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成功的秘密?
(2018-08-22 09:04:20)
标签:
旅游文化杂谈 |
竟觉得,《武林外传》其实是个美食剧,每次看到同福客栈的人吃饭,就觉得特别好吃。对于喜面食的北方人说,确实没什么抵抗力。所以,对陕西美食也爱得深沉。提到陕西美食,被纳入美食地图着重标记的这两个地方是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西安和袁家村。你可曾知晓,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礼泉县的袁家村,十年间从一无所有的小村庄,到成为年游客量近800万人次,年入破10亿的超级旅游IP,袁家村到底有什么秘密,又何以成功呢?袁家村的成功得益于6个方面:农民股份化、就地城镇化、产业联动化、道德约束化、建设实践化、旅游品牌化。
六把利刃剑走偏锋,相得益彰,促成袁家村的村民形成利益共体,共同推动袁家村旅游经济飞速增长以及品牌最大化的输出。袁家村的品牌与价值再次反哺到各个村民商户,形成一个良好的闭环。万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袁家村的成功离不开每一家村民商户的努力,村内的民俗小吃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
特色小吃可圈可点,你能想象到袁家村一家卖酸奶的年利润超过1000万?一碗“粉汤羊血”年营业额高达470万,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一家麻花店铺坚持10年不涨价,一根麻花只卖2元,每年却有将近300万元的营业额?在袁家村,每一家村民商户都是一段传奇。他们淳朴的品性,精湛的手艺,热情的服务感动着每一位慕名而来的食客,用最原始,最新鲜的食材触碰食客的味蕾,唤起一代人儿时的记忆。对特色小吃制作的工序十分考究,比如年销量排名第一的“粉汤羊血”,商户每天凌晨4点钟就起来煮羊骨老汤,早上8点前准备齐全最新鲜的羊血、豆制品、粉丝以及其他佐料,这些佐料均来自袁家村的手工作坊,每天羊汤更换,不用隔夜老汤底。
好的食材更需要好的手艺,羊肉老汤在配香料或是油盐酱醋搭配比例时,都要再三斟酌,羊血,羊肉,羊骨,老汤各占几斤几两,熬制时间多久,火候如何掌控,农户心里门儿清,原味食材加祖传秘制酱料,实现了肉汤分离味不离的境界。不仅保证了食材本真的味道,而且保证了食品安全。如果是小吃类的成品售卖,如何保证食品安全?袁家村每种食品都能追溯源头,村内有家卖酸奶的商户,为了解决奶源供应和品质问题,自己开了一家奶牛厂,质量有了保障,手工做法又独特,加上袁家村大力扶持,一家小店一天卖3万多瓶,一瓶按6块钱,日销售额就20万元了。
不光是酸奶铺子,销售麻花、手工挂面、荞麦锅巴等特色食品的铺子和大大小小的饭馆、农家旅馆都是宾客盈门。
袁家村各家商户表面上是单独的个体,无形之中组成了上下游的食材供应链,这样,整个村子从根源上把控了食材的安全性。“吃白馍,砸核桃,锅里煮个黑唠唠(猪)。”袁家村强调农村原乡、原真,追求食材原汁原味,那关中顶尖食材黑唠唠(猪)真有必要跟大家唠唠。
▎关中黑(猪)在陕西乃至全国是出了名的,在袁家村,关中黑猪肉要求更为严格,而且物美价廉,养殖最少一年以上,喂养的主要食物是纯天然的玉米、麸子,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饲料,一头黑猪净肉172斤,才售卖4080元,平均23元一斤。肉质紧致、细嫩,肥瘦均匀。养殖的牲口吃的食物都是纯天然绿色无污染,出来的肉质也必定无任何问题。袁家村民俗小吃中年营业额破百万的商户不胜枚举,各个商户村民既是老板又是员工,大家因为有相同的归属感,形成利益共体而走到了一起。袁家村的兴衰,关系到每一个人,所以大家都会要求自己,不能拖后腿。大家抱团取暖,目标一致,分工明确,形成产业联动。
随着袁家村的发展,袁家村安全食品将要销售到全国各地,那个时候就可以带动周围的村子一起来生产,比如说这个村子专门生产鸡蛋,这个村子专门生产面粉,这个村子生产辣子,这样就能带动所有的村子一起脱贫致富。河南同陕西一样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到处都是历史名迹,随处一逛都有“人道寄奴曾住”之感慨,当宽宏的中原与敦厚的西北相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3.0版袁家村,即将入驻河南
陕西袁家村经过了十年乡村旅游的摸索和积累,成为了每年接待游客近800万人次的4A级景区。凭借独特的发展思路,即将在河南因地制宜打造出一个3.0版的袁家村。
陕西袁家村投资控股运营管理的河南袁家村项目,还被列入了河南省第一批A类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在2019年五一前后开街。
河南袁家村项目以河南特色小吃为主,结合陕西知名小吃,从田间到餐桌,从源头到食品真正做到好材料,好味道,依然注重食品安全健康。
该项目还加大丰富了其他业态,主题餐厅、客栈、民宿、文创、咖啡馆、生活休闲、儿童娱乐、运动养生等,优选200余栋中原古民居,打造中原文化体验新地标。
项目地址位于三城交汇处,距郑州20km,新乡25km,焦作35km,1小时内车程可覆盖客群超2500万人次。
河南袁家村还是中原首例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地,且具备交通成本低,消费门槛低,无门票属性,一定会成为人们反复去游玩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老房子、石板路、青砖黛瓦上长出青苔,这种恬静与闲适,想到袁家村的村干部说“村里外来创业的村民,在我们这儿不止是工作,是在享受安居乐业的生活”。
我们年少时总会对未来赋予许多想象,开一间电影主题的咖啡馆,养几只猫在里面撒欢;开一间独立书店,把最引人注目的书架全留给喜欢的作家;或是开一间客栈,窗帘、被褥都要是自己喜欢的颜色......
如今,这些憧憬都可以在河南袁家村里实现,如果你也能把符合现代审美与生活方式的设计和经营与四合院结合,袁家村就有一座属于你的院落。
王尔德曾说“I don't want to earn my living, I want to live”,生存和生活一字之差,其中的心境却大有不同,若两者可以结合,又何乐不为呢。
在这里,寻一方自己的院落归园田居,心远地自偏。观一园花树,得满屋山川。
绿色、生态的无烟工业是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很多古村面临着空心化、衰败化的情况下,400多口人的袁家村,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楼,人均住房52平方米,家家生活得很滋润,人家根本就不考虑去大城市。以前的袁家村也建过水泥厂,如今这个村的领导者朝着环保、生态、绿色的方向发展,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开发无烟工业——旅游业,创建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
再加上近几年《白鹿原》这样的小说和影视作品火爆,也无疑给袁家村这样体现关中文化的旅游景点做了市场推广。
袁家村的旅游业是从关中民俗起步的,现在在继续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开始逐步向乡村度假转型。乡村度假是一个产业,不仅包括旅游,还涉及农业、农副产品、文化产业,将来要形成一个可持续的产业链,袁家村三个字就是最值钱的品牌。
当然,袁家村任性发展的背后是村企业的强力支持,1993年,袁家村就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下辖12个子公司。这些都为袁家村后来调整发展战略,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打造产业链奠定了基础。
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带头人
令人吃惊的是袁家村发展旅游业没有依靠政府、也没有依靠外界力量,全凭村支书郭战武带领村干部边摸索边干,不仅关中民俗的定位是他们自己定的,就连景区规划这样“高大上”的活也是他们自己干的,不得不佩服农民的智慧,高手在民间!
所以袁家村的成功不是偶然,因为袁家村汇集了像村支书郭战武这样有见识、有胆略、有想法、有行动、有能力的农村贤才,只有这些扎根农村的农民企业家、干部才能带领农民发展当地产业,脱贫致富;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
袁家村的成功经验总结起来:能人带头、全体参与、全民共享。
袁家村郭书记演讲(配文如下)
感谢主办这个会议,包括所有人。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要说啥。我感觉参加会议的每一个都和农民有关系,我应该站到农民的角度来谈一下我的感受。
我想讲一下农村,讲了那么多,我认为,对农民了解的不多。农民的概念,比如你的三代、二代农民。如果你在城里或者在做什么事业,你去旅游,感觉有一个很好的东西,想带给父老乡亲去吃,给他们免费分发,还会骂你。这就是农民。为什么?因为他会说:“有人的给当官的有面子的分的香蕉都是大的,给我的全是坏的。”所以,建设农村先了解农民。
我是最底层的农民,我知道跟农民应该怎么打交道。我父亲也是我们村上的老书记。70年代,我们做农业,80年代,我们做乡镇企业。随着经济的大潮,人都进城招商引资,国家也在做中外合资,就忘记了农村。到了2000年之后,又把农民给想起了,开始说三农。所以,我觉得说这么多,我给我们的人在讲,给我的村民在讲,政府靠不住。
我们袁家村在发展的时候,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我们的县上就有十个以旅游来带动县的十个点。其中就有袁家村,在做袁家村这一个点的时候,别的村都和我们一样,都在做。县上对我们的政策都是一样的,力度特别大,大到什么程度,大会小会的开,因为县上要发展旅游。而且,给一个村派两个局在村里蹲点。但是都是走形式。到底应该怎么做,谁来做,不是政府靠不住,从镇上的政府、县上的政府到市上的政府一直到中央的政府,没有一个人不想把农村做好。但是,农村的事谁来做,绝对不是专家,绝对不是县长、市长、省长,是农民自己。
我们2007年做袁家村的时候,我们的村也是空心村,全部都是打工的,我也是打工的。所以我们为什么又回去建设我们的村,是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可能现在说不清楚,给你们讲,你们可能也听不明白。可能做这个报告也是最后一次,以后作报告也没这个机会了。我的意思是,农民的事要靠农民自己做,谁都靠不住。我为什么会回去,因为我父亲原来是这个村的老书记,我觉得这个大旗不能倒,等等一些责任,就像今天,陈向宏老师、我没来过这里,我连陈向宏老师都不知道。我知道乌镇。我不知道谁搞的,我只知道,这个地方没有我学习的东西。因为我们做袁家村的时候,是我们的干部号召起来,不拿工资,300万起步,干到现在,2千万没见过。
现在一天接待游客18万,我们现在研究的模式,第一点,因地制宜。
我原来想发展袁家村的时候,我找过专家,当然没敢全国找,我在我们陕西找,西安市科班的、也就是国家认可的人,A级、B级找完了,然后资深的我也找。做规划的、设计的,我倒想简单嘛,给我们村做好规划,就是我们想做旅游,用规划、用旅游来带动农民挣钱,让城里人来旅游。大大小小我找了有20个旅游规划的,到袁家村来一看,然后回去,回到西安再请他吃饭,临走的时候又跟我说:告诉我你的真实目的。你到底是想骗国家钱还是干什么,你这地方根本就做不了旅游,你咋能做旅游呢。西安人是在秦岭旅游,秦岭的车都进不去,进去了就在泉水那里洗个脚,就等于出来旅游了,都不愿意往北边走,最后找设计的都找不了。最后有一两个人给我回话了,一个说:“等二十年再说,等大西安发展,你们要是兵马俑、要是华清池、那就好做了。”但是我说,我们要是旅游景点,我还需要你做规划。所以我们自己因地制宜,什么叫因地制宜。做什么,07年,我们定位,我们做民俗。在07年,我们给所有的党员、所有的干部、所有的群众开会动员的时候,我们做民俗,用民俗来吸引游客来袁家村来旅游,我们让农民因为旅游来挣钱,让农民先发展起来。我当时一开群众会,农民的支持度有多大,你们知道吗。百分之九十五,没问题!但我给他说:“你多少得出点钱,一家也不多花,花个三五万,家里要收拾一下”。一下三户不同意:这怎么,旅游还要装修,还要收拾,觉得我会炒菜、有锅、有桌子就行了。他是这样想的。所以农村的问题,我是专家。
我们因地制宜,我们在定思路的时候,我们从袁家村做到现在,我们的策划、营销、推广、规划、建设、装修,全部是我们自己做的,没有一个设计师给我们做过。我接触的领导,上到中常委,下到省上所有的常委,地市就不用说,关系都非常好。呼吁也没有用,“农村应该怎么怎么”都没用。但是政府给我们的政策特别好。各领导谈话的时候,我都说:“你给我的政策是精神上的”。我们村发展现在,我们起步的时候,给我们5万块钱。怕我们贪污,给了交通局,交通局。这是给项目打底子、给面子。所以没给什么钱,我们发展没什么钱。
我一直给我们村里人作动员讲道理,有思想不要钱,没思想的才要钱。人家一投几十个亿,咱连见都没见过,所以学东西有什么用?学回来也用不了。所以我们就做自己的。袁家村我们实际因地制宜,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发展。靠什么发展,我们同时市场需要什么,袁家村为什么能做到现在的人气,我们所有东西都是以来不来人为核心。游客会不会为袁家村买单。这个东西才是我们要做的,我们会竭尽全力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们现在来的游客都是西安咸阳周围的、今年也有外省的过来,我们没做过宣传。所以我们的思路是因地制宜,自己给自己根据自己的地方想了一个发展的办法,这就是因地制宜。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我们的第二个问题:全民皆兵。
我们袁家村现在做到全民皆兵。全民皆兵什么概念。上午有个教授说:“要做好农民工作,给农民上课,给农民做…”。没用。我们现在能做到全民皆兵,我拿百分比来说,如果你要做一个农村的工作,做一个村。只要涉及到一个村。只要有百分之一农户不同意,你都做不成。所以农民你一定要用事实来讲道理,用钱来讲道理。我们有一个农民学校,我们解决农民的问题是先让他们挣钱,再改变他们的思想。
所以我们现在用产业来调整农民。我们现在讲了一个问题。自认为国家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做酸奶的公司,当年做的时候,根本不懂。懂得做以后,我发现,因为我们那里的农家乐也多,别的农家乐一年做30万的时候,他可以做100万。这样贫富差距会大,所以我就给他做工作,让他把酸奶厂改成公司,让一部分没有和旅游沾光的人都可以沾上光。所以,现在我们的酸奶厂也就是一个项目一年大概的利润是一千万。现在的利润大部分分给所有的工作的原住民和新住民,来到这里的都是袁家村村民,所有的资源都是共享的。
袁家村现在还有一个全民皆兵的办法就是共同富裕。我们所有现在作做的形式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那旅游作为产业,产业带领农民致富。第二,会在产业上不停的调整,调整到大家的贫富不会差距太大,但是还得通过努力才能实现。还是得给农民讲道理,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所有的产业采用合作制。合作制就是,比如酸奶,一年的一千万,我们都是让所有新农民、老农民全部分完了。让人感觉到,贫富差距我们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是村干部的问题。我们的村干部原来讲的是发展旅游,村干部的核心是带领群众来做,群众做到一定程度,村干部再入股。入股的方法让每个人在袁家村收到的待遇基本上差距都不要太大,比如拿酸奶厂举例,假如说不用分股的形式,现在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都在七年前大家都一样,七年以后,一转身,你挣七千万,我一年只挣三十万。所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解决一个心理平衡的问题。让每一个人心理上都要平衡。
我们现在还做一个事,叫农民的创业平台。现在把所有的农民跟我们的产业,全部做一个平台,我们有无数的产业,但无数的产业,都是无数个小的团体,或者就是一个入股形式的机制。袁家村现在有小吃、有作坊、有农副产品有很多东西。最后所有的利益,投资这个平台的利益是农民,是所有的新农民和老农民。经营户也是所有的新农民和老农民。我们在这上面,我们村委会、村干部和群众,因为这个问题是制约我们持续发展的问题。比如今年征地,我们要做一个两百亩地的停车场,跟政府只是打招呼,政府同意我们用这个地。从征地跟农民谈,让农民去入股。我们的社区干部一共只用了3天时间。我们现在是一村带十村,我们是个村,村上把征地的问题给解决了。
我们是把所有人的利益绑到一个产业链上,绑到我们的产业上,村民做一个产业平台。村干部包括我,从07年到现在,我没挣钱。今天,陈向宏讲到做乌镇是做了一个挣钱的项目,现在要在长江村做一个不挣钱的项目。我可以理解,一个人做到一定程度,要有大爱、献爱心。袁家村做到现在,我们干部没有挣一分钱,股份在村上,作坊什么的,我个人没有股份。因为,我坚信,袁家村永远属于我,袁家村永远是我们村民的。袁家村,我看的是未来,不会在这个上面斤斤计较。现在有些地有些优惠可能没有了,最后可能会升值,我敢保证,因为地升值了,所以你就没有地了。这是一个公式,因为你把地拿出来做旅游什么的,地就会升值,当周围的地升值的时候,你肯定是没有地的。所以现在在解决一个问题,解决平衡。每一个农民、干部心里舒不舒服。所以农村的问题非常复杂。
我骄傲的说一句,袁家村全国第一。我认为,袁家村是一个事业。
我们投资很小,基本上都是农民摸索出来的。我们现在是国家最美乡村,国家传统村落、十大魅力乡村、国家四A级景区,我们运营整个景区的人,不超过五个人。我问乌镇项目的员工一共3000人。
袁家村,还有一个,西安到机场33公里,下高速,路边就有野菜、弄点苹果。可能在袁家村一个小的摊子,一年就挣几百万。袁家村大大小小都是老板,不管谁,从卖菜的一个老伯他都是,想去挖就去挖,想去卖就去卖,不想去他就回家了。袁家村全是老板。袁家村就算投资再小,做的都是事业。
有一个人跟我说,觉得复制袁家村的挺多,你觉得你有没有担心他们复制你。我担心袁家村一定会有人超过。今天吃饭的时候,还提到陈向宏老师,别人复制我,我都不怕,这陈向宏老师都提袁家村了,你说害怕不害怕。所以也有人复制我们袁家村,但是陈向宏提起之前,我认为根本不值一提。因为,我认为谁也复制不了袁家村,为什么,因为他复制不了我。陈向宏老师提起了,我就不敢说了,因为人家财大气粗,几十个亿,我都没有见过。我说的这个意思,有一种误区,我们陕西、山西、河南的一些地市、甘肃的、据说,新来的山西的省长在开农村工作会议的时候,也提到袁家村了。我感觉,政府认为什么是发展农村、什么是旅游,就是袁家村。所以,可能袁家村会成为很多粗制滥造的东西,我觉得很多人也没有看到袁家村。袁家村有人向我汇报,有人拿着尺子在那里量。我说没事没事,让他量去。
所以,我认为为什么袁家村复制不了。我认为,袁家村是我的根、我的家、我的亲戚,我现在不挣钱,我20年不挣钱,我可以。谁敢,就凭这,谁敢。现在的项目一般都是大概投多少钱,规划设计一出来,一预算,大概来多少人,成本有多高,这个项目大概多少年收回来。所以,我们在做的时候,是没算过多少钱。所以,谁能复制,没有人。复制只能复制个表面。所以袁家村这种形式,为什么我还在讲,我们是第一。因为我们是唯一村在发展村,而且还带着农民,我们的农民一户都没有往外面赶。谁敢,不敢。怕农民堵路、农民敲分成,今年可以,明年分成就不行了,还要分成。这个问题,不是光是分成就可以解决的。
最后的问题,袁家村是我们自己是带着农民自己做成的。现在,我们的危机感是袁家村现在是瓶颈,等于说,我们的智慧已经用到了极致了。再要发展,拜托各位专家、同仁、各位对农村感兴趣的,如果要到农村来尝试,来这里看一下。袁家村条件不是太好,但是袁家村有我带领我们的村民会为大家做好服务。还有,前面专家说政府这个没放开那个没放开。都放开着呢,你来了,我都能给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