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运算的意义》教学设计

(2018-05-21 15:02:25)
分类: 教育教学

数的运算

1、运算的意义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感受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复习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http://s8/mw690/006Y6v54zy7kypK8jvFf7&690

1. 同桌交流情境“庆祝六一”的预习情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两位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装饰教室还需要折多少只纸鹤?

一共需要多少钱?

扎礼品盒、蝴蝶结分别需要用多少米彩带?

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使用了哪些运算?

2.这些知识在我们脑中比较零散,不便于记忆和运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

3.全班交流,展示。每个同学整理完后,先在小组讨论、交流,再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四则运算、关系 、意义、各部分之间关系

加法: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乘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所学的所有的运算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搞清楚各种运算的意义。

4.师生总结。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课本第71页第1题。

http://s3/mw690/006Y6v54zy7kypNTnKG62&690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四则运算的意义。

 

2. 课本第71页第2题。

http://s4/mw690/006Y6v54zy7kypQCxoLf3&690

先让学生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答后再说说解答过程。

 

3. 课本第71页第3题。

http://s4/mw690/006Y6v54zy7kypTiCav63&690

独立解答后再说说解答过程。

 

4. 课本第71页第4题。

http://s9/mw690/006Y6v54zy7kypY04fS08&690

让学生自己给算式找出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评。

1.想一想,填一填。

158 58 58 58 = )×( 

2)根据2516÷6837,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2516÷37=(  68×37=(  25.16÷0.37=( 

3)在( )内填入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据:

 0.43 1000430 2.46×( )=24.6

 12.5 1000.125 0.03×( )=30

  )×0.3×8.5464×125=( )×8×125

2. 20085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为支援地震灾区,实验小学开展了献爱心活动。

1)五、六年级学生各捐款多少元?

2)五年级学生捐款数是四年级的几倍?

3)六年级学生捐款数正好是三年级的8倍,三年级学生捐款多少元?

4)全校教师捐款比六年级的3倍多80元,全校教师共捐款多少元?

5)如果全校共有2000人比六年级的6倍少200个人,六年级有多少人?

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不要让学生养成简单模仿的习惯,要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交流、评价。

五、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感受?

2. 课外延伸。两个数相除,商94,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和等于867,求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运算的意义

  加数+加数=

  被减数-减数=

  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

 

 

教学反思:

  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可能出现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师这时候应该鼓励,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板块很重要,但是本课不提前学习,后面的课有专门的训练和讲解,因此,本课出现了方程应鼓励为主要同时孩子们用更多的方法完成解决问题,这样避免偏离本课的重点了,本课侧重用画图等多种算式方法解决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