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卡拉扬《贝多芬·第八、第九交响曲》2CD.2013[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交响乐文化乐评 |
分类: 交响乐、室内乐、管弦乐 |
专辑名称:Beethoven: Symphonies No.8 & 9
歌唱家:Anna Tomowa-Sintow(女高音)、Agnes Baltsa(女中音)、Werner
Krenn(男高音)、Jose van Dam(男低音)
合唱团:维也纳歌唱协会合唱团(Wiener Singverein)
演奏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录音时间:1977
发行公司:DGG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2707109
CD52a.Karajan.-.Beethoven.Symphonies.No.8.&.9.zip:
https://url93.ctfile.com/f/12622393-1011563203-c0a8df?p=626386
CD52b.Karajan.-.Beethoven.Symphonies.No.8.&.9.zip:
https://url93.ctfile.com/f/12622393-1011563263-b7dd8b?p=626386
(访问密码: 626386)
专辑介绍:
这张双CD专辑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第八、第九交响曲》。这个1977年的录音版本,相较1963年的录音更加平衡圆熟,细节上更值得玩味,卡拉扬对贝多芬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整体把握和细节推敲上也更加精细。
==========
《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完成于1812年10月。此曲洋溢着一种复古气息,从中可以感觉到早期莫扎特、海顿交响作品中蕴含的古典韵味,缺少了贝多芬一贯以来突出的个性旋律,并且很多乐评人评价这是贝多芬的倒退。但是很多人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让人愉快的优秀交响曲,其间充满了智巧、幽默的成分。
第一乐章,富有生气的快板。交响曲以一个十分可人的工整而对称的短小主题开始。初听起来,它像是出自十八世纪晚期的那些写轻松愉快交响曲作家的创作室。在这里,贝多芬好像又暂时地回到过去的洛可可式的雅致中去。但这彬彬有礼的一躬还没有鞠完,他就忘掉身上的化装舞会服装,又拿出老样子,大摇大摆地走来。这导致他很快地进入第二个主题;这里,他迟疑一下,好像又在和旧的古典公式开玩笑。他就是这样继续地走,品尝着每一次前进的步态,每一次音乐的变化。对这些,他都用卓越的熟练技巧和机智加以处理。他把主题一分为二,在不同的乐器上加以发展,构成小型的交响高潮。开头素材的再现和活力充沛的尾声在意想不到的文静幽默中结束。
第二乐章,诙谐的小快板。虽然速度较快,却担当该交响曲中“慢乐章”的角色,尽管并非传统的那样抒情而富有歌唱性。该乐章情绪轻松幽默,速度相对一般慢乐章而言也较快。与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一样,此乐章以一个6-4和弦开头,但更多的是起到玩笑一样的效果。在传统的慢板乐章的地方.贝多芬写了一首可爱而短小的Allegretto
scherzando。后来,它用这个主题即兴写了一首开玩笑的轮唱曲:“答,答,答,我亲爱的玛扎尔,愿你生活的好.很好很好……”。“答,答,答”,在木管上这种整齐的响声就是指节拍机。然而,该论点一直受到争议。节拍器一般的机械节奏已经被海顿在其第101交响曲“钟”中模仿,贝多芬或许得到了类似的灵感,对新节拍器有所加快的节奏进行调侃。第二主题有一极为迅速的六十四音符动机,也许与一个有些故障的节拍器发出的声音相仿。该动机在尾声末部再次由乐队齐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在当时已经过时的体裁(贝多芬的第十六钢琴奏鸣曲中,也有类似的小步舞曲出现)。但该小步舞曲和十八世纪的模范并不大相同,它留有一种有些沙哑、粗鲁的节奏,以及强烈的力量和对比。例如,在起拍之后紧接着的五拍上,贝多芬指示有"sf"的字样(突强);使得这个开头产生和整部作曲相协调的游戏、调侃意味。据说,开头圆号声的灵感,来自贝多芬对于特普利采航船上号角声的回忆。小步舞曲主题源于奥地利民歌旋律,但经过了精妙的处理;不过依然使得效果有些民间化,而非纯粹的维也纳宫廷沙龙风格。该乐章由三段曲式写成,中间有一段平和安适的三声中部,与前后舞曲形成鲜明对比。三声中部包括一段享有盛名的圆号与单簧管独奏片断。斯特拉文斯基曾赞扬贝多芬在此处的配器是“无与伦比的乐思”。
第四乐章,虽然标注是“活泼的快板”,但通常演奏到急板的地步。曲式为奏鸣回旋曲式,开头的材料再现了三次:发展部开头、再现部开头,以及尾声一半处。定音鼓在此乐章内有八度的演奏,这在当时是十分不寻常的。与第一乐章类似,该乐章中的第二主题在呈示部中处于错误的调性(属调),直到再现部中才回归到主调。第四乐章尾声中,定音鼓将弦乐部的旋律“敲击”下了一个半音,使之回归到F大调。贝多芬在此乐章中更加强调了对比性,许多乐句都十分出乎意料,使得柏辽兹感到非常困惑。他认为这个末乐章“非常奇特”,并称贝多芬对于既有条框的冲击力是惊人的。该乐章的尾声十分重要,在贝多芬所有作品中亦有显著地位。霍普金斯认为其水准使得它简直不应当被称为“尾声”。其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点:在呈示部和发展部中频繁打断主题的不和谐升C音,至此得到了解答,它成为了升f小调属和弦的根音,并带领主题在此调上强力重现。另一处是在几小节之后的模进,定音鼓似乎将旋律向下“敲击”了一个半音,使之回归到F大调。全曲在华丽热烈的主调和弦乐段中结束。
==========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作品125,作于1819至1824年间。因为此曲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这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该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雷鸣般的掌声竟达五次之多。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
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
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专辑曲目:
cd1
01. 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 - 1. Allegro vivace e con
brio
02. 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 - 2. Allegretto
scherzando
03. 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 - 3. Tempo di
Menuetto
04. 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 - 4. Allegro vivace
cd2
01.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02.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2. Molto vivace
03.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3.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04.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4. Presto - Allegro
assai -
05.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5. Presto - Rezitativ -
O Freunde nicht diese 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