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了很长时间还是播不好有声小说

喜欢听有声小说的人越来越多,想播有声小说的人也逐渐增多。当然,也出现了很多所谓的“有声小说演播老师”或“有声小说播音老师”。
近7年来,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和***老师学过播小说,还有人说自己是***大咖的学生,甚至还有一些人标榜自己是***大师的徒弟,更多的人是说自己学了很长时间可还是播不好有声小说。
为什么学了很长时间还是播不好有声小说呢?
其实,最关键的并不是自己笨、没天赋、不用功而没学好,而是因为老师的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一、所谓的“有声小说演播(播音)老师”连他自己都不懂真正的播书方法。
这种情况经常会遇到,也是最害人的。先不说收不收费、收费多少。这样的“老师”不仅会耽误学生的时间,而且会误导学生。学生一旦在这些所谓的“有声小说播讲老师”的误导下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形成了模式,想改是很难的。
愿意分享经验、给别人提建议是可以的。
不过,要想当老师,首先自己应该有成体系的系统理论知识,能快速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也要有实用的方法,能根据不同的学生、不一样的情况提供有差别的建议,有针对性地指导;所讲的知识能使学生一听就明白、一用就会、快速改变;还要能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能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艺术规律、遇到任何作品都知道该怎么做和如何做更好。
如果不具有以上能力,严格来说是不能做“有声小说播讲老师”的。
不知道这些所谓的“有声小说演播(播音)老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没有问过自己:有声小说播讲常用的16种方法的本质是什么?每一种方法应该怎样用?为什么这么用?如何用更合适?用的时候注意什么?平时怎样练习……这些自己真懂吗?能在半个小时、10分钟或者5分钟内教会学生吗?学生听了以后遇到任何作品都知道该怎样处理吗?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吗?
播书和授课是两回事,先不说很多人自己播得并不好就敢收徒,就是播过多年书、多个作品的人也不一定能授课。
绝大多数人在播有声小说时只是在“读书、念字、刻意地表演”,很多人自我感觉良好,其实他只是凭感觉在读、在演而已,是自我欣赏罢了。
并不是说播的数量多和播的年头多就能播得比别人好、就可以授课的。
曾经听到有一位有声小说演播方面的“大咖”在给别人讲有声小说播讲艺术时,大言不惭地说“什么是艺术?我教给你、你就能学会的不叫艺术;书本上能学到的不是艺术;我教给你、你都学不会的才是艺术。”相信真正有脑子的人一听就知道这话是忽悠人的:如果按他所说,那文学艺术、建筑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舞蹈艺术、音乐艺术、戏剧艺术等都无法传承了,因为这些艺术一般都是由老师教给学生、学生才学会的,很多还是从书本上学到的。
其实,这位有声小说演播“大咖”只是被《鬼吹灯》和《盗墓笔记》这两本书带火了而已,他的水平就不便评价了,只能“呵呵”。如果没有这几部很多人都喜欢的作品,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大咖”呢?
不管怎么说,这几位所谓的“大咖”还播过几本相对来说不错的有声小说,尽管有时说话让人不敢恭维,但毕竟还是有某方面经验的。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扯虎皮、拉大旗”。打着“***大师的徒弟”的旗号在收徒。其实,他们并没有系统地学过有声小说播讲知识,只是挂个名而已。他们怎么拜的师不便评价,只想问这几位一句:播书的16种常用方法你们都会用吗?如果连自己都不懂播书的系统知识,仅仅是凭模仿***大师录过几本书或打着***大师的徒弟的旗号,你好意思讲课啊?想靠收徒赚取名或利是可以理解的,但总不能误人子弟吧?
二、老师所谓的“经验”是感性的,并不能让学生一听就明白、一用就会。
我们知道“感性”和“理性”的区别。在有声小说播讲的教学方面,“感性”是要不得的。这些“感性”的经验,学生乍一听觉得老师讲得有道理,可是并不能在播讲有声小说时合适地运用。“感性”的经验只有在达到一定的高度、有了相当的水平之后,才有可能感受到、理解透,可是对于绝大多数学播讲有声小说的人来说是无法悟透的、更别说运用了。
相对来说,“理性”的播书方法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比如,在讲每一种语言艺术方法时,主要给学生讲5点:
1、这种方法的本质(原理是什么)
2、怎样做到(这种方法的应用)
3、如何做更好(启发、指导)
4、运用这种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5、平时怎样练
讲的过程中结合简单、易懂的例子。
讲完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实践;
然后互动交流,导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艺术规律,让学生遇到任何作品都知道该怎么做、如何做更好……
三、“老师”可能也有一些“经验”,但不会教。
古语说得好,“妙言就在三五句,不受真传枉徒劳。”
罗振宇先生在2017年春节期间交流时也提到,“真正的高手三五句话就能让一个外行人直抵本质、而且可以触类旁通。”
学习是有方法的,教学也是有方法的。
一个知识点并不是说讲的时间越长越好,而是要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学好。
如果一个方法在3、5分钟内就能讲清楚、让大家听明白,为什么非要讲3个多小时呢?还有很多老师竟然让学生在3个月、甚至3年内都没有真正学会。先不说学费是多少,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无价的。这样的老师不仅耽误了学生的时间,也让学生失去了很多机会。
其实,想学会有声小说播讲的方法并不难,完全可以在半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学会一种方法。
每一种方法主要就是18个字:“本质、怎么做到、如何做更好、注意事项、怎么练”。
如果“老师”不能在半个小时或者几分钟内把这18个字相关的要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至少学会1种有声小说播讲方法的话,建议这样的“老师”还是等自己真正懂播书的系统方法之后再来授课,不要再给别人造成巨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了。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自知之明的人太少了。
很多“老师”虽然办班时说的是“有声小说配音课”、“有声小说演播课”,可在上课时说的比较多的却是“你的发音不准”、“你的舌尖音比较重”、“你的后喉没有打开”、“你要用丹田气”、“你这个重音不对”、“你不能这么读”、“你应该像我这样”、“你要一遍遍地听我是怎么读的”、“学习最快的方法是模仿”……
先不评价“发音”、“打开后喉”等这些是属于播音主持方面的问题,也不说这些与播讲有声小说关系并不是特别大(这个问题已经在《怎样播好有声读物》一文中讲述过,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一下《怎样播好有声读物》的内容)。
重点说一下语言艺术最忌讳的两点:一是没有对错,二是切忌模仿。
我们知道这样一句话:“100个人看《哈姆雷特》,会有100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形象”。
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同,每个人的文化底蕴、生活阅历、人生感悟不一样,先不说每个人有自己的声音特点,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语速快慢、气息长短都有别,甚至我们在朗诵作品时,想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两个人在思想感情转换的时候,时间快慢都会有差别。
古话说得好:“文无第一”。语言艺术也一样,并没有最高水平一说,没有对错一讲,只有“更好、更合适”。
你有你对作品的理解,我有我对作品的感受,你理解的就一定是作者的原意吗?你朗诵出来的就一定符合作品的内涵吗?不一定吧?
作者创作作品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心情下,我们并不是那个创作出作品的“特定人”,只能说这是我们对作品的理解罢了(只是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必须接受)。
所以,同一个作品可以播讲出不一样的感觉,也应该播讲出自己所理解的、所创作的语言艺术作品,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别人。
我们今天先交流到这儿,等有机会,再给大家分享语言艺术方面的体会。
想了解更多的小说播讲知识、有声小说播讲方法或交流有声小说方面的问题
语言艺术交流
就是
http://s7/mw690/006YQ4rCzy7pZvxCY3Ya6&690
如果想学习配音、朗诵、讲故事、播有声小说、有声读物播讲、语言表达……语言艺术方面的系统知识和实用方法,可以和QQ
联系QQ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