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两种战术

(2023-02-28 13:00:28)
标签:

军事

文化

历史

分类: 政治

大家好!

今天写一篇小文章,讨论一下,我所知道的两种战术。这两种战术,其中一种,我知道它的名字,另外一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如果有网友知道,可以告诉我。

我个人,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不掌握军事知识,但是,我对军事比较感兴趣,知道一些军事常识,所以,有时候会谈论一些与军事有关的话题。

第一种战术,它被称为:“围点打援”。相信很多朋友都了解这种战术。它说的是:我军通过包围敌军的重要据点,吸引敌军增援这一据点,然后,我们可以在半路上设伏,狠狠地打击敌方的援军。

这种战术很像历史上的“围魏救赵”,但是“围魏救赵”,又和围点打援稍有不同。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各诸侯国互相攻击。魏国攻打赵国几年,赵国不敌魏国,于是向齐国求援。齐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军,孙膑为军师,增援赵国。田忌认为:应该立即奔赴赵国准备与魏国开战。孙膑认为:魏国的主力都在攻打赵国,魏国国内防守空虚,应该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田忌同意。于是齐国的军队把魏国的都城大梁团团包围。果然,魏国大将庞涓,收到消息以后,心急如焚,火速撤兵,准备回魏国解大梁之围。而齐国的孙膑则把军队埋伏在了一个叫做“桂陵”的地方,伏击魏军,魏军不敌,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所以这场战役,又叫“桂陵之战”。

个人觉得:这个围魏救赵和围点打援,非常相近。都是通过包围地方重要据点,来打击地方援军。但是,孙膑的围魏救赵,不够完美,他还可以再进一步。如果是我,可以把军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伏击庞涓的援军,一部分真打魏国的大梁。因为大梁城防空虚,打不下,也可以揍他一顿;打得下,俘虏或者杀了魏国国君,这样,魏国就可能亡国。

战国时期,天下最多103个国家,不断地互殴,最后剩下“战国七雄”而七雄最后被秦始皇吞并,统一天下。秦国,能统一天下,一方面是他自身的强大,另一方面,他不停地在打。如果秦王真要是听了某某官员的建议,提出什么爱好和平、反对战争,说不定,秦国早就灭亡了。那个时期的仗不得不打,你不打别人,别人也肯定打你。所以说,孙膑当时打魏国,那叫不打白不打。

另外还有一种战术,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但是,它的妙处也是,在侧翼伏击敌人。但是,它不是进攻时候使用的战术,而是防守时候使用的一种战术。

假如,你是一个将军,敌军准备攻击你方的一个重要据点。你的上级派你与增援这个据点。这时候,你会怎么做?正常人的做法都是:尽快出兵,进驻到这个城里,协助守军来防卫这个据点。这是正常的做法。但是,现在,还有一种更加先进的战术。你可以,派你的部队,埋伏在,据点旁边的一个有利的位置,和这个据点形成掎角之势,等敌人来攻城的时候,你在侧翼对敌军发起攻击;如果敌军回头打你,城里的军队在另外一侧得敌军发起攻击,这样他就会腹背受敌非常难受。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防守方法。

以上两种战术,都是伏击的方法,但是不同的是,一种是进攻时候用的,一种是防守时候用的。

好了,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介绍了两种战术,与大家分享。

感谢阅读!

                                                                                王小明

                                                                                    20232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