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明确教学目标
(2017-11-10 10:56:06)| 标签: 小学教育 | 分类: 小学教育 |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小学数学明确教学目标。
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的结果,只有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的目标,重视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全部信息和传达的教学意图。于此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环节的实施意义以及最后的教学成果,控制课堂时间的分配。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更大的教学成效,是优质课堂的最终标准。
(二)充分利用教材。
数学教材作为教学的有效依托工具,可以说最具权威性和基础性。想要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理解、分析、研究教材出发,弄清教材上每一个例题的教学意图,解读例题背后的深层内容。教师只有吃透的教材,才能找到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数学课堂活动中体会教材传达的思维方法,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做一个善于发现生活,思考生活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与体验。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有熟悉感和融入感。例如,在“千克的初步认知”教学过程中,设计主题为“我是最棒小厨师”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将同学们分成几组,每组准备一台称,再准备类似于香蕉、苹果、梨子等方便处理的水果。然后,教师对每一位“小厨师”进行上岗之前的培训,让同学们知道要讲卫生,同时爱护自己手中的食材,轻拿轻放。第三步,“小厨师”们正式上岗,学生按照要求,共同合作,利用手上的水果称出1千克的重量。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尝试搭配不同的水果完成任务。最后,“小厨师”开展经验交流会,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老师可以在倾听、观察的过程中充分获得活动反馈,进行总结。整个教学活动进入尾声之后,教师可以对水果进行简单快速地处理,和同学们共同制作一份水果萨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与活力。
四)合理运用情境教学。
数学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有些例题对于学生来讲抽象性明显,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并且不易理解,这样就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特定年龄段的心理和认知水平,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利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消除他们对新例题的陌生感。
(五)精心设计练习。
练习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巩固知识的重要活动,不一定限制于传统的书面形式。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反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之下,采取实践与书面相结合的形式,层次上深入浅出,从而达到巩固提高所学知识的效果。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