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东汉剪凿五铢,或称剪凿钱,其法是将一枚钱凿成内外两枚。剪凿钱西汉时期已出现,到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公元147-184年)更加增多,以至达到泛滥的地步。
剪边五铢钱就是被剪凿了外围或冲凿了外廓的钱。钱文“五铢”二字仅剩一半,故又称“对文五铢”。对文五铢的钱径大小不一,经过测定,钱径一般不足2厘米,重多在1.5克左右,对文五铢的边缘都有被冲截的痕迹。剪边五铢钱据认为还有另一种加工方法,即用剪刀一枚一枚地剪去钱的轮廓。大多要把钱币的面文减去一些,形成钱币文字不完整的现象。从钱币的边缘看,剪边钱边缘并不光滑工整,钱的直径大小也有较大的差异。钱直径多数为2.05-2.2厘米之间,钱的重量多数减重五分之二或更多一点,上图是本人收藏品。

前一篇:东汉“綖环五铢”
后一篇:美泉、美锈、美包浆康熙通宝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