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设计)

(2019-03-01 15:57:29)

 

教学设计

 

中学美术

 

课题:

  3《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张伶俐

工作单位:周至县第三中学

    县:周至县

联系电话:15802993692

邮政编码:710405

 

  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设计)  教学

 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设计)      走进具象艺术               单元课时      1课时

 课型

           鉴赏课              本课教学时间    

 

  

 

    通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并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中国画与油画的接触较少,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特征的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与油画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作品介绍进行鉴赏,领略具象艺术的种类、领会具象艺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和相关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和体会具象艺术的美感、塑造。

                       

 

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多种审美体验刺激学生感官,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目的,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体表达过程中,对具象艺术的深刻理解并受具象艺术的熏陶,为具象艺术进一步的实践学习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一、本课的教学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愉悦、自然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开心、欢快、爽朗、和谐的氛围中得到知识的提高。

二、课堂的活动方式主要是以小组展示、讨论的形式出现。在展示过程的设计中注重知识的渗透与拓展,尤其是联系我们身边的具象艺术作品、领略具象艺术的美。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单人或多人合作的形式。

 

知识目标

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3.主题性作品的塑造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4.具象艺术的功能?

过程方法

通过学生欣赏、感受、讨论、评述等过程,培养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不同种类的具象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区分什么是具象艺术,什么题材适合用具象艺术形式来表现。

教学重点

    因为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及意义。

教学难点

    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的模拟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关键

    展示本课的相关图片和作品资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选择

    以小组分析形式引导学生赏析,课件展示、启发、建议和小结等

学法引导

    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

课堂组织形式

  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学生活动、师生互动。

课程资源开发

历史、文化、影像、 图片等资源。

教师准备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具象美术图片资料、课本等。

学生准备

收集具象美术图片资料、相关具象美术的课外书籍、中国具象美术的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1、以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有悠久的历史,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2、具象艺术的特点及作用:

  1)视觉的真实性或称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

  3)情节性或叙事性

  4)作用:审美功能、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

3、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首先区分其为肖像作品还是主题性作品,其次关注典型形象离不开典型环境。

  1)《清明上河图》

    学生活动:两位代表将课下作业熟悉一遍,讲给大家。

  2)《拿破仑一世加冕》

    多媒体:播放幻灯,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看到这张画的整体构图,让学生讲解它的作者以及时代背景。

  3)《蒙娜丽莎》

主题性的肖像作品,代表人文主义的兴起,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4、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从功能: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功能,起教育作用。

 学生活动:品评《清明上河图》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述,教师总结。  

 

 

课堂练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在讲台上评述《清明上河图》和《蒙娜丽莎》两幅作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分析对这两幅画的讲述有了一定的深度。教师最后进行点评。

作业布置:

1、预习《内战的预感》和《呐喊》;

2、写一篇200字的品评,并于下堂课上讲台进行讲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