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等图形面积的基础,可见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推导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高应用公式解答问题的能力。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简单的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并了解了它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面积。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学生在表述从操作到转化,推导的过程中会有些困难。
三【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自我感悟、合作交流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尺、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一)
通过羊村长给大家分草地因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形状的不同,引起面积大小的争议的故事导入。
这节课通过谈话引入:同学们都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现在就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小羊们在干吗?咦,村长正在在给我们的小羊们分配割草任务呢!看,喜洋洋分到一块长方形草地,懒羊羊分到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地,他们一看自己分到的地,再看看对方分到的地,都哭着说自己的分多了,对方的分少了,不公平,村长也不知如何是好。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下小法官,帮它们判断一下究竟分得公不公平。
于是我引导学生作如下分析:分得公不公平是比较两块地的大小的问题;比较两块地的大小就是比较面积的问题。同学们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由此引出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我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分地的故事做背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教学氛围中开始探究活动。
(二)操作探索,获取新知
1、用数方格的方法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拿出我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和平行四边形纸片,我对学生做如下引导:我们学习长方形面积的时候用数方格的办法数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同学们能用数方格的办法数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通过数方格的方法,让学生从感性上大胆的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猜测能力。猜想毕竟是猜想,我们必须要验证它,所以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操作、验证猜想。
2、应用“转化”思想,通过剪、移、拼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里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来实现意图
动手操作,经历转化过程
引导学生:以前我们见过沿着长方形的两个对角一拉就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可见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着直接的联系。我们也曾经经历过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知识的过程,那今天大家能不能借助长方形的面积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分组探索,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利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剪刀等学具进行剪、移、拼的操作,我到学生中去分组进行指导,有意识的找出其中的典型结果。
学生通过剪、移、拼,可能出现很多种结果,我只抓住其中的二种典型结果:第一,没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线剪,通过剪移拼没有拼成长方形;第二、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线(或者说任意一条高线)剪,通过剪、移、拼能够成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出示剪,平移课件图)。
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实现成功转化的关键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线剪”。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应用“转化”思想,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熟悉的长方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对比分析,探究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利用学生手中成功拼好的学具,让学生思考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然后再结合课件演示,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出如下结论: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形状变了,面积没变。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拼成的长方形,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结合刚才的过程,我想告诉学生:大胆的猜想,科学的验证是研究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用转化的方法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
(三)应用公式,内化新知
为了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能在自主运用中达到熟练,设计了如下内容进行应用:
1.提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出示分草地题。(解决导入时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用数学知识帮助喜欢的动画人物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3.教学例2: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这道例题没有直接给出底和高的长度,这时需要引导学生首先要找出底和高的长度,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提高,拓展新知
结合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通过学生喜欢的动画故事,我采用了闯关救小羊的游戏方式,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拓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一关: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它的高乘对应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米,高是4米,面积是28平方米。(
(第一关基础练习,采用抽测的方式,主要是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二关: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底长5m,高20dm,它的面积是多少?
(第二关是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先自主思考解答,
再抽两名学生板书)
第三关: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A 10X3=30(平方厘米) B 10X6=60(平方厘米)
C
5X3=15(平方厘米)
(通过第三关的练习,强调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第四关:填表。
底(m) |
3 |
9 |
|
高(m) |
4.2 |
|
2.5 |
面积(m2) |
|
36 |
10 |
(接下来第四关,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抽生汇报,再集体订正,通过填表练习,进一步巩固公式的应用)
(五)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堂总结,深化新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收获,然后我再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总结包括:计算方法、推导过程、猜想验证的研究方法、转化知识的数学思想等)。
最后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留给学生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养成课后思考的好习惯,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板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