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代臭名昭著的人民公敌,留下四个大字被沿用百年,如今随处可见

(2019-09-17 23:23:33)
标签:

宋朝

道教

明朝

清朝

分类: 历史

 

文/小城讲历史

纵览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当中华大地被强敌入侵,陷入危险境地之时,我们这个民族便会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后继,共赴国难,只为给国家民族求生存,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可歌可泣、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也总会有这么一小撮人,弃民族大义于不顾,勾结外敌,成为人民公敌,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博学多才之人。

提及郑孝胥,估计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甚至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不过如果提起他毕生的追随之人—溥仪,想必大家就再熟悉不过了,郑孝胥的一生都与溥仪密不可分。郑孝胥是福建闽侯人,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中举,早先做过李鸿章幕僚,因其能言善辩且机谋善断,所以深得李鸿章赏识。在李鸿章一手提拔下,郑孝胥可谓是平步青云,年仅31岁便出任清政府驻日书记官,次年又升任总领事。

甲午战争爆发后,郑孝胥回国,先是转投张之洞门下,后又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按察使等职,宣统三年(1911年),一度升迁至湖南布政使的高位。可以说,此时郑孝胥是春风得意,官运亨通,但他却不曾料到,自己的政治命运就要戛然而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清王朝灭亡后,郑孝胥开始以遗老自居,他不仅依旧留着长辫,而且坚持使用宣统年号,拒绝承认民国纪年。

1923年,郑孝胥前往北京,受任内务府大臣,帮助溥仪总理皇宫内务。次年,直奉大战爆发,冯玉祥临阵倒戈,回师北京,废除溥仪帝号,并将其逐出皇宫。

溥仪走投无路,便在郑孝胥协助下,借助日本人之力潜逃至天津。郑孝胥对清朝的愚忠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他一直将自己隐喻为大清朝的再造之人,满心想着复辟,正是在他鼓动之下,溥仪才决定动身前往东北,就任傀儡皇帝。

“伪满洲国”建立之后,郑孝胥身价倍增,就任国务总理兼陆军大臣,从此彻底成为人民公敌。虽然郑孝胥的品行让人不敢恭维,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书法却相当出众,还曾为不少个人与机构题过字。

当时的书法界流传着“北于南郑”的说法,“北于”是指时任国民政府高级官员于右任,而“南郑”则恰恰正是指的郑孝胥。如果单从书法造诣而论,郑孝胥确实颇有成就,他所作之字字势偏长而苍劲有力,是近代书法家中很有个性特点的一位。郑孝胥尤其擅长楷书,早年间研习颜真卿与苏轼,在其中加入个人风格自成一派。郑孝胥的字在当时很受追捧,相传他题一字便可值大洋一千,算得上是一字千金。1908年交通银行成立,就专门请郑孝胥题写了“交通银行”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已经被沿用百年,如今依旧随处可见。

公众号:天地史话(微信号:heluoguangyi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