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北宋“夹锡钱”,在《宋史·食货志》中“熙宁初……陕西三铜钱监各岁增五万缗。而睦州则置神泉,徐州则置宝丰,梧州以铅锡易得,万州以多铁矿,皆置监。又诏秦凤等路即凤翔府斜谷置监,已而所铸钱青铜夹锡,脆恶易毁,罢之。”
这里所谓的“青铜夹锡”,也不应是指增加锡的成分。宋代大量铸钱,不仅铜料紧缺,锡料也十分紧张,这在《宋史·食货志》、《宋会要辑稿》等文献中都有记录
,这里的青铜夹锡,是指在铸造钱币时在青铜加了过量的黑锡(铅)(这个“夹”字得用宋代白话文来读才是,是现代汉语“和在一起”的意思),用黑锡(铅)铸造出来的钱币脆恶易毁。上图的是诸钱谱无载的极罕见元丰通宝折二青铜夹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