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与奸臣
(2025-03-08 08:30:05)
标签:
文化历史 |
分类: 政治 |
大家好!
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忠臣与奸臣。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在《荀子·臣道》篇里面,把臣分为四种:态臣、篡臣、功臣、圣臣。态臣、篡臣就是奸臣,功臣、圣臣就是忠臣。所以,我个人的理解,臣不用分四种,只要分成两种:奸臣和忠臣即可。
忠臣的特点是:说话不好听,但是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奸臣的特点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说话很好听,但是却干的是损害君主、损害国家、损害人民的事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君主即用忠臣也用奸臣。用忠臣治理天下,用奸臣铲除异己。比如汉武帝手下就有:江充、苏文、李广利、刘屈氂等奸臣。又比如武则天手下就有:来俊臣、周兴、索元礼等酷吏。然而,奸臣,就像一把双刃剑,他捅别人的时候很用力,但他捅你的时候也毫不留情。
汉武帝为自己修了一条驰道,并且规定只许他自己在上面通过,其他人一律不得在上面行使。
江充,是个没什么本事的官员,为了升官,他就一天到晚守在驰道旁边逮人。抓住了汉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馆陶公主为了撇开这件事把马车送给了江充。也抓住了太子刘据,并且 报给了汉武帝。
对于刘据来讲,他不可能太把这件事放心上。因为汉武帝是他亲爹,他又是太子,大不了跪在地上向汉武帝认个错。但是,江充回头想起这件事简直就是毛骨悚然。现在刘据只是太子,如果将来他当了皇帝,我江充还有好日子过吗?于是他决定诬告太子。
汉武帝是个迷信的人,他相信巫蛊之术。有一次他梦见一千多个木头人拿着武器要杀他。于是叫人去调查这件事。江充找到了机会。他为了查案,把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寝宫的地板给掘开,掘得都没地方放床了,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木偶和帛书,说是太子和皇后诅咒皇帝的证据。
太子被污,无法自证清白只好私自杀了江充,这反倒使他坐实了谋反的罪名。汉武帝也不是很相信太子会谋反,就叫宦官苏文去询问太子。结果苏文也是个奸臣,他接到命令后根本没去找太子,到外面瞎溜达了两圈回来,说:太子确实有谋反。汉武帝大怒。
刘屈氂领兵剿灭太子,太子无路可退,只好组织城里的百姓和牢里的囚犯上阵抵抗,最后兵败,逃往湖州,被人发现后自杀,皇后卫子夫也上吊自尽。
这就是奸臣的害处。
武则天,从唐太宗李世民的侍女,变为唐高宗李治的昭仪、皇后再到武周的女皇,一路要铲除很多反对她的政敌,于是启用大量的酷吏,这些人里有很多都是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用酷吏屈打成招,诬陷反对她的人谋反。等她坐稳了江山,再用酷吏铲除酷吏。
来俊臣接到命令去杀周兴。这两个都是酷吏,也都认识。于是两个人坐下来喝酒。来俊臣向周兴请教:如果有犯人不肯招供,我应该怎么办?周兴:这很容易。你拿一个大瓦缸用火把它烧的很烫的时候再把人塞进去。于是来俊臣叫人拿了个瓦缸,烧烫了之后对周兴说:进去吧 。这件事后来变成了一个成语“请君入瓮”。当然,来俊臣最后也是要被武则天铲除的。
这些酷吏一方面帮助皇帝铲除异己,一方面也滥用私权,诬陷好人,动辄几百、上千人。对社会危害极大。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明君也是个贤君,度量大,听得进逆耳忠言。他的手下有个官员叫做魏征,是个大大的忠臣,很爱提意见,也很会提意见。但是意见提多了之后,太宗心里不舒服。于是跑到长孙皇后面前说:魏征这个乡巴佬,我迟早有一天杀了他。结果长孙皇后也是个大大的忠臣,一听说皇帝要杀忠臣,这是不得了的事情。于是马上起身换上正装,跪在地上和太宗说话,意思是:忠臣是国之栋梁,皇帝不应该杀忠臣,魏征不能杀。李世民听得进长孙皇后的话,所以没杀魏征。估计他也没真想杀魏征,就是逆耳忠言听多了心里不爽,在皇后面前唠叨几句。
因为李世民懂得用忠臣,并且听得进批评意见,所以他才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唐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之一。
齐桓公的国相是管仲,管仲不但是个忠臣并且是个功劳很大的功臣,在管仲的治理下,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但是齐桓公手下有三个奸臣分别是:易牙、竖刁和开方。
齐桓公对易牙说:天下所有的肉都吃过了,就是没吃过人肉。易牙听了之后回去把自己三岁的儿子杀了,蒸了一块肉给齐桓公吃。齐桓公吃了之后问他这是什么肉?易牙说是我的三岁孩子的肉。齐桓公吓了一跳,差点吐了出来。
齐桓公后宫有很多嫔妃,对谁都不放心,于是竖刁自告奋勇,把自己给阉割了,他也因此获得了掌管齐桓公后宫的权力。
开方是卫国人,从齐国到卫国只几天的路程,但是他为了表现自己的忠诚,连续十六年不回家看望自己的母亲。
管仲快死的时候齐桓公问管仲这三个人能不能用?管仲的回答是不能用。齐桓公不听。结果管仲死后没多久,齐国公子为了夺权发生内斗。易牙用木板把齐桓公钉在房间里面不让他出来,齐桓公活活饿死在他的房间里面。三个月没人收尸,蛆虫都爬到窗台上了。
秦国历史上也有一个大奸臣叫“赵高”。可以说秦朝的灭亡,这个人有推卸不了的责任。
秦国,从秦非子开始到秦始皇嬴政,六百多年没有出现过一个昏君,而且还出现了很多明君。比如:秦非子、秦襄公、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亲王嬴政等人。一步一步使秦国走向强大,并且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果秦始皇死后,赵高只花了三年时间,就让大秦王朝“轰然倒塌”。当然,秦的二世而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赵高是绝对逃不脱罪责的一个大奸臣。
赵高原本是个宦官,任“中车府令”监管符玺令事。因为字写得好,所以皇帝的诏书都是他动笔写的,而且皇帝的玉玺也是他保管,所以,他有伪造遗诏的有利条件。
秦始皇死后,原本传位给长子扶苏。结果赵高自己写了一份“遗诏”赐死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并立自己的学生胡亥为秦始皇的接班人。胡亥的皇帝位来路不正,所以他很担心,由于害怕和担心,他杀死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这就为赵高架空胡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胡亥上任之后,赵高再设计诬告丞相李斯谋反,杀死了李斯。赵高自己任丞相。由胡亥管着赵高一个人,赵高则帮胡亥管理全天下。
关于阴谋诡计,赵高很擅长,但是治理天下和用兵打仗,赵高不会。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引发天下诸侯纷纷响应。赵高无法应对这样的局面,于是他准备等刘邦或者项羽杀到咸阳他就主动投降,换一个地方的诸侯王当当,他也不吃亏。
赵高逼死胡亥以后,秦王子婴上任,子婴是个很有魄力的人,他上任五天就设计杀死了赵高,但是,当时已经天下大乱,秦朝大势已去,子婴上任仅仅四十六天,刘邦就杀进咸阳,子婴无力回天只好投降,秦王朝“轰然倒塌”。子婴最后也被项羽杀死。
唐太宗懂得用忠臣,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胡亥只会用奸臣,秦朝走向了灭亡。忠臣大多说话不好听,因为忠言逆耳,但是好处很多;奸臣刚好相反,说话很顺耳,但是害处很多。这就是忠臣与奸臣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