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卡拉扬《比才·卡门(全剧)》3CD.2015[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歌剧文化乐评 |
分类: 歌剧、舞剧、合唱、声乐 |
专辑名称:Bizet:Carmen
女高音歌唱家:安娜斯·巴尔莎(Agnes Baltsa)
合唱团:巴黎歌剧院合唱团(Choeur de l’Opera de
Paris)、舍恩贝格男童合唱团(Schoneberger Sangerknaben)
演奏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歌剧
录音时间:1983年11月17日
发行公司:DGG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0289410088246
01.Karajan.-.Bizet.Carmen.cd1.zip:
https://url93.ctfile.com/f/12622393-1026524050-d38b06?p=626386
01.Karajan.-.Bizet.Carmen.cd2.zip:
https://url93.ctfile.com/f/12622393-1026524149-0edab9?p=626386
01.Karajan.-.Bizet.Carmen.cd3.zip:
https://url93.ctfile.com/f/12622393-1026526720-f6fb27?p=626386
(访问密码: 626386)
专辑介绍:
这张3CD专辑收录了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与女高音歌唱家安娜斯·巴尔莎、巴黎歌剧院合唱团、舍恩贝格男童合唱团合作,演唱比才的歌剧《卡门》。恐怕不怎么喜欢音乐的人也知道一点比才的《卡门》。起码是有心无心地听到过《卡门》的某些段落,“序曲”、“哈巴涅拉”、“斗牛士之歌”等等。这些都已经是世人最最耳熟的曲调,喜不喜欢都会哼了。《卡门》刚上演时受到冷落,而开始有点走红起来,比才又离开了人世。天才背运,比才不是头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不管怎么说,《卡门》称得上是所有歌剧中最最引人人胜的一部。它的音乐朗朗动听,多姿多彩,并且始终充满着活力,火热,泼辣,风骚诱人。二重唱“花之歌”可谓一往深情,缠绵而甜美,甚至卡门唱的那些耍赖、撒野的曲调也都迷人极了。说到这版录音,巴尔莎演唱的卡门,有那火辣劲儿,撒野撒得很够味儿。这张有巴尔莎、卡雷拉斯、范·达姆等明星加盟的版本是卡拉扬指挥艺术的代表作。
==========
四幕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它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该剧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她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她而被捕入狱,出狱后又加入了她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然而后来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人们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匕首下。
该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
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开路。孩子们在轻快的2/4拍子,d小调上,唱着笛鼓进行曲《我们和士兵在一起》。在这一幕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此曲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还是这一幕中,卡门在引诱唐·豪塞时,又唱出另一个著名的咏叹调,是一首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
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
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也十分有名,选自第二幕中
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第二幕中还有一段吉普赛风格的音乐,表现的是两个吉普赛女郎在酒店跳舞时纵情欢乐的场面,跳跃性的节奏和隐约的人声烘托出酒店里喧闹的气氛。
第二幕中著名的《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唱的一首歌曲。这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第二幕与第三幕之间的间奏曲是一段轻柔、优美的旋律,长笛与竖琴交相辉映,饱含脉脉的温情。
第四幕的结尾,正像柴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当我看这最后一场时,总是不能止住泪水,一方面是观众看见斗牛士时的狂呼,另一方面却是两个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尾,这两个人不幸的命运使他们历尽辛酸之后还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剧中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西班牙风格舞曲“阿拉贡”,也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出的曲目。
《卡门》的音乐热情、狂野,令人着魔,其中《哈巴奈拉舞曲》、《塞吉迪亚舞曲》、《阿拉贡舞曲》、《吉普赛之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旋律,高潮迭起,撼人心魄。当时比才受到了法国相异习俗的影响,他笔下的卡门与梅里美小说原着已经有了不少区别,他所刻画的歌剧人物总是与地方民族风格的模仿紧密相连的。在刻画人物方面,他运用了纯粹的西班牙风格的音调、节奏来刻画主人公这个热情坦率、酷爱自由、敢做敢当的吉普赛女郎,并专为卡门设计的“哈巴涅拉”、突出响板节奏的“赛吉迪亚舞曲”或欢快撒脱的“吉普赛歌曲”,以及卡门每次出场时,无论是与霍塞女伴的对话还是重唱都是一系列集聚民族特色的片断。
歌剧的重要环节还贯穿了西班牙典型的“斗牛士”和与之相配的风格性歌曲。这使得歌剧情境更加真实,色调更加浓艳和丰富多彩。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具有独特的力、强烈的戏剧真实性的音乐戏剧作品,其抒情的部分散发着一种轻柔温和的感伤情绪。这里没有任何人为的造作的东西,一切都是带着粗犷的力量和天然性表现出来的。音乐紧凑而爽朗,带着炽热的南国气质,吸引力极强。
总之,因比才的改革,使得法国的歌剧更加有力、热烈而且戏剧化,在世界的舞台艺术中也占据一重要席位。尤其他能够将人性的善恶与冲突描绘得真实贴切,对后辈写实派颇具影响力。而《卡门》粗犷的自然美,充满了强烈的民间特点,热情、奔放、独具特色的音乐,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卡门》不但对法国歌剧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直接促进了19世纪末真实主义歌剧的兴起。
专辑曲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