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秋月亭
秋月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51
  • 关注人气: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比例与反比例》总复习教学设计

(2018-05-20 09:12:19)
分类: 教育教学

正比例与反比例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8385页《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
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  
  1.
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

表格、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1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
、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一)比的知识:  
      1.
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  
      2.
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
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出示:ab=( ( )=(  )÷(  )(b0)教师问:  
    1.
你会填写这个的等式吗?学生填好后,再问: 
    2.
你的根据是什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3.
那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呢?  
    4.  b
为什么不能等于0?小组议一议,再交流。  
    5.  
谁来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谁来说说?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填空:( ( )=(  )÷(  )=(  )(  )(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  
   
(三)比例尺的知识  
     
什么是比例尺?  
    
(四)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  
    
1 小组合作:把有关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成知识网络图。  
    
2  班内交流,全班分享  
    
3 全班同学进行优化, 形成知识网络图。  
     
变化的量---正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反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图形的放缩---比例尺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
 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 同桌交流  
       3
)全班交流   
      a
自然语言 列表 画图  关系式  
     2
 举出生活中正、反比例的例子  
     3
 完成课本84页巩固与应用  
    
独立完成,班内交流。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判断并说明理由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 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  
    
3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4 一个数与它的倒数。  
    
五、完成后班内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

   比例、应用

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 
   
本课时有以下特点:1、抓住复习起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讨论复习,既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查漏补缺。2、借助表格的方式来整理复习,更直观地体会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和不同之处。3、能整合所有的知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