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超老师执教《示儿》课例设计
(2017-11-05 10:56:06)分类: 课例分析 |
小学六年级《示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新丰小学
【教材解读】
《示儿》为陆游的临终遗嘱,作于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诗人辞世前念念不忘的,唯有驱逐胡虏、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真挚而又强烈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是古代爱国诗的典范之作。 小学生阅读古诗,旨在对诗句含义的准确理解和诗人情感的真切体会。
【设计理念】
《示儿》直抒胸臆,明代胡应麟《诗薮》评述:“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每读此未尝不为滴泪也。”而这二十八字间的爱国情感何以如此感人?则是学生阅读的难点所在,也是教学的重点。 欲体会爱国之情,先须知爱国之人。因此,“知人论世”是教给学生解读《示儿》的一把钥匙。
课前我通过“家校通”检查了学生预习情况,发现孩子们在理解诗意上没有问题,但朗读方面却缺乏情感。于是我结合时代背景和三首补充诗歌的补充学习,让学生对诗句的含义做出更加深入的理解,对诗人抵御外族入侵的民族立场和“国家至上”的情感有更为完整的体认。并穿插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朗读,让学生在“读流利—读节奏—读感情”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陆游伟大的爱国情怀。由此,真正理解朱自清先生所说:“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学情分析】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这首诗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学诗经验,具备了自己通过看注释查资料理解诗意的能力,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但是如何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深刻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对于学生们来说还是有较大难度。
【教学目标】
1、借助注解和诗人的背景资料,掌握诗的意思。
2、借助《秋夜》等三首古诗的节选学习,还原诗人的临终心境,体会爱国情怀。
3、能够做到由读流利、读得有节奏韵味,到读出真感情,进而有感情的诵读。
【重点难点关键点】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学习体会到陆游的悲伤和悲愤,以及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3、知人论世,利用微课介绍背景,补充诗歌拓宽阅读,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研读诗句,走进诗人的心里,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共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陆游生平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通过说爱国诗人,引出陆游。
2、学生分享收集的陆游生平资料,师引出诗题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3、解释“绝笔”和“示儿”2词的含义
二、检查预习,初读古诗
1、师创设情境,初读诗文
要求:读准字音、流畅通顺
2、挑选优秀导学录音,播放展示,
(播放录音)
3、读出诗歌节奏
(师生合作读)
(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家校帮”这一软件,检查学生们的课前自学情况,以学定教。】
三、知人论世,感悟诗情
(一)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1、从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引出对于诗意的理解学习
2、抽取课前预习的优秀作业出示,加以肯定,并随堂检查预习作业
“元”、“无”
(二)还原语境,初感诗情
1、师提高难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陆游的遗言
师:请你用同样的语气,有感情的把《示儿》读一遍
(生读)
2、师:全班同学跟着他一起齐读《示儿》
师:陆游,你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板书:悲)
师:陆游的悲在诗文当中的哪一句最得以体现?“九州同”此处作何解释?
(三)结合背景,了解诗人
1、师出示微课。
【利用微课补充介绍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了解到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颠沛流离,渴望祖国统一。】
2、师简单介绍陆游生逢乱世,用问题引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四)补充诗歌,深悟诗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黄河奔腾不息,注入东海。五千仞华山直插云霄。祖国的河山是如此的壮丽!而沦陷区里的人民,却在金兵的摧残压迫之下,把眼泪都流干了。他们天天朝南盼望着王师早日打回去,盼望了一年又一年。
1、师:现在同学们知道陆游他悲的是什么了吗?
(生回答)
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忘王师又一年)
问:诗中用哪一个词来体现遗民的生活状态?
引导学生通过“泪”一字展开想象
2、创设情境,读诗后两句
3、师:陆游他悲山河破碎,悲遗民泪尽,正是这种悲令他至死都无法释怀,临终前仍忍不住发出悲叹——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老师范读)
5、师再次引出《示儿》前两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有感情范读)
6、师引导学生感受陆游的愤。
(板书:愤)
将《示儿》这首诗的前两句再读一遍
7、引导学生感受并小结:到此同学们知道陆游他在临终前的最后一刻仍然念念不忘,无法释怀了的是什么了吗?
生举手,各抒己见
8、师过渡:陆游是否绝望,从哪句诗里面可以看出来?
9、师引导学生思考:既然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还叮嘱儿子们一定要“告乃翁”呢?
(板书:坚信)
(板书:爱国)
10、师:让我们怀着陆游那坚定的信念齐读诗的后两句
11、师创设情境,再次齐读《示儿》!
12、全班起立,有感情的朗诵整首诗。
【三首课外诗歌的延伸学习意在让学生能够更深次的去体会陆游的悲、陆游的愤,以及他深深地爱国情怀;通过创设具体的语境,反复的读来加强情感的堆砌,帮助体会诗情。】
五、扩展延伸,传承爱国志
1、小练笔: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试写给“老父亲”陆游的话。
六、课后作业
1、必做题:收集3-5首爱国诗歌作为“爱国颂”小专题加以学习。
2、选做题:听“家校帮”课后作业里的录音,尝试吟诵本诗。
七、板书
悲愤
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