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子兵法浅谈·3

(2025-09-14 09:58:09)
标签:

军事

文化

历史

分类: 军事

大家好!

今天继续讨论《孙子兵法》。

我记得,我过去常读先秦诸子的著作,包括: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道德经》、《庄子》,以及法家的《韩非子》、《管子》。纵横家的《鬼谷子》。这些书籍读过之后,基本上都有写过读后感,基本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除了兵家的《孙子兵法》,当时我什么也没写,因为我写不出来,也不知道能写一些什么。对《孙子兵法》的理解也不是很准确。一直到前一段时间,重新读《孙子兵法》,才对这本书有了新的认识。

过去,我认为,《孙子兵法》里面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一种概念性的理论,它可以属于军事方面的哲学理论。比如:“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道理是没有错,但是什么是“九天之上”,什么又是“九地之下”?很难掌握,全看自己理解和发挥。但是,当我再次读《孙子兵法》之后,这种想法完全改变。它确实算是一种军事方面的哲学思想,但是它不仅是认知论,也是非常实用的方法论。

《孙子兵法》里面的很多话都非常的实用。

比如:“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告诉我们,最下等的战斗方式才是攻城,而最上等的战斗方式比的是谋略。

比如:孙子强调,打仗应该“避实击虚”。这是战争的规律,凡是战争,都是选择攻击敌方最薄弱的一部分,而避开敌方最坚强的一部分。

又比如孙子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弱敌之坚,强敌之擒也”。这里讲的是战争的原则。打仗只有打得赢才打,完全打不赢的仗就该,能逃就逃、能避就避。弱势一方的坚持,必定会成为强势一方的俘虏。《三十六计》里的败战计的最后一计也是“走为上计”。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故意损失一些局部利益,去谋求更大的整体利益的情况。

《孙子兵法》,从《始计篇》开始,总领全局,逐渐深入,到最后具体到《火攻篇》和《用间篇》。《火攻篇》就是教我们如何用火,《用间篇》就是教我们如何使用间谍。

关于间谍,孙子认为可以分为:乡间(因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五种。

乡间:指利用敌方的乡亲或者熟人来做间谍。

内间:指收买敌方内部贪财好利的官员作为间谍使用。

反间:指敌方派过来的间谍,被我方策反之后,反过来为我所用。

死间:指一旦事情败露就必死,无法生还的间谍。

生间:指执行完任务还能生还的间谍。

孙子曰:“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也。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前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这里,孙子认为:三军之中,间谍是最亲近的手下,最机密的关系,而且给间谍的赏赐也必须是最丰厚的。同时,间谍的行动如果还没开始,就被发现,这个间谍必死,告密的也必须死。所以,使用间谍的时候要隐秘,另外,除了任务,其他的一切都不需要让间谍知道,以防,他暴露之后被策反或者泄露我方的机密给敌方。

同时,孙子也提出了间谍为什么要赏赐最丰厚的原因。

孙子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主之将也,非人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之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出征打仗,日费千金,因为舍不得赏赐间谍,而无法获取情报,这是不仁到了极致。而要想了解敌情,不能靠求神问卜,不能靠观察星象,也不能靠过去的经验,必须靠了解敌情的人。

刘邦为了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曾经许诺给陈平黄金四万斤,不用报销,最终把项羽唯一的谋士排挤出局,最终获得了楚汉相争的胜利。

秦王嬴政时期,韩国为了阻止秦国攻韩,派间谍郑国到秦国修水渠,结果被秦王发现,秦王大怒。秦国的贵族都建议,应该驱逐外国来秦谋求职位的人。秦王同意。多亏了李斯及时劝阻。李斯的理由是,秦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功之臣都是外国人,比如:百里奚、商鞅、张仪、范雎等等。如果把外国投奔秦国的有识之士都赶出去,他们就会投靠别国,这等于是削弱自己强大敌人。秦王觉得李斯说的有道理,才收回了逐客令。可见间谍的影响力之大。包括李斯自己也建议秦王,攻打六国,一方面要不停地用武力去攻击他们,一方面要不惜重金的收买和离间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

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大获全胜,一夜坑杀40万降卒,只留下240名未成年者,让他们回去的目的是为了震慑赵国。白起认为应该乘胜追击,一举拿下赵国。但是赵国派出苏秦的弟弟苏代,收买了秦国国相范雎,并且告诉范雎,白起如果打败赵国,在秦国的地位和权势将会超过范雎。范雎被说动,向秦王进言:1.军队疲惫不堪需要修整。2.接受赵国割地赔偿。3.休整之后,来日再战。秦王接受了范雎的建议。赵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说动了楚国和魏国,加入战斗。因为楚国和魏国的加入,再加上赵国得到了修整。在邯郸之战的时候白起拒绝出战,认为已经错过了有利的时机,最终,秦国在邯郸之战大败。这就是间谍的作用。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开战之前,曹操派蒋干到东吴阵营打探消息,结果周瑜留了一封假的书信给蒋干,信里说曹操阵营的水军统领菜冒、张允通敌。蒋干匆忙把这一假消息带回曹营,结果曹操一怒之下,把他手下最会打水战的两个将领给杀了。没有熟悉水军的统领,曹操只好把战船用铁链锁到一起,结果被周瑜一把火“烧回老家”。蒋干无意间当了周瑜的反间。

这些都是春秋以后的历史事件,但是在春秋时期,孙子早就知道用间的重要。并且提出了:“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可见其高超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王小明

                                                                                      2025年9月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