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开题报告

(2020-10-19 14:30:04)
分类: 课题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

立项号

 

 2019XKT-XXYW245

课题名称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

负责人

 

        徐美娟

所在单位

 未央区西航三校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是是我们的教学之重,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构建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

进入高年级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经验,有一定的习作能力,但习作仍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是不少学生的作文不是从身边生活中选材,而是从所谓的范文中东搬西凑。或者有的虽然是写的身边之事,但是语言生硬,内容不具体,不吸引人,更谈不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思想地表达。学生作文中想象力苍白同样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许多孩子的作文中根本就没有想象可言,语句枯燥乏味,所用修辞多是照搬现成的东西。

我们统编教材的编排注重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教材的改变需要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做到:明确训练目标、强化训练意识;善于利用教材语言优势,挖掘有效练笔点;善于利用教材优势,挖掘有效练笔点;借助精读课文,有效铺路搭桥;把握不同文章体裁,确定恰当结合点。但是我们的教学仍然存在读写不能很好结合的现象,输入与输出不能很好的匹配。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生读写结合,提升学生习作能力,进而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值得每个语文老师深思的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选择的课题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希望通过课例研究的形式,走进真正的课堂,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找寻到的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

二、研究意义:

统编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思想凝练、文笔优美,既有国内外著名作家的佳作,也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本,统编教材注重读写并行,因此依托教材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使学生的训练更有针对性。

课例研究的方法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搜寻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和探究使我们更了解学生,进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课例研究的方法还通过教师团队运作的方式改进教学,进一步分析课堂教学,让教师的思维在合作中相互碰撞和启迪。

读写结合,随文练笔的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把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用课文中的范文引导学生的再创作,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规范学生的写作方法,久而久之地训练,逐步实现由仿到创的转变。

 

在通过课例研究的方法来落实读写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找到阅读的乐趣,同时自己真实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开拓思维,让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实际的课程联系在一起,只有引导学生将平日的阅读积累与写作有机结合,才能使阅读为写作助力蓄能,让写作为阅读落地生根。才能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使学生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单元课文走向文笔训练从而让阅读奠基学生习作素养。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三、相关概念界定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写作是与他人交流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式,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水平,可以将作文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1.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入手,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2.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
3.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本课题通过课例研究,探索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整合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以便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四、研究目标:

1.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

2.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    

3.探索有关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教学策略。  

4.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五、研究内容:

1.解读教材,寻找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训练的切入点。研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小学中、高段语文教材,抓住重点,突出年段特点,发现教材中可以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切入点。

2.围绕切入点,通过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课例研究,研究有效实施读写结合训练的方法与过程。

3.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与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4.探究课例研究的有效途径,以便更好研究和记录读写结合的方法策略。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六、准备阶段

 

1.通过问卷调查,谈话的方式,了解目前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写作现状;了解教师在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落实情况,并通过分析、研讨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向。

2.组织课题组成员搜集整理课题的相关资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加深对课题的理解与整体把握,分工合作,再次明确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

七、实验阶段

1. 明确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要以“读”为基础,同时又不能仅局限于读,是通过对文本的品味、感悟、探究为手段,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迁移运用,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达到真正的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2.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吃透教材,根据文体不同、年级不同从课本中寻找适合的读写结合训练点,挖掘出每篇课文的读写训练点,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训练,引导孩子们学会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3.为孩子们精心设计“读写训练营”——对句、段的批注;对课文内容的补白;生活中的见闻、感悟等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4. 丰富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可以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孩子们为大家推荐优秀作品,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课内所学到的写作技巧能够延伸到课外,让写作与阅读能够更好地融合。

5. 在读写结合的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使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提高认识能力。

6.生活的素材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感情,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熟悉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这样,学生就能从中采撷到无数的浪花,汲取众多的写作素材。

7.在关注课文的读写训练点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因为要想让学生会写作文,我们必须把学生领进生活,要给学生“制造”作文的机会,这样孩子们才能写出更加充满灵气的文章。

8.为孩子们组织学科竞赛、写作展示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9.撰写教学设计、教学心得和教学论文,课题组成员在此基础上,共同成长。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八、结果呈现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课程性资料,并进行分析与总结,撰写相关的论文。

2.及时反馈“读写训练营”的实施情况,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研究,探索出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4.学生练笔集结成册。

5.录制优秀课例。

6.结合实验过程整理优秀课例研究案例。

 

7.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6页的范围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