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术的一点认知
(2024-02-20 15:16:34)
标签:
文化体育 |
分类: 杂谈 |
大家好!
今天的话题与武术有关。
其实严肃一点说,我个人是没有资格谈论武术的,因为我不是习武之人。但是,年轻的时候,对体育感兴趣,读过几页与武学有关的书,也看过几场拳赛,听过几场讲解,所以今天就把“武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聊聊天。
武术,是一门技艺,一门用于搏斗的技艺。大体可分为套路和散打两种形式。(这里不论兵器,这个话题我不熟悉)大家都说:止戈为武。“武”字,是由止和戈两个字组成的,可见,他不是我们表面上理解的用于攻击他人的技巧,而是用来止战,谋求和平的一种方式。
中国的武术多种多样,大体可以分为南北两派,称为南拳北腿。因为,南方水路多,很多人在船上工作,闲余时间在船上练武,船身容易晃动,所以不能起脚,基本上全是用拳,这就是南拳的由来。北方天气寒冷,冬天的时候,人们会习惯地把手缩到袖子里面,练功的时候,多起腿,所以就形成了南拳北腿的不同风格。当然,也有一些北方的拳师到南方授徒,也有一些南方的师父到北方收徒。但是从风格上讲,可以分为南拳北腿。
南拳基本都是拳法,很少用腿,比如近年来很有名的“咏春”基本不用腿法,就算起腿,也不起高腿怕摔。
北腿,则用腿多过用拳。讲的是:“手是两扇门,全凭脚踢人”,又说:“拳打三分,脚踢七分”。很明显,南北,的观点不同,理论也不同,自然功法也不同。
那么谁对谁错呢?
大家都熟悉的一个观点,功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练武的人有强弱的区别。
十二路谭腿,全部都是腿法;昂拳全部都是肘法。我们不能说十二路谭腿就一定是对的,昂拳就一定是错的。练得好,就是对的,练不好就是错的。
过去,人们练套路,套路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和观赏性,但是实战还得看散手。现代搏击,省略了所有不适用的技法,只保留有用的技法,所以,我们会发现,搏击比赛不如动作片好看。什么“鲤鱼打挺”,什么“扫堂腿”,什么“后摆腿”,基本不用,因为实战告诉我们,这些动作无法形成有效攻击。就算打中、得手,对对方的杀伤力不大。所以,散打或者搏击可以认为是一种,实用和科学的技击数。
但是,中国功夫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不单单是带上拳套,在擂台上比赛的竞技体育。而是在实战的生死搏杀中总结出来的“杀人技”。除了拳脚,还有指、爪、掌的用法。拳法容易学成,所以他是一种“速成”技法。其次是掌,然后是爪和指。我们都有一种误解,认为拳的威力最大,其实,在古人眼里,指和爪是最可怕的功法,其次是掌,然后才是拳。只不过现代搏击,用的都是拳,况且指法和爪法要发大量的时间,练习的人自然都越来越少。而且在赛场上带着拳套,根本发挥不出来。
以前的少林寺主持,叫海灯法师,他的绝技是“一指禅”,花毕生精力于一指的功夫。再加上点穴的技法,那就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武功不是几天半个月可以速成的技法。
爪法也一样,假如在实战的过程中,你打对方一拳,对方顶多晕几分钟,如果对方在被打中的同时,用他的爪法,扫中你的咽喉,那么你的生命就终结了。
功夫之所以叫功夫,因为他要花大量的时间(功夫)去练习、修行,所以它叫功夫。我个人的身体条件不适合练武,所以,我只是作为一个爱好者,和观众,进行观看和欣赏。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