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与马的古往今来

(2018-11-01 21:14: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史
http://s1/large/006YcAfVzy7oRwVLt7r99

    要是有人问起你,“在你记忆里,你印象最深的动物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会这样回答,“是忠实聪明的狗狗,是乖巧可爱的猫咪……”
   这样的回答确实在我们的意料之内。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猫小狗们确实是我们的好伙伴,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了无数的欢乐,陪我们走过了无数孤寂难过的岁月。

    但要是在古代,我们的祖先也是这样想的么?如果你要说是,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那段交通信息都很不发达的岁月里,人们往往会考虑养哪种动物对自己更有价值。
      所以,我们突然就明白了,他们最需要的和最喜欢的是肯定就是马儿了吧。因为马车可以作为先人们出远门最佳的也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因为马儿也可以作为先人们田间劳作的帮手;还因为比较优良的马儿甚至可以作为战马,陪着万千将士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其实在远古时期,因为古人过的是风餐露宿的生活,忍饥挨饿更是经常的事。所以那时的人们也只是把野马当做普通的猎物罢了,至少能暂时解决人类的温饱吧。
       大约到了六千年前,那时华夏文明史还没有真正拉开序幕。某一天,突然有个人有了这样的想法,他非要骑到马背上去玩。哎呀,这一玩可不得了,竟然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至此,马儿才彻底永远活跃在我们的华夏文明史上。
    

   最著名的莫过于伯乐相马的故事,那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甚至成为千古名句。时至今日,仍有人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比作自己的伯乐。可见这段故事影响之深远。
       说起“马背上的国家”,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这个光荣称号的创始人便是鼎鼎大名的成吉思汗。想当年,从成吉思汗至忽必烈三朝,无数蒙古族将士骑在马背上开疆扩土,最终缔造了伟大的元朝。而元朝也创造了我国封建王朝史上中拥有最大疆域的朝代。
     人们习惯将生活中的路称作马路,在马路上散步称作压马路。可想在曾经马儿替我们祖先跑了多少路啊。
     还有我们经常中新闻中听到的,“xxx 官员因xxx 事刚刚落马了。”所以如今的我们依然用“落马”一词来比喻政府机关人员官场失意。我想他们当时的心情也如同,往日里将军在战场上突然从马背上摔下来一样。只不过将士们即使从马背上摔下来战死,在死后仍然能当个烈士,被后世人所敬仰。而如今某些政府高层因贪污腐败等不良行为导致后半生凄惨度日,那就不值得同情了。
      还有我们生活中所看见或听说的的马扎、马桶、马褂……,这些物品的来历,无一不是因为在漫长的封建时期里,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马的陪伴与帮助。
     虽然在如今科技与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几乎再难看到马儿的身影。也只能从那些小说或影视剧中才能略微了解马儿曾经的英勇与辉煌。但我们还是可以在闲暇之余,去郊外的马场去领略一下马儿的风采。
      其实比起小说或影视剧,古代文字里的马儿才是最真实的。

     比如边塞诗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不正是当时述说马儿与将士们的英勇么。
      还有《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虽然这两句诗中,并无“马”字,但是深入去感受诗中的故事,便会明白,马在古时交通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吧。
        还有《塞翁失马》的故事中,细想塞翁刚开始失去马儿的那种心情,不就正说明了,马对先人们有多重要了吧。
      其实很多诗中都有马的身影,有战场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有生活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还有我们如今所用到的很多成语中,也带有“马”,比如说,“马到功成、千军万马……”
      而且我们从上述可以看出,一直以来,马给人的一直都是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正面精神。如今,又以“千里马”比作人才、能力的象征。

   我想不管现在与未来,我们的生活会有多么辉煌,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那些曾经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先人与马儿们。没有他们曾经在战场中的浴血奋战,也许我们如今的多民族国家就不会存在。
   如果没有它们帮助先人们行万里路,我们的文明史也许就不会发展的这么好。也许我们到今天还得依靠步行吧。
   所以,即使现在马儿已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我们仍然应该去喜爱他们,认可它们,善待他们。争取为它们塑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暮秋有感
后一篇:北方的初冬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