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

(2020-07-23 13:10:3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论文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

望江县杨林初级中学   陈良学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一个典型     中学生的学习类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的案例,笔者探讨了一些浅显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  学习类心理和行为障碍 自信心 代币法 行为矫正 家校协同

一、案例分析

   新学期开始了,我接了七年级三班的语文课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班有一个叫张明明的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比较调皮、也很任性。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上课时想下座位,就在教室里随便走动;想说话,根本不举手,张口就说。小动作很多。老师批评他时,他会当场接受,但过不了一分钟又是原样;老师表扬他时,他会蹦着跳着,鼓掌欢呼。课桌上从来都是乱七八糟又脏又乱,很少见他收拾。每天早晨起来从不叠被子,甚至有时洗漱都要省去。对待学习可以说是“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他的作业写得字迹潦草,杂乱无章且很少准时交作业。老师提问时他总是故意将头埋得低低的,惟恐老师叫到他似的。从不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成绩也很差。

二、成因分析

通过多次与他的监护人联系和上门家访,我了解到他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务工。从小就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两位老人对其疼爱有加,什么事都由他们包办代替。据了解,他在上幼儿园时,因爷爷的关系老师对他也是格外关照。因此,孩子没有动手锻炼的机会,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生活上有爷爷、奶奶照顾冷暖温饱没问题,但学习上他们就无能为力了,所以,从小到现在明明的学习也基本上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导致他出现以上情形。

三、案例处理

    根据明明同学的表现和情况分析,我认为他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等的学习类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为此,我本着尊重、爱心、信任、信心的基本态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进行了辅导:

1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心。

明明同学尽管暂时有许多缺点,但我发现他说话还是有条理,也有自己的主见,这样我在前几次语文课的“口语交际”活动前,先找他私下谈谈,表明他很有这方面的才能,暗示他活动时能积极发言。果然,在这几次“口语交际”中他都能积极发言,而且确实说的比一般同学好,每次我都及时给予他口头表扬,还引导同学们给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到现在,语文课的此类活动他都能主动、积极有时甚至是第一个发言。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帮他树立自信心。现在,他改变了许多:老师提问时他再也不故意将头埋得低低的,反而能积极举手、敢于回答问题。作业也开始转变,书写认真,能做到准时交作业,也主动提问了,学习成绩从入校时的50多名上升到38名。其他课任老师也说他改变挺快的。

2 及时矫正他的行为习惯。

    针对明明同学的实际情况,我利用一次家访的机会,在他爷爷、奶奶当面提出以下要求:

1)在校及时完成并交作业,放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作业。

2)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3)做到发言先举手

4)讲卫生,每天整理内务

    在确定目标行为后,我采用代币的方法进行治疗。每天根据他的表现给这4项打分,哪项表现好就在成长本上贴1颗小五角星。每周进行总结,如果在一周中某一项累计得两颗小五角星,就可以换1面小红旗。一个月四个星期中某一项得两面小红旗,就可以换1朵大红花,并电话向爷爷报喜,有时我还利用学校广播站通报表扬。 采用代币治疗方法能够时时刻刻激励明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

3 允许反复,耐心疏导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出现多次反复。这是因为在遭遇冲突时,受原有的行为影响,主体会出现无条件的、自动的反应。另一方面,良好行为认识虽已形成,但作为调节行为内部力量,其良好的意志品质还没形成,不能保证其知与行的一致。同时,客观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刺激,也会对其行为矫正产生消极影响。于是,错误会反复出现。这决定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因急于求成不得而轻率地认定其不可救药,也不要轻率地认定教育无效而灰心丧气,不知所措。应该耐心分析问题,找出行为反复的原因,再进行教育。

    有一次在语文课上,明明几次不举手也未经我同意就回答问题,甚至跑到讲台前,连说带比划。事后我找他谈话,首先对其积极发言的行为进行了表扬,又引导他分析错误原因,使他懂得要想发言先举手,经允许后再起立回答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这种不举手就发言的现象也反复出现过,在必要时,我采用惩罚的手段。他虽然说对了,但我也不予理睬,还是叫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并表扬他们先举手再回答问题的行为。明明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再想发言时就先举手了。我抓住这个时机,赶紧让他发言,还表扬他的这种行为。这样,使其正确的行为、情感得到强化,意志品质得到锻炼。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与教育,他的行为有了较大改观。

4、家校协同,改善教育方法

孩子的教育始终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协同,为了明明保持在学校一样的行为和学习习惯,我经常利用电话联系、家访等形式与其爷爷、奶奶,甚至远在上海务工的爸爸、妈妈联系,共同商讨针对明明的教育方法、协调管理,形成合力。我在教育明明时,我经常与明明的父母一起探讨对他的教育问题,使他们改变了对明明一味地在电话那头批评责备的做法,代之以表扬、奖励、因势利导,使其体验到这种做法的益处。我还向他们推荐一些家教刊物,让他们从中学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及手段。同时,我也提醒其爷爷、奶奶要从切实加强明明的学习、为人处事的教育和监督,并经常与我保持联系,以上做法,加速了明明的转变。

 四、案例反思

通过治疗与教育,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与鼓励。他的一些行为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表现在找回了学习的自信心、能主动、积极地学习,能及时完成并上交作业、上课时不随便下座位,想发言时先举手等良好习惯。这一切说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注重平时扎扎实实、耐心细致的教育过程。而良好过程的延续,也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孩子的健康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