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文本和台词分析戏弄角色的构成,戏弄的目的,戏弄的手段等方面并以此对《吝啬鬼》的戏弄手法作了深入探讨,旨在使读者更加清楚地认识戏弄这一手法在本剧中产生的喜剧效果。从莫里哀这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来探讨戏剧创作中扁平人物的优劣。
关键词:典型形象;人性自由;反抗精神;《吝啬鬼》

莫里哀为世界戏剧提供了两个经典形象:一个是“伪君子”,一个是“吝啬鬼”。《吝啬鬼》也是莫里哀优秀的喜剧之一,它形象地揭示了资产阶级贪财如命的本质,讽刺了封建家长制对儿女婚事和生活的危害。古典主义戏剧以古希腊罗马的戏剧作品为典范,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自觉地有纲领地模仿这些古典戏剧作品,因而有“古典主义戏剧”。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重新发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价值。在古文化重新被发现的条件下,产生了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戏剧作品,莎士比亚戏剧达到了那个时期戏剧的高峰。十七世纪,法国戏剧家以古希腊罗马戏剧为标准,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传统。
莫里哀的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特色,也带有时代的民俗色彩。出身于资产阶级的莫里哀长期在外省巡回演出,对法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有深入的了解。莫里哀将风俗喜剧和性格喜剧结合起来,谴责禁欲主义,揭穿宗教欺骗和伪善行为。此外,莫里哀还嘲笑了封建家长制,主张青年人有享受幸福的权利。
阿尔巴贡的女儿艾莉丝与法莱尔恋爱了,由于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她很担心爸爸的愤怒、家里人的责备、社会上的指摘、情人的变心。正如艾莉丝同样在恋爱的哥哥克莱昂特所说的那样:“没有父母之命,我们不该私定终身;我们的婚姻大事,上天派定他们主持,所以没有他们吩咐,我们就不得自作主张。”由于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和父亲那种难以忍受的吝啬,克莱昂特只得借高利贷来维持爱情的花销。巧合的是,父亲阿尔巴贡也看上了儿子的恋人玛丽雅娜,并决定娶她为妻。而他却要儿子娶一个有钱的老寡妇,并把女儿嫁给五十岁的昂塞耳墨爵爷。后者的理由就是:“他答应娶她,不要嫁妆。”为了说服艾莉丝,阿尔巴贡找来了自己的管家法莱尔评判此事,而法莱尔正是乔装改扮混入府中追求艾莉丝的人。聪明的法莱尔当着阿尔巴贡的面对艾莉丝说,“不要嫁妆”,这就是美貌、青春、门第、名声、智慧和正直。他表面上劝说自己的情人必须服从父亲,听从父亲的旨意嫁给那个五十岁的富翁,而绝不该过问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听到这话,不了解真相的阿尔巴贡非常高兴,决定把女儿交给法莱尔管教,让她一切听从法莱尔的。
为了借到一万五千法郎,克莱昂特接受了放高利贷者种种苛刻的条件。他背地里骂对方是奸商、无赖、杀人不见血的凶手!当看到放高利贷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时,克莱昂特愤怒地说:“您做这种生意,辱没您的身份,一个钱又一个钱往里抠,没有知足的一天,丢尽了体面,坏尽了名声,就连古来声名最狼藉的放高利贷的,他们丧心病狂,想出种种花样,和您重利盘剥的手段一比,也不如您苛刻。”阿尔巴贡也指责儿子不务正业,不管死活,胡乱借钱,浪荡败家。当儿子离开后,他自言自语说:“我对这事,并不难过;这对我倒是一个警告:他的一举一动,以后我要格外注意。”阿尔巴贡之所以对这事并不难过,是因为放高利贷在当时是一种积累财富的普遍的社会现象。除了放高利贷之外,阿尔巴贡对他人也非常吝啬。他嫁女儿是因为对方不要嫁妆,而自己娶亲却非要女方哪怕是上天入地,皮破肉开,也得张罗一些财礼。难怪用人说:“在人类当中,阿尔巴贡先生是顶不人情的人,心最狠、手最紧的人。凭你帮什么忙,要他感恩承情,能把钱包打开呀,那等于做梦。”

在安排女儿的订婚宴时,阿尔巴贡千方百计要家人节省开销。例如,上菜时要搭配一些不对胃口的东西,让客人一吃就饱。在客人反复要求后才给他们上酒,还要往酒里兑水。厨师嘲笑阿尔巴贡,有一回街坊的猫偷吃了他吃剩下的羊腿,他还告了猫一状。在夜晚,他常常溜进自家的马棚偷喂马的荞麦,不知被车夫揍了多少棍子。这时,父亲和儿子共同的恋人玛丽雅娜也来参加昂塞耳默爵士与艾莉丝的订婚宴了。媒婆对不情愿嫁给阿尔巴贡的玛丽雅娜说,虽然嫁给这个老头子不会快活,但你嫁他只是为了没有多久就可以当寡妇。他死了,你很快就可以再嫁一位如意郎君了。阿尔巴贡赞美玛丽雅娜仙姿绰约的容貌,却又对儿子为恋人准备了几盘小吃而心疼不已。克莱昂特不敢让父亲知道自己与玛丽雅娜的真实关系,就借父亲的名义表达对恋人的情意,还把父亲手上那颗亮光闪闪的钻石取下来,作为定情物送给了玛丽雅娜。又气又急的阿尔巴贡低声咒骂儿子该死、死鬼、刽子手、坏包!
趁着父亲不在身边,克莱昂特劝说玛丽雅娜用温柔的词句、委婉的哀求、撒娇的姿态说服母亲,把女儿嫁给儿子。阿尔巴贡远远看到儿子亲吻未过门的继母的手,对儿子与玛丽雅娜的真实关系起了猜疑。他将儿子留下,假意说自己与玛丽雅娜的年龄差距太大,害怕外人会说短道长,闲言闲语。所以,如果克莱昂特愿意的话,做父亲的情愿把她让给儿子。如果儿子不愿意,他就按照原来的计划娶她算了。克莱昂特果然中计,说出了实情,从而引出了父子间互不相让的激烈的争论。在他们争论的过程中,克莱昂特的仆人偷走了阿尔巴贡藏在花园中的大笔金钱。阿尔巴贡发现金钱丢失后,气急败坏地大喊大叫:“捉贼!捉贼!捉凶手!捉杀人犯!王法,有眼的上天!我完啦,叫人暗害啦,叫人抹脖子啦,叫人把我的钱偷了去啦……我可怜的钱,我的好朋友!人家把你活生生从我这边抢走啦;既然你被抢走了,我也就没有了依靠,没有了安慰,没有了欢乐。我是什么都完啦,我活在世上也没有意思啦。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我要把个个儿人绞死。我找不到我的钱呀,跟着就把自己吊死。”由此看出,阿尔巴贡是一个典型的拜金主义者,他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超越了人情、亲情,戏剧矛盾尖锐突出,它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戏剧性的情节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真实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狂热和金钱的罪恶,以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因其形象刻画的真实深刻,阿巴贡成为"吝啬鬼"的代名词。
阿尔巴贡请来了警务员,审理失窃的案件,追查到了管家法莱尔偷了钱。法莱尔却以为自己乔装改扮,混入府中追求艾莉丝的事情败露,就请求阿尔巴贡宽恕自己的行为,成全自己的亲事。听到女儿与法莱尔已经签订婚约的消息,阿尔巴贡勃然大怒,坚决要求把法莱尔送上绞刑架,予以严惩。正在家中闹得不可开交之际,前来订婚的昂塞耳默爵士认出了法莱尔和玛丽雅娜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和女儿,于是劝阿尔巴贡尊重年轻人的愿望,成全两家儿女的亲事。阿尔巴贡听到这两次喜事的费用全部归昂塞耳默负担,还给自己做一件参加婚礼的礼服,并能找回藏钱的宝贝匣子后,才答应了儿女的婚事,实现了大团圆的结局。

莫里哀擅长塑造概括性很强的艺术形象。阿巴贡成了吝啬的代名词。莫里哀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但稍嫌单薄,近于批评家所说的"扁形人物"。莫里哀的喜剧主要遵循古典主义的原则,冲突集中,结构严谨。莫里哀经常用"闹剧"的方法手法来营造喜剧气氛,增强喜剧的讽刺效果。
参考文献;
[1]
季芳:董每戡“中国戏剧史学”理论体系初探[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11.
[2]
刘彦君,廖奔:中外戏剧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
[3]
董健,马军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郭涤:中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