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美学,提高审美能力的探究
(2018-12-05 19:37:35)
标签:
教育文化 |
周至县2018年度教育科研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开题报告)
立项号 |
2018XKT—ZXMS002 |
课题名称 |
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美学,提高审美能力的探究 |
|
负责人 |
张伶俐 |
所在单位 |
周至县第三中学 |
|
课题研究的 背景和意义 |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2017年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的必修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育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认识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审美认知发展的五阶段理论告诉我们初、高中生正处在“审美参与危机阶段”。如何来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成为选择本课题的关键所在。 高中阶段开设美术鉴赏课程,在课堂中能将基础美学的理论知识教授于学生,学生在课上与教师进行较好的沟通,在了解了基础的美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能使学生有了进一步对美术的了解,加深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远不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逐渐减退,上课不带画具的现象已成为普遍现象,上课纪律差,睡觉现象较为明显,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甚少,对经典的美术作品不够重视。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美育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因此,选择在本校的社团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建立基础的美学思想。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艺术素养、艺术观念养成的重要时期。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试图从中国绘画的高峰——宋代绘画入手,在高中美术社团活动中采用临摹教学,培育学生关于国画的审美观、提升其艺术素养、掌握简单的临摹技巧和方式。在学习了宋代绘画的基础上,再进行对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学习。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媒介及技术表现人的需求、想象、情感和思想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爱好,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启发他们用各种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为目标。美术与社会文明、人的发展密切联系,是人类最早和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美术广泛而深度地融入社会,以丰富和多样的视觉形态促进交流、传播文化、发展创意、服务社会,凸显其人文性和工具性价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表现他们的所知,更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也融入其中。美术活动应成为学生表达所知、所想、所感的天地。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情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做适当的指导。 面对古今中外如此繁杂的经典作品,选用哪些作品临摹成为学生的一个困惑。我根据专业所长,为学生在众多的美术作品中选出临摹范本。如《宋人花鸟小品》、《经典国画临摹实技》、《中国近现代名家——喻继高》等。在以上几本书中,学生根据在课上学到的基本知识,结合老师在社团活动中的辅导,对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有了实践推动意义。
|
|||
课题名称的 界定和解读 |
审美能力是人们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是需要在较长的审美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得的一种特殊能力。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进一步达到提高审美素养的要求。中国宋代绘画历经几百年的孕育和锤炼,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高峰。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曾指出,“华夏民族之艺术,历数千载之演进,造级于赵宋之世”。宋代叙事画的题材包罗万象,世俗化生活气息明显,道德伦理教化功能突出,同时也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地域特征。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论述有:宋画临摹实践研究中指出,在临摹过程中,不能仅仅是临摹而已,更应该倾向于对画面的深入研究,在了解古画的构图和造型以及审美特征等等,才能够更好的将传统精髓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的作品。山东省齐河县文化馆孙现志在《论山水画学习中临摹宋画的重要性》一文中指出,通过临摹宋代山水画经典作品,从而快速掌握山水画构成所需要的形式、笔墨、意境的表达等等。他还指出:画家为了表现符合自然规律的对象,所以不仅要逼真地描绘对象的外形,还要传达出对象生动活泼的情态。江苏省艺术研究所杨晓梅在《剧影月报》2013年第五期中《从临摹宋画入手学习工笔花鸟画》一文中指出,临摹宋画,不仅能学会基本的画画技法,还可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努力培养自己淡泊名利,崇尚真、善、美的品格。要真正学好工笔花鸟画,须“技、德、情”同行,方能掌握这门深含民族精髓的艺术,学习工笔花鸟画当从临摹宋画开始。辽宁锦州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宫丽慧在《论宋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宋画之所以达到了传统绘画艺术的高峰,是因为宋朝帝王对于绘画的喜爱,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审美风格都对我国当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代工笔在色彩、造型、构图、意境、题材、艺术风格、绘画技巧以及空间等各个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宋画的绘画艺术。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更要有这样的意识,从继承传统文化入手,来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做一名有艺术素养、有文化品格的中学生。
|
|||
课题研究的 步骤和举措 |
一、研究目标 高中美术教学标准中规定,高中生学习美术课程通过以美育人,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并用美术的方法和材料予以呈现和完成,学生通过对宋代文化的分析和理解,从文化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同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建立较为完善的美术素养。 二、研究内容和主要问题 (1)研究内容 围绕美术学科的特点,重视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材料等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具体的临摹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从而获得对中国书画艺术魅力的体验和感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绘画独特的认同和喜爱,理解宋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性,并对近现代中国画有所了解。 (2)研究的主要问题 通过鉴赏和临摹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宋人小品画产生的背景、艺术特点和创作观念等,通过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方法鉴赏经典书画作品,归纳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在临摹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对照经典作品,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让青少年能正确的分辨出美与丑,让他们不会迷失在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能够提升青少年的鉴赏和艺术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工具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和思想。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会、面谈等方式,对学生学习绘画的感受和看法有所了解,根据相关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问学生,你认为这幅国画作品是一幅好画吗?为什么?调查收集数据,也可以用访谈或其它方式收集数据。通过分析进行调研,从而得出结论。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吸收有意义的信息和经验,及时分析整理促进研究的深入。 (3)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研究,检测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实践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指导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方法,要能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以日常的教学实践来推动课题的研究,并提炼出具体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整理归纳,将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8年10月中旬-2018年12月中旬)
(2)实施阶段:(2018年12月中旬-2019年4月中旬)
(3)结题阶段:(2019年4月中旬-2019年5月底)
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
课题成果的 预期和呈现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