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班建构区观察记录:立交桥

(2017-11-30 19:59:58)
标签:

教育

       我班幼儿很喜欢到建构区游戏,搭建水平也不错。为进一步挖掘幼儿潜能,我引导幼儿和同伴一起设计图纸,然后按照图纸进行搭建。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运用和巩固了数、量、形、比例、对称等相关概念,而且培养了同伴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月23日
    今天进入建筑区的是江江和锐锐,这是两个建构能力很强的孩子,但是两个孩子合作能力较弱,经常发生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在游戏开始时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你们要先一起商量,在纸上设计一座立交桥,然后再搭。”两个孩子在协商后设计出了一张四层立交桥图,遮挡关系表现得非常清楚,并估算了大概需要什么形状的积木,需要多少块。看到两个曾经互不相让的孩子能在一起认真地商量和设计图纸,我有点意外。
    在搭建的过程中,两个孩子遇到了难题:设计的四层桥太难搭了,因为没有足够数量的四种长度的积木做柱子,于是他们调整了计划,改建了一座两层立交桥。但是底层桥只是在地面上围成了一个类似围墙的形状,既没有高度又没有路面,两个孩子并没有发现这一问题。我觉得今天对他们的挑战已经很多了,就暂缓了这个问题的提出。
    搭建结束后,两个孩子边数自己实际用的积木数量边对照自己的估算数量,发现相差很多,有一点失落。我鼓励他们道:“事先想出需要积木的数量太难了,你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设计图搭建出自己的桥就已经很棒了,你们在搭建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两个孩子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想要指挥灯、交通标记,这样才像真正的马路。”
    区域时间结束时,我请他们与其他孩子分享今天的游戏经验,其他孩子看到他们的设计图也非常感兴趣,表示自己今后也要先设计再搭建。美工组的小朋友答应明天为他们制作指挥灯和交通指示牌。
    10月24日
    今天来建构区游戏的是涵涵和哲哲,他们设计的是一室两层的立交桥,也表现出了遮挡关系,但是路线被遮挡后就不能顺畅连通了:原因是遮挡前的线路与遮挡后的线路发生了错位,使得这座立交桥的马路不十分顺畅。他们的设计图虽然比锐锐他们的简单,但是有自己的特色:立交桥的拐弯有变化,有一个是直角,其他的角度是弧形。
    由于设计图简单,所以搭建起来就比较容易,他们在搭建过程中,也是把地层桥贴着地面搭,但是他们把积木放平了。这样就形成了可以跑车的马路。
    游戏结束后与小朋友分享时,我引导幼儿关注:“今天马路有什么变化?”小朋友们说:“今天的马路平。”“今天的马路宽,可以跑车。”孩子们受到了涵涵和哲哲的启发,表示自己今后搭马路时也要把积木放平了搭,车在这样的马路上走会更安全。
    一位细心的小朋友提出:“你们把美工组帮助做的交通指示牌放在路中央了,这样会发生危险的。”于是孩子们又一起讨论了交通指示牌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10月25日
    今天来建筑区游戏的是艾米和恬恬,这两个孩子建筑能力中等,但是做事认真细致。游戏结束后,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的建筑避免了前面小朋友的不足,集中了他们的优点。我们在前两天重点讨论的问题,如搭路面时要把积木放平、交通指示牌应放在路边等,他们都注意到了,看来这是两个擅于向别人学习的孩子,懂得从别人的教训中吸收经验,这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10月26日
    因为没有足够数量的、不同长度的积木,孩子们要建造真正双层桥的愿望(底层桥也架高不再平铺在地面上)一直没有得以实现。
    我提醒孩子们带一些辅助材料来当桥墩,他们带来了较多的大薯片桶和较少的加多宝罐子。我想他们在带材料时还是经过思考的,因为他们想把桥架得更高,所以较多带来了较高的“桥墩”——薯片桶。但游戏时孩子们却很少用这些自己带来的“桥墩”,这使我很苦恼。
    今天我偶然来到大一班,发现大六班的小朋友在用加多宝罐子做桥墩,而且玩得很开心。我很受启发,马上请我们班的一些孩子参与到大六班的游戏中,希望他们也能从中得到启发,这样加多宝罐子、积木、薯片桶正好作为三种不同高度的“桥墩”,可以满足孩子们搭建多层立交桥的愿望。
    希望孩子们能从今天与大六班孩子的游戏中受到启发,更好地运用不同的材料。
    10月27日
    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追踪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兴趣还是很浓,他们在没有设计图的情况下边商量边搭建,合作水平又有了提高。
    这次孩子们在搭建的过程中选择了用薯片桶当高架桥的桥柱,并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薯片桶太轻容易倒。“我们搭了一座爱倒桥。”他们说。我及时提问:“为什么用薯片桶搭的桥爱倒?怎样才能不倒?”孩子们忙着搭建,没有太关心我的问题,只是更加小心地走路、拿积木,靠自己的小心保持大桥的稳定。他们用薯片桶、积木、加多宝罐子这三种高度的物品做高架桥的桥墩以保证高架桥能渐渐变矮与地面相接。
    由于高架桥已经用了较矮的积木和加多宝罐子做桥墩,用什么做低架桥的桥墩又成了一个难题。孩子们在商量后,还是选择了用积木当桥墩,这次是把积木放倒了用积木的侧面当桥墩。但又出现了新问题:孩子们想让自己的低架桥也能渐渐变矮,与地面自然衔接,但是没有更矮的积木做桥墩。在探索一番后,他们选择了用积木当桥墩,这次他们把积木放平垫在了路面下,这样无论是高架桥还是低架桥都有了不同的高度,都有了较缓的坡度与地面相接。
    游戏结束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怎样让薯片桶变得更结实,他们提出可以在桶内加一些重物,以保持薯片桶的稳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