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互助 促进教师携手成长
资源共享 共谋学校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第二教研协作区成立于2014年9月,实验小学为学区长学校,成员学校有太平小学和杨家坝小学。自成立以来,实验小学本着“资源共享,科学规划,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原则,以提升成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协作区内学校的差距为目标,以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引领、带动协作区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首先成立了教研协作区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下设三个中心,即教师管理中心、教学管理中心和校本研修中心,负责区内教师及教研活动的管理、组织。成立了教研协作区教研组,完善了各类制度,实施“捆绑式发展”,做到了“九统一”。
二、做法及成效:
(一)创新开展“五步研训模式”,形成区内教研特色。
我校将周二定为教研活动日,将协作区各成员学校也纳入到培训活动中,为实现教研机制创新,形成协作区内特色教研,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上,构建了研训一体的教研模式,即“五段互动式”研训模式。该模式分为“确立主题——集体备课——共同上课——互动评议——专题研修”五个环节。确立主题:针对老师们在课堂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整理,分类归纳,形成核心问题,从而确立研修主题。集体备课:在研训主题下选课、集体备课、优化设计,编制《课堂观察记录表》。共同上课:听课观课,填写《课堂记录表》,使观摩活动中的每一位教师都与上课教师一起动起来。互动评议:整理、交流《课堂观察记录表》,集体评议所观所感。专题研修:针对本次研训主题及研训主题下进行的研讨课例进行专题培训。近一年来,我们运用“五步研训模式”开展了十余次专题研修,比如:《如何围绕课程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单元解读及单元目标的有效分解落实》、《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有效选择教学内容》《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如何上好20分钟微型课》等等。
这样的研训模式变
“台上讲台下听”为“台上台下互动研讨”,同一主题下有研讨课例,有专题培训,有互动研讨,有效地实现了学用结合的培训目的。
(二)开展集体电子备课,“思”“议”结合夯实教学常规。
2014年9月,我校实行电子备课,为保证电子备课的实效性,制定了《实验小学电子备课流程及要求》,要求所有电子备课必须进行以下流程:一次研讨,主备人备课;二次研讨,评议修改;年段主任审定,备课定稿;教导处审定,打印发放。自成立教研协作区以来,区内所有教师每周二参加各年级组各学科的集体评议、和备课,真正地做到了“思”
“议”结合,“思”即备前构思,课后反思;
“议”指的是备前评议、课后建议。这样的备课模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也在互评互议中产生了真正有价值的思维碰撞,使所有教师的方向越来越明晰,思路越来越开阔。
(三)教研活动“系列化”,助力区内教研稳步、持续推进。
本学期,为迎接汉阴县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第二教研协作区先后开展了“第二教研协作区示范课观摩活动”、“《如何上好20分钟微型课》的专题研修活动”,然后进行各校磨课,最后教研协作区内选拔。2017年5月,为进行数学课堂模式推广,作为学区长学校,我校也组织了相关的系列活动:先是组织区内数学教师集中研讨,总结出符合区内生情师情的
课堂模式,再组织区内教师每人上好一节“研讨课”,通过课堂实践验证模式,最后举行“第二教研协作区数学课堂模式展评活动”,评选优秀。
将教研活动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系列,既有利于活动目标的高效达成,也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也把“教研活动系列化”作为第二教研协作区开展教研活动的一贯思路和做法。
(四)区内教师双向跟岗交流,推进教师专业素养共同提升。
教研区内教师实行双向跟岗交流:一方面选派我校省市县级教学能手交流到成员学校做骨干引领,另一方面由成员学校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我校进行“浸入式”跟岗学习。
2014年9月,我校省级教学能手王媛老师到杨家坝小学交流轮岗,一年的时间里,指导青年教师吴静参加安康市第八届素养大赛荣获“教学和素养”两个一等奖,同年参加县级赛教荣获“教学能手”称号,张庆龄老师荣获“镇级教学能手”称号。2015年9月李阳老师到实验小学跟岗学习,2016年6月,获“安康市教学能手”称号,2017年8月,经过激烈角逐成为“陕西省教学能手”。2015年9月在我校跟岗学习一学期的沈秀芳老师在安康市第九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荣获“教学和素养”两个一等奖,同年取得“汉阴县教学能手”称号。
这种双向交流跟岗学习充分发挥了学区长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区内教师专业素养的共同提升。
(五)全方位辐射带动,促进区内各学校的均衡发展。
在学科教研方面,我校作为学区长学校紧紧地把成员学校组织在一起,实现了共同发展、全面提升,在其他方面,我们同成员学校也是共进退、同成长:这是我校石娥老师分别到成员学校进行礼仪培训;这是我校的电教中心储艳菊老师到成员学校进行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培训;这是我校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融合实验的实验老师汪楠老师在成员学校做课堂展示;这是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教研区内各学校的孩子们共庆六一;这是我校与成员学校开展的同步读书活动……
三、未来的工作展望:
(一)继续加强教研协作区内教研活动的深度,制定一年、三年发展规划,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工作,促进区内各学校的深度融合。针对区内青年教师越来越多的现状,做好青年教师的梯队培养,使全区的教师队伍呈现“序列化”“梯队式”的良性发展。
(二)进一步拓宽教研协作区内合作交流的广度,不仅在教学教研,还在德育教育、班级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互助交流、共同成长。
有人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在以后的工作里,作为第二教研协作区的学区长学校,我们愿与成员学校一起就这样一直肩并肩地走下去!
谢谢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