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w690/006YA4g0zy7gwtQWHdMd2&690
“认识你自己”,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谕,给人类提出了一个永恒的命题。从苏格拉底开始,西方人就没有停止过对这个命题的探讨,并且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阿波罗,相信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会熟悉这个名字,是古希腊的神仙,而不是中国人的太阳神。但是,他的神谕却对整个人类都是适应的,虽然中国人不必膜拜阿波罗,但是却应当感激这个神谕所带来的启示。按照柏拉图的看法,人类的本性就像是一篇复杂的文章,必须依靠哲学才能完成,这篇文章最初是以非常小的字母书写的。柏拉图在放大了这些字母以后发现,人类的本性是以大写字母的形式书写在国家的本性上的。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人是政治的动物,人是属于城邦的。只有在个体与城邦的政治关系中,才能准确把握人的本性,政治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而人是利益的动物,则为多数人所认可。从而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要素
。而在卡西尔看来,人是符号的动物 。也就是说,只有从符号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人的本性。人是一种文化的动物,整个人类都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离开了文化,人就不复存在。正是在文化的劳作历史中,人创造了他自己,并划定和规定了人性的圆周。在卡西尔的视野中,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组成人性圆周的各个扇面。人类文化学或者人类哲学对人性的认识构成了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奇观。这种哲学观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因为,人性是从终极的意义上而言的,而人类,不过是个抽象的概念。虽然,“中国人”也是个抽象的概念,但是,毕竟,这个概念还是离我们近了一些。孔德说:“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历史。”生活在当下人们会发现,当下总是暂时的,而历史却是永恒的。历史就是凝固和沉淀在时间之维中的存在,这种沉淀物的流传就是传统。
《人论》是研究所谓“人的问题”。上篇着力于人的特点的研究,指出人具有创造“理想世界”的能力,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活动,并独树一帜地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下篇从这一定义出发,对各种文化现象,诸如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进行全面的探索。从教育的目的、任务来看,人的问题总是贯穿于其中。教育在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对“人的关注”的基础之上的,并且教育也总是以认识人自身、实现人的完美性人格为最终理想。《人论》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写道:“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在古代西方学者那里,人具有崇高的地位,理性是他们人生追求的最终理想,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典型标志。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种“生物人和社会、理性人和非理性人、政治人和经济人”的形象并存的观点。从人们认识自我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人的形象的每一次更新相对于上次来说都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深化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但卡西尔也看到了关于“人是什么”这一观点发展中的种种缺陷,这种缺陷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改观,而是不断演化成人类自我认识的一种危机。所以《人论》中指出:“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也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
在卡西尔看来,人类是一种“符号人”,也就是一种“文化人”。卡西尔认为:动物只能对“信号”做出条件反射,而只有人才能把这些“信号”改造成有意义的“符号”,用这些“符号”去创造文化。“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由此可见“文化人”或“符号人”和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关于人的观点相比,其定义更接近于人的真实本质。
在我们教育目的设置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构建个人的符号世界(也就是帮助学生完成自我文化建构),而且还要学会在让学生明白如何在人类不同的文化和符号世界之间进行交流,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意思就是,不仅仅要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和汉语知识,还要学会运用语文这种工具去了解世界文化、其他民族的文化,把自我和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卡西尔通过《人论》想要启发人们明白的一个重要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