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评课稿
(2017-12-06 12:50:17)分类: 教学反思 |
三角形的特性评课稿
汉阴县实验小学:易元春
2.丰实。本节课范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孩子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利用课件丰富孩子的生活素材,补充孩子生活中的三角形的表象。由于三角形高的画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认识三角形的高之间,先让学生找顶点对应的边,为高的学习打基础。在认识三角形的高时,范老师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画法,其中前两种也正是学生在平时作业中最容易出错的,范老师引导学生在错误信息中找原因,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厚实。在学生找完生活中的三角形时,范老师让学生将平面内的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有效的建立起了三角形和其他多边形之间的联系,给学生渗透三角形是学习其他多边形的基础,也为后继学生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其他知识打下基础。将三角形进行旋转,提问AD还是BC边上的高吗?让学生知道不管三角形怎么变,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也为学生五年级学习旋转的特性打下基础。在练习环节让学生尝试画钝角三角形的两条外高等等,使这节课更具有深度和厚度。
有待商榷的地方:第一印象给人的感觉是最重要的,这便是先入为主的原理,在教学三角形的高的画法时,范老师先让学生说你认为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再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定义,接着出示的三种画高的方式让学生来判断,再进一步详细的介绍三角形的高的画法,能不能把环节稍作调整,先让孩子说自己理解的三角形的高,学生不难说出就是从顶点到对边做得垂直线段,然后在让学生尝试作高,再组织学生汇报展示,充分利用学生的第一感官,让孩子先对高的做法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然后再收集学生画高过程中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加以强化,这样孩子的印象是否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