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在最强大时为何要与盛唐为敌,而不去攻占富有的印度?

标签:
汉朝国宝唐朝 |
在公元七世纪世界上共有三个强大的国家,分别是位于东亚的大唐帝国、位于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帝国(唐朝称之为大食)和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帝国。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青藏高原上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力十足,使得与唐朝同年建立的吐蕃王朝逐渐走出封闭的高原,让藏族社会焕发生机。在吐蕃最强盛的时候也恰恰是当时的盛唐时期,强大的吐蕃还能与盛唐势均力敌,甚至在安史之乱时吐蕃还攻入了唐朝都城长安。但是为何盛极一时的吐蕃要选择与同样强盛的唐朝死磕,而不去攻打离其很近又很富有的印度地区呢?
其实吐蕃也不是没有跟印度打过,在唐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奉命出使天竺国,正好遇到天竺国内大乱时期,戒日王被杀,阿罗那顺篡位。王玄策和随行侍从在大乱中被抢劫,王玄策身边数十名骑兵也被擒,他只得逃亡吐蕃,当时大唐和吐蕃关系很好,吐蕃掌权人松赞干布答应借给王玄策1200精兵,随后王玄策又向尼泊尔借了7000骑兵,再从唐朝各个藩属国征收千余名士兵,勉强凑了一支万人的部队,杀回了天竺。不久就将阿罗那顺活捉。此次战争中吐蕃虽然出兵不多,但也留下了吐蕃攻打印度地区的记载。后来吐蕃为了抢佛陀舍利子也曾出兵天竺,并很快攻下了恒河以北的大片地区,达成军事目标后就撤军了。要知道吐蕃强大时是连长安都能攻下来的,何况是弱小的天竺呢,但是吐蕃最终没有吞并天竺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吐蕃虽然与印度地区相邻,但是中间隔着喜马拉雅山这样一道天然屏障,即使吐蕃要出兵攻打天竺那后勤补给也是个问题,更不要说完全吞并天竺了。
其次印度地区位于南亚次大陆,气候炎热且潮湿,出身于青藏高原的吐蕃人天生耐寒不耐热,适应不了印度地区的气候。而北方的气候相较于印度地区更容易让吐蕃人适应,所以吐蕃经常骚扰唐朝的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
当然强大的吐蕃也看不上印度这块地方,吐蕃两次出兵印度,印度地区的北方诸国都纷纷投降,根本不敢惹这个强大的国家,吐蕃也只是把北印度纳入了势力范围,但是吐蕃自身人口就不多,与印度地区的联系也不多,不太好直接治理印度这些地方,所以只需要他们臣服就行了,占领则得不偿失。加上吐蕃自己四处惹事,把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打了个遍,要面对这两个国家的军事压力,更没精力来管印度地区了。
频繁的战争很快削弱了吐蕃的国力,到了公元九世纪吐蕃的统治已经濒临瓦解,最终吐蕃国内发生暴乱,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起义控制了河西、陇右后归附于唐朝,强大的吐蕃一去不复返,自此以后青藏高原再没有出现过一个强大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