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FIRSTWORKASSIGNMENT“Unforgettable”,SaysNewJournalist》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MY
FIRST
“Unforgettable”, Says New Journalist》教学设计
毕节市实验高中
主题语境:人与自我 --- 个人职业倾向
话题:人文艺术类 --- 职业工作
材料出处:人教版选修五第四单元阅读第一篇文章
语篇类型:对话体
语言知识:与记者素质和采访相关的词汇
文化知识:本文以对话形式展开,谈论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和新闻采访的基程序及采访时应该注意的要点,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相关话题的语言知识,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新闻采访和记者。创设语境,引导学生运用和内化语言知识,畅想个人未来职业,为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而努力拼搏,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语言技能:理解性技能(读、看)、表达性技能(写、说)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
授课时长:一课时(45分钟)
文本分析
本文一是篇典型的对话体文章,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相当于新闻中的导语,主要介绍对话发生的时间、地点、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毕节市黔西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普通班的学生,共56人。据其本校教师告知这些学生虽为平行班,但平时阅读课全英文授课都没问题;而且学校也通知相关班级的老师提前教授单元词汇,所以本人对学生期望值较高,教学活动也以与其水平相当的自己本校提高班学生的水平及而设计。
新闻、记者是学生们较熟知的一个话题,但对于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新闻采访的基本程序及采访时应注意的要点等却很少思考。此外,一节课容量有限,学生在语言的切换中有一定的困难;而现阶段学生的阅读水平大多停留在阅读直观的信息,提炼和归纳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学生课前预习,加上教师对教材作出取舍并不断引导、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课堂上有效的完成阅读的任务。
教学目标
经过本课的学习, 学生能够:
1.
通过浏览文章标题和首段以及七个问题的快速略读,识别语篇的类型和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通过阅读圈活动,掌握文章细节,紧扣“问答”中的“答”概括提炼出采访时应注意的要点以及记者应具备的一些素养。
3.
在提炼记者素养的基础上,思考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及该具备的素养,并通过口头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学习动力。
学习准备:学生课前学习了新单词,预习了课文。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skimming & scanning阅读技巧的运用,获取语篇的类型、结构、主旨大意并概括提炼出采访时应注意的要点以及记者应具备的一些素养。
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通过对话内容的阅读概括提炼记者所应具备的一些技能和素养,并学以致用去描述自己未来理想职业及所需的一些基本素养。
教学过程
步 |
教 学 活 动 |
设 计 意 图 |
互 时 模 式 |
Step Lead-in |
1.
Ss watch a
special
piece of
news Q1.What day is China Journalist's Day? Q2. How is journalists' life? 2.T invites Ss to think,“If you are a journalist, what qualities should you have ?”Ss think by themselves & share their ideas with the whole class. |
利用视频,创设情境,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谈论自己对记者生活及其品质的看法。 |
5’ |
Step 2
Skimming |
1.T directs Ss
to |
运用skimming这一阅读技巧关注语篇体裁,了解语篇结构,为提取和归纳文本信息作准备。 |
3’ |
Step 3 Scanning |
1.T
directs Ss to scan the questions asked by “ZY”and underline them by
guiding them to focus on “ZY” 2. T invites Ss to choose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
培养学生通过扫读获取语篇基本信息并概括语篇大意的能力。 |
6’ |
Step 4 Careful reading |
1.T asks Ss to read the answers of Hu Xin carefully to fill in the blank of the chart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he questions.
2.T
directs Ss to speak out the skills to conduct a good interview
together after checking the answers;then lead Ss to summarize
some important qualities necessary to
become a good |
进一步梳理细节信息,概括记者进行采访时应注意的要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记者需要的一些重要素养。 |
10’
2’
3’ |
Step 5 Post reading |
Basked on the tasks above, T invites Ss to think,
“Why is
ZhouYang’s
first work assignment “unforgettable” Will ZhouYang be a good journalist? |
引导学生总结全文,前后呼应,点明标题核心词。 |
3’ |
Step 6 Discussion |
1.
T invites Ss to think, 1)What ‘s your ideal(理想的) job? 2)What qualities do you need to have? Why?
*Ss
with the same ideal jobs work in new groups to prepare their
presentation according to the
sample
*Group
leaders report their ideas, other Ss and T reflect
together. 2. T ends up the class with the saying, “The best preparation for good work tomorrow is to do a good work today.” |
拓展话题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个人理想职业及其品质,提出自己更多的观点,激发学习动力,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努力拼搏。 |
10’
|
Step |
1.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se idiomatic phrases from the passage:e.g.cover a story, have a“nose”for a story , a trick of the trade, get the fact straight, get the wrong end of the stick , a real“scoop”. 2. Surf the Internet to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how to become a reporter and you are expected to present it to your classmates in the next class. |
拓展话题内容,梳理所学内容, 发现未能解决的问题。 |
2’
IW &
GW |
Self-reflection(自我反思) |
1.
What
impressed(给......留下印象)me
most in the class? 1. 2. |
|
|
备注:
SS: students
CW: Class work |
|||
Blackboard Design The right side
My Nov. 8th place
result: strongly influence, unforgettable ? The left side:
|
案例说明
本案例教师基于语篇解读和学情分析,确定本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基于教学目标设计了六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包括借助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关注体裁,把握文章结构;获取事实信息,交流内化信息;深度理解文本,在引导学生运用skimming、scanning & careful reading这三种阅读技巧获取语篇主要信息并提炼归纳的同时,建立其与学生未来职业思考与向往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学生学习理解、应用实践的有效实施。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清楚,层层递进,体现了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阅读课是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五Unit4 Reading部分,标题为MY
FIRST
本文虽为谈话体,但生词较多还有部分新闻专业的习语,如:have
a “nose”for a story、a trick of trade and
etc.
基于语篇解读和学情分析,本人设计了六个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教学目标,但遗憾的是本节课并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更确切的说,这是一堂失败的课。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我这堂课最大败笔就在于此。由于自己对陌生学校新多媒体一体机系统的不熟悉,导致播放视频时未能及时关闭导入视频,使自己的课堂一瞬间处于失控状态,这无形中给借班上课的学生留下了极差的第一印象;其次,打断了学生的思路,使得热身环节变成了冷场,直接影响到学生本节课兴趣的激发、思维的激活和后面教学环节的有效进行。
2. 课前和整个备课过程都过分高估学生能力,期望值过高,整堂课几乎都只想着按既定的教学环节及全英授课方式来完成,完全没有预案去应对和处理学生基础不好或是学生没有预习等情况的发生。所以,在实际课堂中,当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不认识“Assignment”这个词时,我蒙了;此外,课中当我发现后三排学生课本空白根本没有完成我之前教学环节所设置的任务时,我心里已经没底了;而最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并未像我预想的那样会去选择教师、医生、设计师、律师等职业进行讨论;相反,绝大数同学都说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未来要干什么,此刻场面再度失控,我不知该如何来进行此环节的讨论!情急之下,我把英文转为了中文,要求学生们以小组形式立马确定一个职业作为讨论话题,根据我所给定的模板进行讨论,但最终由于时间关系,只有一组同学进行了讨论展示便匆忙结束了本堂课。
课后在听完各位老师的评课,尤其是毕节一中王萍南老师的评课以后找到
了本堂课失败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利用课间10分钟先与“新学生”做些简单的交流与沟通,先与学生达成一定默契,让学生先接受自己,并借机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层次以便课堂中更好的做调整和把控。
2. 授课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基础薄弱,无法完成自己预设的课堂任务时应及时调整,降低任务难度、简化教学环节,放慢语速并做相应的解释和引导,包括用汉语来转述,无需追求本堂课的完整性,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 及时调节自身心理状态,通过语言、肢体等多引导、鼓励和激发学生,灵活把控课堂,增强教学的灵活性。
4. 注重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应通过学习、进修和对实践的反思、改进等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多媒体的娴熟运用。
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的经历、体验、反思,再经历、再体
验、再反思才能一步步优化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导演者和指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