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士人

(2024-07-04 16:56:16)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政治

大家好!

今天的话题是——关于士人。

我们都知道,士人,可以分为:文士、武士、谋士、隐士等等。

士,是一种称谓,也是一种阶层。

在秦汉之前,士是贵族里的最末一等:天子、诸侯、大夫、士。秦汉之后,士成为平民中的最高一等:士、农、工、商。

天子,是天下共主,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属于天子,天子再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是这片土地的领主。诸侯的等级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诸侯的领土叫做“国”;诸侯再把土地分给大夫,大夫的领地称为“家”。大夫的土地传给他的嫡长子,他的嫡长子有继承权,称为“君子”。而大夫的庶子,没有继承权,所以称为“小人”。这个小人,就是没有领地的贵族,也就是我们说的“士”,而普通的老百姓,只能称为“民”。

在战国之前,国和家是由公族掌管,到战国之后,出现卿族篡权,比如:三桓瓜分鲁国,田常占据齐国,韩、赵、魏,三家分晋。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士人也参与进了国家的管理,或者为国家的管理和建设出谋划策。这一时期,天下大乱,诸侯交相攻伐,礼坏乐崩、饿殍遍野。

这是一个战火不断、纷争不断,动荡不安的时代。正是这样的乱世,给了士人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价值的机会。

士人,没有领土,没有继承权,他们只能奔走于各国之间,靠为诸侯服务来谋求生存和发展。在这一特殊时期,士人为其他国家服务,不存在道德障碍。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去。

这一时期的士人,有士人的品格、士气、才能、谋略和他的价值。

孟子在那时很有名气,他乘车上街的时候,后面会有上百辆车跟随,都是要拜拜孟子为师的贵族子弟。当孟子去见齐宣王的时候,齐王问孟子:“老头,大老远的来,为我带来什么好处啊?”孟子昂首挺胸的说:“大王,不要老是谈什么好处,我们谈谈仁义嘛”。孟子,并没有因为齐王地位高,自己地位低,就点头哈腰、卑躬屈膝。他主张:要让50岁以上的人有棉衣穿,70岁以上的人有肉吃。他主张:王应该与民同乐。他并没有因为统治者喜不喜欢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孟子认为做人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士人的品格。

战国时期,有四个很有名的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和春申君黄歇。他们都很喜欢养士,每人都养士三千。有一次,孟尝君在食堂与他的食客们一起吃饭,有一个食客坐在阴暗的角落里,而表示不满,问孟尝君:“你们为什么让我坐在阴暗的角落里,是不是你们吃的和我不一样?”孟尝君端着自己的餐盘到这位食客面前,结果发现自己吃的比食客还少一道菜,这名门客,感动非常羞愧,于是马上拔出利剑一家伙把自己给“咔嚓”了。这就是士人的气节,是他们的士气。

那时的天下有很多国家,经过兼并,最后剩下“战国七雄”,而秦国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秦的目标是灭六国统一天下。这让六国惶恐不安。于是一个叫做苏秦的士人,提出了“合纵抗秦”的军事主张。并且为了这一主张的实现,奔走于六国之间。苏秦的计划确实是个很好的计划,最后得到六国的认可,苏秦一人掌管六国相印。按照苏秦的主张:不论秦国攻打哪个国家,与其相邻的国家就出兵相救,其他的国家,有的断粮道、有的守关隘、有的断秦军退路。六国的兵力加起来是秦军的10倍,搞得秦国15年都不敢出函谷关。

因为秦国的威胁和六国的不和,给了苏秦存在的理由,如果六国团结,不受秦国的威胁,那么苏秦将不再有存在的必要。这一点,苏秦很清楚。于是他想起了他的同学张仪。张仪来投奔苏秦的时候,苏秦故意给他冷遇,让张仪做下座,吃仆人吃的饭菜,并且还冷嘲热讽。张仪非常地生气。决定去投奔秦国。那里是他唯一可以去的地方。

在去往秦国的路上,张仪遇见了一个富商,与他一路同行,为他提供资助,钱财、车马和一切生活所需。等到了秦国,见了秦王之后,这个富商才表明身份,告诉张仪,自己是苏秦派来的。张仪才恍然大悟,自己的一切都在苏秦的算计之中。

张仪为秦国出的策略是“连横”。因为他看到了六国内部并不团结,所以,一方面破坏六国合纵,一方面单独与六国分开结盟。

张仪游说楚国:“假如楚国愿意与秦国联盟,秦国可以割让600里土地给楚国”。楚王很高兴,于是答应了张仪。等张仪回到秦国,马上就称病不朝,把楚国的使者晾在一边。楚王以为自己的诚意不够,于是派人去辱骂齐国。齐国大怒,就和秦国结了盟约。于是 张仪对楚国使者说:“我有食邑6里,愿意割给楚国”。使者说:“我没听说是6里呀?”张仪说:“我也没听说是600里”。于是楚王大怒,发兵攻打秦国,结果被秦、齐联军打败只好割地赔偿秦国。

张仪用“连横”破了苏秦的“合纵”,当然,这是在苏秦死了之后。不论苏秦和张仪,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天下,还是国家,还是仅仅是自己的利益,这都体现了他们的才能。

秦国为什么会成为天下第一大国?

这和一个人的变革有关,这个人就是——商鞅。

商鞅,卫国人,所以又叫卫鞅,公孙鞅。是卫国贵族后裔,由于帮助秦孝公变法,秦孝公封商地给他,所以又叫“商鞅”。

商鞅提倡依法治国,实行郡县制,由县对郡负责,郡对中央负责;废除世卿世禄,改用官僚制,官职不再世袭,有能力的人才能当官;废除井田制,鼓励农民开垦土地,只要是你开垦的土地就是你的,但是要向国家缴纳税赋;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喜欢打仗的人到战场上去打,不许在民间斗殴;实行“五户连坐”,五户人家组成一个单位,一人犯罪,五户人员全部坐牢。在商鞅的变法之下,秦国的士兵如狼似虎、作战勇猛,民间,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商鞅的变法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社会基础。这就是是商鞅的谋略。

有一个叫冯谖的人,去投靠孟尝君,孟尝君问他:“你有什么爱好?”冯谖说:“没有。”孟尝君又问:“你有什么才能?”冯谖还是说:“没有。”但是孟尝君还是收留了他。结果这个冯谖,一天到晚拿着剑,一边用手指弹着剑,一边说:“剑啊剑,吃饭没有鱼呀。”于是孟尝君给了他中等食客的标准,让人吃鱼。过几天,冯谖又弹着剑说:“剑啊剑,出门没有车啊。”于是孟尝君给了他高等食客的标准让他出门可以乘车。结果冯谖又在那里弹着剑说:“剑啊剑,无以为家啊。”孟尝君让人找到了冯谖的母亲,并且送了粮食给她。

有一天,孟尝君被齐王罢相,所有的食客都作鸟兽散,只有这个既没有爱好也没有才能的冯谖还在。冯谖让孟尝君给他一辆车,马不停蹄地奔向秦国去找秦王。他对秦王说:“请问当今哪两个国家最强大?”秦王说:“秦国和齐国。”冯谖说:“齐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有孟尝君,现在你的机会来了,齐国把他罢相,你赶紧派车队去迎接他到秦国。”秦王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真的派了一个车队去迎接孟尝君。然后,冯谖又马不停蹄的去找齐王,对齐王说:“当今天下哪两个国家最强大?”齐王说:“秦国和齐国。”冯谖说:“秦国已经派车队来迎接孟尝君了,你还是赶紧把他接回来吧。”齐王一想有道理,于是孟尝君又官复原职。

冯谖,既没有爱好也没有才能,平常什么也不干,还要这要那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他的价值。

战国末期,有个思想家,叫韩非,是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恒惠王的儿子,同样没有继承权,关键他在韩国还不受重用,思想主张得不到认可。但是他提出了一系列的依法治国的重要理论。秦王看了他写的书说:“哎,能得到这个人,与他一起走一走,这一生都没有什么遗憾了!”韩王不会用人,但是秦王要用,于是秦国为了得到韩非,不惜与韩国开战,韩国敌不过秦国,只能派韩非出使秦国。韩非到了秦国之后为秦国献上了自己的著作《韩非子》。秦国在韩非死后12年,一统天下。这就是士人的价值。

战国时期,是天下大乱的时期,正因为天下大乱,也给了士人们展现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的广阔的舞台。这个时期统治者们对士人非常的宽容,比如:齐王对孟子,孟尝君对冯谖。统治者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安危,或者是国家的发展,都需要利用士人的谋略和智慧,于是各路的士人粉墨登场。

                                      王小明

                                      20247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关于士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