精细的图片说明,讲解内容也简洁易懂,以大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讲解,让受众在寓教于乐中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动物加入文艺类综艺节目这是这档综艺节目的一个创新点,也让此节目增添了一份幽默性与生动性,节目发起的御猫漫画形象征集活动也获得了大量的回复,因此让御猫加入节目,便会吸引很多观众的眼球,甚至是一些更为年轻的受众,因而为节目的热播与走红奠定基础。另外节目组还有一份用心之处就是御猫“鲁班”的配音。配音采用的是游戏王者荣耀中的英雄人物“鲁班”的声音。这也为节目增添了一份趣味性,同时也吸引了王者荣耀这款游戏的爱好者前来观看。

御猫憨态可掬的形象再配上王者荣耀游戏中“鲁班”的声音无不向我们故宫“萌”的形象。同时,节目组带有中国风的动画制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所以,在节目中增加动物不仅能打破故宫带给人们的空寂感受,文化的厚重,增添一丝活力,还能让故宫真正的“活”起来。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观看。

 

    (三)故宫院长与工作人员共同加入,为节目增添文化技术保障

 院长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助阵为这档综艺节目提供了技术保障。说起故宫的单院长,众所周知,他是网红院长,是他让故宫充满活力,并且真正的“活”了起来从而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单霁翔院长因为他本身幽默的语言和打造“萌”系故宫的举措就吸引有大量的粉丝群,所以,当他加入到这档综艺节目中来,自然会吸引一大批人前来观看,而且他的亲历坐镇也给节目增添了一份专业的保障。再加上每一期都有故宫工作人员对未开放的区域有所讲解,普及受众所不知的文化知识,让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了解到历史文化知识,文物的前世故事,制作文物时的精巧工艺和对文物保护的注意事项。只有让观众对这些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形成节目的热播。例如第一季的第二期中就向受众展示了乾隆时期的红色缂丝云龙男蟒。让我们看到了百年前缂丝工艺的精巧和现在工作人员修复它的难度。通过这件蟒袍让我们看到了穿梭百年的工匠精神,从百年前宫廷工匠对这件蟒袍的制作再到百年后故宫文物医院的工作人员对它的修复,一针一线,无不体现着“工匠精神”,让我们心生敬畏。第一季的第九期向受众展现了一九三三年文物南迁时的历程,让受众看到了当时故宫工作人员的恪尽职守,用生命守护国宝的精神,激发观众内心的情感。


   “ 一针一线穿越百年,匠心修复重现珍宝光华”。这时他们的修复的就不仅仅是一件文物,而是一个时代的兴盛衰败。“文物在,文脉在,中国就不会亡”这时他们守护也不仅仅是一件件文物,而是中国的文化命脉。通过对这些文物制作的了解,历程的艰辛。让我们更加坚信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和对自身文化的认可。从而加深了对文艺类综艺节目的喜爱。
    让工作人员加入到节目中来不仅能让受众更好的了解到历史文化知识,还能增强节目自身的专业性,在这档节目中,故宫的工作人员虽充当了普及历史知识的角色,但也并未让受众产生压抑感和沉重感,始终让受众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带领受众融入其中,慢慢地感受人物当年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这是这档节目区别于其他文化类节目的关键所在。因为它的轻松愉悦从而吸引了大批受众的观看。

 

王雅萱:电视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走红的原因探析


 

二、让明星加入节目,提高节目热度,增加节目话题度

(一)利用明星效应,吸引年轻受众

节目邀请明星的加入也为节目增添了一份亮点,传统的文艺类节目相比与传统的娱乐性综艺节目来说缺少幽默,欢快的元素,更多的是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之前的文化类节目多采取的多为说教类的方式,每期的节目都会找一个有权威性的人物对某一高深的问题进行讲解,观众也只能在台下听,缺少互动的环节,所以造成这类节目的受众都是一些特定的人群,而年轻的受众往往是不会去接触这类文艺节目,结果就造成了曲高和寡的景象。而如今的文艺类综艺节目就打破了这一困境,让明星加入,吸引年轻的受众。明星自身就有着较高流量,大量的粉丝团体,作为“意见领袖”,他们也有呼吁人们关注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作用。所以,在节目的宣传阶段就会吸引一些人的关注,随着节目的播出,观众群体也就越来越稳定。让明星加入到文艺类综艺节目也是其热播的原因。

 

《上新了,故宫》这档文艺类综艺节目,每一期都有两个固定的嘉宾,第一季是邓伦和周一围,第二季是邓伦和张鲁一。其余嘉宾是随着每一期而变更。这样以来,每一期都会吸引一批观众的观看,而这批观众就可能会因为节目制作的精良形成固定的观众。例如在第一季中第一期的嘉宾蔡少芬和第五,第六期的嘉宾宁静,邬君梅。因为她们都有饰演过清宫剧的经历——《甄嬛传》、《孝庄秘史》和《末代皇帝》。当再让她们进入故宫就会带给观众一些情怀和回忆,从而吸引喜爱这些影片的观众再次回温当年的经典。当宁静再次成为“孝庄太后”为我们讲诉紫禁城中最伟大的母亲与她的儿子顺治皇帝之间的母子之情,邬君梅再次成为“宣统皇帝的妃子——文绣”,为我们讲述她当时忧郁的心境时。仿佛当年的影片再现。第一季中明星的加入带动了节目的热度,而这个热度在第二季中依然持续。在第二季刚开播时,邓伦就因一袭红衣登上了微博的热搜,阅读量2.2亿,讨论9.4万;随后在第四期,杨幂也因服饰登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5.5亿,讨论4.8万;在节目的最后一期,再因服饰登上了微博热搜——杨颖的清宫装,阅读1.8亿,讨论3.4万。此节目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足以证明观众对它的关注度和它的走红。当这些明星嘉宾因为服饰登上热搜吸引的就不仅是他们本身的粉丝,还有对服饰感兴趣的人群。这样以来就增加了观看节目的人群,为节目的持续走红创造条件。这些明星的加入更加让观众体会到这档综艺节目的用心,也能更好对也这一期故宫元素的了解。所以,文艺类综艺节目的热播离不开明星的加入,然而“明星效应”也有助于拉近和观众的心里距离和情感距离,从而培养共同的“文化效应”。最终使这档综艺节目的收视率得以提升。

 

(二)明星再现当年景象,穿越百年情感共鸣

文艺类综艺节目要走出同质化,低收视率的困境,就需要在内容和形式创新上有所突破让人们印象中“冰冷”的文物真正具有观赏价值,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以《上新了,故宫》为例,这档综艺节目就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它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文艺类节目说教试的格局,单向传播的模式,采用根据主题寻找相应故宫元素,再由明星对当年情景进行展现,并以故宫中的元素为模本从而制作文创产品开展,这样以来就可以吸引一大批观众的眼球。
    明星对百年前的场景进行再现,让受众看到了不一样的历史人物,看到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从而拉近了帝王,文物与观众的心里距离和情感距离,让距离我们百年的帝王不再高深莫测,展窗中冰冷的文物也不再遥不可及。这时,才能让受众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展窗中的文物也真正具有“观赏价值”,节目也才受人喜爱。此档综艺节目在叙事层面上通过强化人物与故事,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普通大众之间产生情感共鸣,那些文物也因此具备了感情,温度,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及意义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从而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与此同时,节目还有一用心之处就是会对演绎的历史人物所说到的名词进行解释,不会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产生疑惑,从而更好的融入其中。观众有了情感共鸣自然会加深对节目的喜爱,从而增强对节目的关注度。如第一季的第一期中根据“双面”元素,找到双面镜,在双面镜中看到了“双面乾隆”,让我们也看到了乾隆皇帝不一样的一面,感受他虽作为“十全老人”但还是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时的那种心境。这时的他在我们面前也就不在是那个距离我们百年的帝王,而是一个具有“温度”的人。第一季的第五期中通过寻找紫禁城中最伟大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孝庄太后与顺治皇帝的母子之情,也让我们看到了顺治皇帝在失去挚爱时悲痛的心境。让受众在明星的演艺中感受到顺治皇帝的内心情感,从而拉近我们之间的情感距离。第一季的第六期中我们也看到了早期的宣统皇帝在紫禁城中过的开心,快乐的西式生活,这时的他不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皇帝而是一个满足于生活现状的孩童。又通过与胡适的对话感受到他渴望改革的愿望,最终被迫离开紫禁城让我们看到一个末代皇帝无家无国的悲痛心境。这时的他不在是相距我们百年的历史人物,而是一个渴望通过自己改革从而发展国家的少年的美好愿景。第一季的第七期中通过寻找乾隆皇帝最喜欢的小公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爱小公主的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乾隆皇帝最温情的一面,这时的乾隆皇帝就不再是一个严肃的帝王,而是一个温柔的父亲。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父亲对自己女儿深深的爱。第二季的第一期,也向受众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明代皇帝———朱棣。介绍了他当初建造故宫的初衷,让受众感受到他虽为一个皇帝,但是渴望有一个家。这些场景都通过了明星的再现,让受众能跨越百年引起了情感共鸣,只有打破距离的遥远,才能让受众接受文化类节目从而对节目产生兴趣。节目中对当年情景的再现不仅有叙述的表现方式还有游戏的表现方式,例如第一季的第八期,就是通过游戏闯关的方式来向受众展现乾隆皇帝对《四库全书》的重视,运用更有趣的方式展现当年的情景,既不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也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兴趣,吸引观众的眼球。为节目的热播奠定基础。
    这档综艺节目通过明星的演艺把文物的美,历史的美,精神的美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让普通的观众对冰冷的文物与百年前的人物产生兴趣,去感受历史的厚重,文物的精美,人物的情感,最终产生民族自豪感,为它背后的故事产生情感共鸣,感叹古时人们的智慧和百年前文物的无与伦比。节目通过明星的演绎,打破了历史的“遥远”,增添了节目的趣味性,从而使得观众乐于接受此档文化类综艺节目,最终带来节目的热播。

 

三、满足各类受众需求,为节目带来稳定观看群体

(一) 文化获得者

一档节目的播出必然要有自身定位的受众群体,有了定位的受众群体就有了一批稳定的观看群体,从而加强节目的收视。例如《上新了,故宫》这档节目的受众群体就定位为年轻人和对故宫文化的喜爱者。正如节目在第一季的第一期中单霁翔院长所说:“欢迎年轻的朋友来到故宫博物院”。

此节目的整体风格也侧重于年轻化,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采用了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受众在娱乐的同时也了解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节目风格轻松愉悦,并利用现代技术对百年前的景象进行再现再加上俏皮的语言进行讲解。一改以往文艺类节目的庄严厚重,多了几分活泼的感觉。节目利用这种形式必然会吸引到年轻受众的眼球,为节目增添观看群体。

 

(二)文化参与者

一档节目要做到持续发展,就必然要与受众进行交流,变单项传播为双向传播。这样才能使节目获得更多的观看群体。只有让受众真正的加入到节目中去,才能长期维系一个紧密的关系。以《上新了,故宫》为例,这档节目在讲诉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注重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尤其是以新媒体助力,经常与受众进行沟通交流,再加上节目在第一季时有观众创意投稿这个环节,成功激发了受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真正的加入到节目中去,也加强了受众作为文化参与者的这个身份,线上线下的的互动模式,文创设计的投稿环节,让互动式参与成为节目的一个独到之处。受众有了参与性就会更加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喜爱,因而为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助力。

 

(三)文化消费者

特定的受众群,是在一定文化环境的情境互动中,通过特定的心理需求及文化消费需求相结合的群体。《上新了,故宫》这档节目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将年轻受众的文化需求落到实处,让受众这个“文化消费者”的身份最终在相关文创产品的实际购买力中得以确认。

作为一档文艺类节目,《上新了,故宫》坚持“把故宫文化带回家”的理念,通过寻找故宫元素制作文创产品,让文物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把距离我们百年的文物通过一件件的现代用品展现出来,以节目受众和文博爱好者为文化消费者,进而维系他们与节目之间的联系,而他们的二次宣传也能为节目增添一批受众。受众因为喜爱这档节目便会喜爱这档节目衍生出来的文创产品,受众也会因为喜爱这档节目所衍生出的文创产品而更加喜爱这档节目。这样的良性循环必然会吸引大批的受众,为节目的持续走红奠定基础。

 

《上新了,故宫》这档文艺类综艺节目打破了传统的文艺类节目单向传播的弊端,对节目的受众有了精准的定位,“文化获得者+文化参与者+文化消费者”的这种节目独有的受众模式,为文艺类综艺节目拉开了新篇。

 

王雅萱:电视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走红的原因探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