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京剧《三娘教子》评析

(2020-05-09 09:49:42)
分类: 艺术界

着帷幕缓缓向两边撤去,在鼓板、二簧平板与锣鼓的配合下,三娘王春娥身着黑色的衣裳,面带愁容,走向台中央,轻声念到:“可叹儿夫丧镇江,每日织机度日光。但愿我儿龙虎榜,留下美名万古扬。” 此次表演的是京剧《三娘教子》。

 

李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京剧《三娘教子》评析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分为四大行生分别为生,旦,净,丑。它是沉淀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魂宝,这种习惯和传统是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国含蓄、稳健、精致、典雅的精神品格在京剧艺术里有着最丰富、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京剧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如果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在《三娘教子》中有唱、念和做三种手法,并不存在打。《三娘教子》取材比较现实向,大致就是通过母亲的谆谆教诲将儿子抚养成才的故事。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在《三娘教子》中三娘王春娥为旦,她是一位勤劳、坚忍、对孩子耐心的寡妇。薛倚和薛保为小生。薛倚是一个前期顽劣,后期认真刻苦的孩子。薛保则是默默守护薛家,明事理,善良的老仆。

 

李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京剧《三娘教子》评析

《三娘教子》改编自明末清初戏曲家小说家李渔的《无声戏》中的一回。此戏曲讲的是:明代,儒生薛广,前往镇江营业。家中有妻子张氏,妾刘氏、王氏。刘氏生了一个儿子,乳名倚哥。家中又有老仆薛保。薛广在镇江贩米,碰巧遇到同乡人,便将白金五百两拜托同乡人带回家。不料同乡人私自吞没白金,并购置一副空棺,将其停厝荒郊,当做薛广的灵柩,回乡报知张氏等说薛广在贩米途中,遇到狂风,被吹落河中,命丧黄泉,一家人嚎啕大哭,使薛保运回灵柩安葬。后张家逐渐衰落,张氏和刘氏耐不住贫苦,只顾分家产,先后改嫁。三娘王春娥对此感到深深的鄙夷,发誓与薛保茹苦含辛,抚养倚哥,送之送入学堂,自己则织布来换取升斗之栗。但薛倚顽劣不堪,不肯学习。一次,薛倚在学堂被同学讥笑为无母之儿,气愤回家,遂不认三娘为母,语语相撞,三娘怒不可遏,将刀立断机布,以示决绝。幸亏薛保竭诚劝导,母子才开始和好如初。薛广在镇江生意失败,后来入伍,官至兵部尚书。十几年后薛倚金榜题名,为新科状元。父子相认团圆一家,荣归故里。而此时薛倚的大妈张氏、亲妈刘氏又丢弃自己的家都来认丈夫和状元儿子,三娘劝张氏回家照顾老伴,劝刘氏也回家照顾老伴和几岁的孩子,并告诉她们:欲尝甜瓜自己种,自种苦瓜自己尝。

我这次看的表演《三娘教子》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即薛倚从学堂回家后与三娘王春娥出言相撞,三娘气极,将刀力断机布,薛保竭力劝导,后母子和好如初的选段。此场景布置比较简单,台中几把复古的椅子,人物服饰也比较朴素,如三娘王春娥身着黑色的衣裳凸显其寡妇的形象,薛倚和薛保身着有补丁的衣裳,表现了其家庭的贫苦生活。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场景也会变化。《三娘教子》中“白”的部分占很大的比重,通过这些“白”,刻画了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将其三娘的坚忍和耐心,苦情的形象跃然在观众心头,三娘王春娥的表演者唱腔收放自如,声情并茂,将三娘王春娥高兴时不喜形于色,恼怒时面红耳赤,将教子之艰、受屈之怨表现的内敛而深沉。将薛倚前面顽劣后面乖顺的反差表现的淋漓尽致,将薛保的忠实、善良、明事理的形象展现的非常好。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三娘教子》就是一个亲情与家教的问题。细细赏来,我看到了薛倚在二簧摇板的伴奏下抬起脑袋,眼睛盯着三娘,固执而又骄横的说:“妈吓,你要打,生一个打,养一个打。你打别人的孩儿,好不害羞,好不害臊。”的模样。看到了我听到了三娘对薛倚背书极不配合的无奈的叹息,听到了三娘对薛倚充满耐心的谆谆教导:“有几个年幼人儿且听来。秦甘罗十二岁身为太宰,石敬瑭十三岁拜帅登台。三国中周公瑾名扬四海,七岁上学道法人称将才。十三岁在东吴挂印为帅,烧曹兵八十三无处葬埋。”,其对薛倚依旧充满期待,望其成为人中龙。我看到了被顶撞后三娘似乎眼含泪水的双眸充满的委屈和伤心,鼓板与锣鼓在较缓节奏的配合下,加上三娘悲戚的面容,以及哭诉中三娘抬起兰花指,水袖的自然摆动,使台下的观众看到后很难不对三娘感到同情,对薛倚的顽劣感到寒心。但剧中又有一句“人无有千日好,花开哪有百日姣”使观众产生包容,相信生活总是先苦后甜。在二簧摇板的伴奏下,薛保的“白”:“现有家法在此,顶在头上,跪在你母亲面前,你就言到‘母亲吓母亲,孩儿下学回来,一言冒犯母亲,现有家法在此,望母亲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打儿一下,如同十下;打儿十下,如同百下;打在儿身,痛在娘心。’你母亲有爱子之意,她就不打你了。”体现了其严明的家教,也透露出母子之间满满的温情。我看到了薛保在薛倚即将受家法时连忙遮拦着说:“你要将老奴责打几下,你,你,你,你要打我的小东人,老奴心酸。”三娘王春娥说的:“呀!老薛保只哭得我心好惨,他主仆的恩情重如山。”所表现的是超脱主仆的彼此依赖的情感,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更多的是“亲情”。

 

李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京剧《三娘教子》评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