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中学美术 |
课题:
作者姓名:张伶俐
工作单位:周至县第三中学
区
联系电话:15802993692
邮政编码:710405
|
|
|
|
|
|
|
|
|
学 生 分 析 |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并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中国画与油画的接触较少,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特征的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与油画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作品介绍进行鉴赏,领略具象艺术的种类、领会具象艺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和相关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和体会具象艺术的美感、塑造。 |
|
|
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多种审美体验刺激学生感官,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目的,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体表达过程中,对具象艺术的深刻理解并受具象艺术的熏陶,为具象艺术进一步的实践学习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二、课堂的活动方式主要是以小组展示、讨论的形式出现。在展示过程的设计中注重知识的渗透与拓展,尤其是联系我们身边的具象艺术作品、领略具象艺术的美。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单人或多人合作的形式。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目标 |
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3.主题性作品的塑造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4.具象艺术的功能? |
过程方法 |
通过学生欣赏、感受、讨论、评述等过程,培养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
|
|
|
|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
教学重点 |
|
教学难点 |
|
|
关键 |
|
|
教 学 策 略 |
教学选择 |
|
学法引导 |
|
|
课堂组织形式 |
|
|
课程资源开发 |
历史、文化、影像、 图片等资源。 |
|
教 学 准 备 |
教师准备 |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具象美术图片资料、课本等。 |
学生准备 |
收集具象美术图片资料、相关具象美术的课外书籍、中国具象美术的的相关资料。 |
教学过程
1、以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有悠久的历史,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2、具象艺术的特点及作用:
3、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首先区分其为肖像作品还是主题性作品,其次关注典型形象离不开典型环境。
主题性的肖像作品,代表人文主义的兴起,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4、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课堂练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在讲台上评述《清明上河图》和《蒙娜丽莎》两幅作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分析对这两幅画的讲述有了一定的深度。教师最后进行点评。
作业布置:
1、预习《内战的预感》和《呐喊》;
2、写一篇200字的品评,并于下堂课上讲台进行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