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朱利安·劳埃德·韦伯《最受欢迎的大提琴协奏曲》2CD.1998[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大提琴文化乐评 |
分类: 西洋弦乐(小提琴大提琴吉他) |
专辑名称:Favourite Cello Concertos
大提琴家:朱利安·劳埃德·韦伯(Julian Lloyd Webber)
管风琴家:约翰·伯奇(John Birch)
演奏乐团:捷克爱乐乐团(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英国室内乐团(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皇家爱乐乐团(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圣马丁室内乐团(Academy of
St.Martin in the Fields)
指挥家:瓦茨拉夫·纽曼(Vaclav Neumann)、尼古拉斯·克劳伯里(Nicholas
Cleobury)、马克西姆·肖斯塔科维奇(Maxim Shostakovich)、杨·巴斯卡·托特里耶(Yan Pascal
Tortelier)、内维尔·马里纳(Neville Marriner)、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大提琴
录音时间:1984年3月、1985年7月、1986年4月、1990年2月、1991年9月、1994年1月、伦敦;1988年9月、布拉格
发行公司:Philips
唱片版本:德国版
唱片编号:462 505-2
Webber.-.Favourite.Cello.Concertos.cd1.zip:
https://url93.ctfile.com/f/12622393-1043332525-f4c8d8?p=626386
Webber.-.Favourite.Cello.Concertos.cd2.zip:
https://url93.ctfile.com/f/12622393-1043332537-3e7810?p=626386
(访问密码: 626386)
专辑介绍:
这张双CD专辑是英国大提琴家朱利安·劳埃德·韦伯与几支著名管弦乐团合作,演奏的几部大提琴协奏曲。
==========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4,作于1894-1895年,为大提琴家哈努斯·维汉而作。此曲不但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少数几部广受世人喜爱的大提琴协奏曲杰作之一。
第一乐章,快板,b小调,奏鸣曲式。在低音弦乐伴奏下,由单簧管奏出第一主题,逐渐加上弦乐及其它木管乐器,合奏予以反复。然后圆号表现五音音阶优美的第二主题。呈示部的核心部分为主奏大提琴奏半带即兴性的第一主题,将其动机作华彩发展,经过颤音之后的跳跃的快速音群。在高音域奏出主题变形后,表现柔美的第二主题。发展部以持续D音上第一主题的变形开始,其动机由各种不同乐器作巧妙发展。主奏大提琴以变形的表现再变形第一主题,长笛与双簧管接替,大提琴发展成华彩,最后变成八度青程的技巧化快速音群,以上行半音阶告终。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慢板,3段体,G大调,是一首乡愁之歌。这部大提琴协奏曲完成之后,恰逢妻妹约瑟菲娜死亡。约瑟菲娜曾是德沃夏克爱恋的对象,为她的死,德沃夏克特意在这个乐章的中段加上了约瑟菲娜最喜爱的歌曲《独自一人》的旋律,以此旋律作为这个乐章的第二主题。
第三乐章,中庸的快板,b小调,自由的回旋曲式。这个乐章巧妙地运用了黑人灵歌旋律与波西米亚民间舞曲节奏的结合。在低音弦乐以持续升F音所刻划出的节奏上,由圆号奏出主要主题动机,然后在其它乐器上予以一一发展。大提琴独奏深入展开乐念,发展成咏叹性的旋律。此乐章的第一副主题为稍减慢速度、由断续性乐句组成的优雅主题,而第二副主题是G大调中板,有民歌的色彩。尾奏从行板,单簧管奏出第一乐章开头动机后,圆号承接,转为庄严的行板;然后增加音量与速度,以生动的快板的合奏推向高潮结束。
==========
圣-桑《天鹅》,作于1886年。此曲是室内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的第十三首,是圣-桑在世时这套组曲中唯一愿意公开的曲子,被视作圣-桑的代表作品。这首《天鹅》是整套组曲中最受欢迎的和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圣-桑的不象其他的乐曲意在模仿和嘲弄(《动物狂欢节》里的大部分曲目都是带有嘲讽性质的,包括一些过去和当时的作曲家的作品,甚至连圣-桑自己的也有),而是刻意寻求表现天鹅本身固有的美和人们对它所作的美学评价。因此,它的主要旋律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但这样的轻描淡写却比华美的辞藻更适合于天鹅本身,也显得更加一往情深。
==========
《g小调柔板》是意大利音乐学者兼作曲家雷莫·贾佐托创作的乐曲,于1958年出版。此曲是一首广为人所熟识的古典音乐作品,曾在多出电影、广告或电视剧中所配乐。可是,此曲的“身世”更耐人寻味,因为它多年来都被作曲家包装为巴洛克时期作曲家阿尔比诺尼的作品。直至贾佐托死后,后人在他的个人书写纪录中,才找到他假借前人之名的证据。
==========
舒曼《梦幻曲》作于1838年。此曲是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第七首,也是其中最精彩迷人的一首。乐曲节奏缓慢平稳,旋律起伏均匀,细腻动人,在丰满温和的和弦衬托下,渗透着梦境般静谧甜美的诗意,把人们带入梦幻境界。
==========
柴科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作品33,为大提琴独奏乐队伴奏而作,作于1876年,题献给大提琴家菲岑哈根。“洛可可风格”是17-18世纪欧洲建筑史上出现的一种富于曲线和豪华气派的艺术形式。不言而喻这首杰出的大提琴曲正体现了那一种豪华优美艺术风格。此曲1877年11月30日在莫斯科首演,受到广泛好评。柴科夫斯基曾把它称作自己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全曲由引子、主题和八段变奏组成。引子:适中的中板,A大调,2/4拍子;主题:朴素的中板,A大调,2/4拍子,旋律轻快而具古风;八段变奏通过各种手法充分地展示大提琴的性能和复杂高超的技巧。
==========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作于1899年。此曲是他的歌剧《萨旦王的故事》第三幕第一场中,描述王子变化为大黄蜂攻击两个反派角色的情形时的配乐。这首风格诙谐的管弦乐曲由于旋律极快,令人感受到四射的激情、澎湃的热力和那种无处不在的节奏感,成为音乐会中经常演奏的名曲。
==========
圣-桑《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品33,完成于1872年。此曲是圣-桑最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共分三部分,采用整体合并成一个乐章,让各部分不间断地继续的形式。此曲小巧玲珑,充满了轻快明朗的法国风味,尤其是闪耀着机智的第二部分显得格外优美。由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所奏出的丰富的和弦,可以说是圣-桑的特长之一,这在乐曲中也有十分鲜明的表现。这些使得这部乐曲历久不衰,至今仍被世人喜爱,并经常出现在各种演奏会的曲目中。
第一部分,不太快的快板,2/2拍,奏鸣曲式。呈示部一开始就由主奏大提琴奏出运动的第一主题,热情而激动。第二主题广阔而具有歌唱性,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乐曲在威武雄壮、力度鲜明的变化之后,于晶莹剔透的旋律流动中结束。
第二部分,活跃的稍快板,降B大调,3/4拍,短小的诙谐曲形式。音乐开始时,由装上弱音器的弦乐器群以模仿古典性的轻快气氛奏出主题,声音若隐若现,仿佛来自远方。中间的独奏华彩乐段优雅而富于诗意。结尾以颤音再次引起诙谐轻快的旋律。
第三部分,不太快的快板,2/2拍。音乐的主题非常充实而优美,主奏大提琴奏起独白性的音阶式的音型,浑厚而宽广。乐队重复之后,大提琴又重复四次,表现出了极高的技巧。
==========
福雷《悲歌》作品24,作于1880年。这首悲伤而优美的曲子展现了福雷温暖而深情的作曲风格。此曲以其复杂的和声和细腻的旋律而著名,既能展示大提琴的表现力,又充满浪漫主义的情感。
==========
古诺《圣母颂》作于1853年。此曲是古诺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6)的前奏曲部分,与自己歌曲的旋律相结合而成,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可谓巧夺天工。歌曲开始的前奏,采用了六连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种感情上的起伏,歌曲旋律优美、舒展、动人,感情委婉、真挚、感人至深,歌曲里的临时变化音、装饰音和三连音运用得特别巧妙,恰到好处,使歌曲新颖不俗,独具魅力。当歌曲唱到第八小节,出现了感情的高潮,然后逐渐平静下来,轻声呼唤圣母的名字。
最后,全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
圣-桑《热情的快板》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作品43,作于1884年。此曲以炫技为主,是难得一见的大提琴佳作之一。
==========
埃尔加《d小调浪漫曲》作品62,此曲带有一种“唯美、浪漫、诗意”的内在音乐意蕴。
==========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85,完成于1919年。此曲是埃尔加倾毕生之力创作的大型管弦乐作品,是献给去世妻子的安魂曲和自己的“天鹅之歌”。整部作品情感起伏很大,同时又充满哲思、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演奏难度很大。
第一乐章,有着极深沈而有力的大提琴歌咏,木管和弦乐组迅速衔接,把音乐稳定在易于抒情和娓娓道来的气氛中。大提琴沈思良久,还是由乐队打开了这个凄美的主题,在二者的应答中,音乐走向壮美和坚决。中段另一个主题发展着,大提琴由寥落寂寞而步入曙光一般明亮和优美的音响,音乐在略微宽松一些后,回归的第一主题又增添了惆怅的色彩。
第二乐章,由问讯式的拨奏开始,管弦乐则恣意营造着强烈的对比。大提琴变得踌躇,仿佛面对现实,自己却遇到了极大的困窘。主题动机一次次唿唤,尽显苍凉和锲而不舍,终于在许久之后快而振奋的呈现了这个主题。在疾风冷雨般令人紧张的气氛里,音乐找到一个象征希望的旋律穿梭其中,支撑这个大提琴急速的脚步直到痛快的结尾。
第三乐章,仿佛故事即将有了结果,温和的大提琴旋律在弦乐陪衬下无比自在的送出,起伏里浸透着绵绵的感激和希冀。随着弦乐增强,音乐又笼罩着忧伤和浓情的反思似的情绪。算起来前面两个简洁的乐章,却积累了如此之多的心绪,积累在这个倍感亲切的乐章里,仿佛要送出“无比珍惜现在”的意味。于是弦乐和大提琴又归于谐和、丰满,一同送出抒情的结尾。
第四乐章,由那再度凛冽和伤悲的主题引领,极为恢弘的音响预示着音乐又已离开了“小我”的世界。大提琴依然代表着主角,徜徉在缤纷又茫然的乐幕里。回旋曲之主题一次次勐烈的回响,像是被强加的命运,又像是不屈的前程……大提琴在这当中跋涉、休憩、歌唱,延伸着好长好长的旋律线条,仿佛已经不在意那风雨、辉煌,沈寂与喧嚣。结尾处,开篇的大提琴歌咏又再出现,一个做弄人的轮回,一个永远写不完的音乐。
专辑曲目:
cd1
01. Dvorak /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 - 1.
Allegro
02. Dvorak /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 - 2. Adagio ma
non troppo
03. Dvorak /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 - 3. Finale.
Allegro moderato
04. Saint-Saens / Le carnval des animaux: Le cygne
05. Albinoni / Adagio in g minor
06.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15: Traumerei
07. J.S.Bach / Cantata BMV147: Choral: Jesus bleibet meine
Freude
08. Tchaikovsky /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33
09. Rimsky-Korsakov / The Tale of Tsar Saltan: The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cd2
01. Saint-Saens / Cello Concerto No.1 in a minor Op.33 -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02. Faure / Elegie Op.24: Molto Allegro
03. Gounod / Ave Maria
04. Saint-Saens / Allegro appassionato Op.43
05. Elgar / Romance in d minor Op.62
06. Elgar / Une idylle Op.4 No.1
07. Elgar /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 - 1. Adagio -
Moderato
08. Elgar /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 - 2. Lento -
Allegro molto
09. Elgar /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 - 3. Adagio
10. Elgar /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 - 4. Alleg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