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2019-09-12 12:31:08)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宝塔区桥沟镇中心小学
一、课题研究背景
有位哲学家说过: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文明礼貌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我们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就有“不学礼,无以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子女的减少,孩子更加被家庭所关注。在家庭里人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才力放到了孩子身上,旨意是好的。可剖其实质,更多的家长则是在不断满足孩子精神和物质上的要求,而是放在头上怕吓着,含在口里怕化了的过分溺爱,使孩子在生活中逐步养成了依赖、自卑、任性、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随之而来的不文明行为习惯一一呈现在他人面前。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很多孩子在学校时一个样子,到了学校外又是一个样子,这种现象的存在就不能让老师很好的掌握学生文明礼仪的情况。为了深入全面了解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坚实基础。我们于2019年,对1—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小学生校外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1、通过借鉴古今中外教育界权威的教育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使我校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再上新高,继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并《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得以贯彻实施,为我校大枣品牌文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给人以舒服得体之感,礼仪就像润滑剂一样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系,在家庭里,可以使家庭成员相亲相爱,相互关心乐意融融,更加美满幸福;在邻里之间,可以使人相互体谅,少一些争吵多一些关爱,人情味越来越浓,使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在学校,能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拉近彼此的距离,使课堂气氛融洽友善,让学生在如浴春风般的环境中汲取知识的养分,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使人性十足的校园风貌愈加富有亲情感,从而树立起完美的校园风貌。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我校现有在校学生641人。留守儿童121人,占总数19%。本次我们学校学生校外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共发放641份,收回641份,有效率为100%。
四、调查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我校的全体学生。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学生校外行为习惯养成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文明礼仪、孝敬父母、心理健康;
(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三)、保护环境等三个方面。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关于学生文明礼仪、孝敬父母、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调查情况:
|
题目 |
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好 |
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 |
你有心事会怎么做? |
||||||
|
情况 |
主动 问好 |
有时 |
视而 不见 |
经常 |
有时 |
没有 |
告诉 父母 |
告诉 他人 |
闷在 心里 |
|
人数 |
571 |
70 |
0 |
589 |
22 |
30 |
563 |
41 |
37 |
|
比例 |
89% |
11% |
0% |
92% |
3% |
5% |
88% |
6% |
6% |
|
题目 |
课间是否追逐打闹? |
你和父母交流吗? |
得到过老师表扬吗? |
||||||
|
情况 |
经常 |
有时 |
没有 |
经常 |
偶尔 |
没有 |
经常 |
偶尔 |
没有 |
|
人数 |
25 |
20 |
596 |
498 |
88 |
55 |
436 |
205 |
0 |
|
人数 |
4% |
3% |
93% |
77% |
14% |
9% |
68% |
32% |
0 |
从以上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文明礼仪方面,不管在学校看到老师,还是在家里看到长辈,你会怎么做?我校有89%的学生会向长辈主动问好;关于课间活动是否追逐打闹?我校学生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93%的学生课间能从事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做到不追逐打闹。以上可喜局面的出现,都得益于近几年来我校深入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桥沟镇中心小学小学生安全知识常规、桥沟镇中心小学小学生卫生知识常规,并以此为抓手,以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为载体,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修养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成效显著。
此外,我校课还注重利用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家长会等各种途径,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做好心理讲座和心理咨询,同时为学困生以及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提供一整套较有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个性化心理服务。以上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校师生、家长心理健康的水平。调查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如果心理有事88%的同学能够主动和父母交流;有6%的同学愿意告诉父母、老师、同学,只有6%的同学会将心事闷在心里。此外,有68%的同学能在课堂上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对待自己比较自信。
表2、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等方面习惯养成的调查情况
|
题目 |
你经常读课外书籍吗? |
你的课外书籍情况? |
自己的事怎么处理? |
||||||
|
情况 |
经常读 |
很少读 |
不读 |
多种 |
很少 |
不够 |
自己做 |
有时做 |
自己不做 |
|
人数 |
307 |
282 |
52 |
288 |
314 |
39 |
480 |
103 |
58 |
|
比例 |
48% |
44% |
8% |
45% |
49% |
6% |
75% |
16% |
9% |
|
题目 |
课堂上经常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
你每天都能独立地完成作业吗? |
得到过家长表扬吗? |
||||||
|
情况 |
经常 |
有时 |
没有 |
经常 |
偶尔 |
没有 |
经常 |
偶尔 |
没有 |
|
人数 |
526 |
83 |
32 |
545 |
64 |
32 |
231 |
244 |
166 |
|
比例 |
82% |
13% |
5% |
82% |
10% |
8% |
36% |
38% |
24% |
从以上调查数据看,我校有48%的学生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有52%的学生没有条件或者没有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有45%的学生有一定的课外读物;有82%的学生能经常在课堂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有82%的学生每天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只有36%的学生经常得到家长的表扬;只有75%的学生能够做到自己的的事情自己处理。以上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比较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此外,从调查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由于
此外,我校通过对家长的培训,带动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家校联网、家校联手,形成教育合力,探索一条适应流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一套管理制度和方法。
表3、学生环保意识、节俭意识的调查情况:
|
题目 |
如果看到地上有垃圾, 你一般会怎样处理? |
在公共场所用完水电后,你是怎样做的? |
如果你不小心破坏了公物,又没有人看见,你会怎么做? |
||||||
|
情况 |
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
有时捡 |
视而 不见 |
自觉关闭 |
有时不关 |
不关 |
主动跟老师讲 |
隐瞒事实 |
不知该怎么做 |
|
人数 |
551 |
58 |
32 |
500 |
122 |
19 |
532 |
96 |
13 |
|
比例 |
86% |
9% |
5% |
78% |
19% |
3% |
83% |
15% |
2% |
保护环境,清洁家园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绿色环保教育,对学生进行了诚实守信的教育,大力弘扬“面对垃圾弯弯腰,我为环保作贡献”和“诚实做事,诚信做人”的美德。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校86%的学生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78%以上的学生有珍惜资源和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83%的学生有爱护公物和诚实守信的品德。这是令人欣慰的。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加强环保的思想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明礼、导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爱护环境的思想,形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同时,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加强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和诚实守信等诸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和同情心,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调查分析,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仍旧存在着许多不良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出现了反复现象。
小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只要受到家庭、社会和环境等大气候的影响,他门的思想就会有波动,小学生的礼仪行为就会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甚至有的学生往往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对还是去做。因此,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的不仅是耐心,而且是毅力,做到持之以恒。
(二)、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存在着性别差异。
在调查中发现,男学生的礼仪行为普遍不如女生,其根本原因是性格和心理特点的差异。调皮好动、思想活跃的男生要多。温文沉静、端庄恬雅的女同学较多。但这只是性别上的差异而不能定义男生不如女生。但却说明了男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特别是养成要难于女生,要针对男女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存在发展性。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高年级学生礼貌用语的使用开始出现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不如低年级孩子那么大方自如。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对非常熟悉的人总说这些礼貌用语没什么意思觉得多余,而不熟的人又没有感情基础运用起来又不大自然。但这不表明高年级的学生礼仪行为倒退了,只是在提示我们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依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
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是关键,因为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行为可塑性大的阶段,是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必须正面引导把握好这黄金时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