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典音乐】卡拉扬《首次录音(3)》2006[FLAC+CUE/整轨]

(2023-11-18 21:27:20)
标签:

无损音乐

古典音乐

管弦乐

文化

乐评

分类: 交响乐、室内乐、管弦乐
专辑名称:The First Recordings cd3
演奏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录音时间:1940-1942、柏林
发行公司:DGG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423 528-2

【古典音乐】卡拉扬《首次录音(3)》2006[FLAC+CUE/整轨]

Karajan.-.The.First.Recordings.cd3.zip:

https://url93.ctfile.com/f/12622393-976471144-eee585?p=626386

(访问密码: 626386)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德沃夏克、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这是卡拉扬早期的录音,非常珍贵的版本。

==========
约翰·施特劳斯《蝙蝠序曲》作于1847年春天。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A大调,活泼的快板,2/2拍子。在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双簧管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一开始就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这一旋律选自第三幕中埃森斯坦的咏叹调主题。

序曲的第一部分为小快板,2/4拍子,A大调转D大调。华丽、流畅的主题成功地揭示出全剧的喜剧内容。

序曲的第二部分是整个序曲的中心,具有施特劳斯所拿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集中体现了施特劳斯音乐的特色。圆舞曲节奏,G大调,3/4拍。欢快而有力的圆舞曲主题,选自歌剧第二幕终场前舞蹈场面的配乐。

序曲的第三部分转为行板,G大调,3/4拍子。这一部分选自歌剧第一幕中的三重唱《只剩下我留在家里》,曲调略带哀婉动人的色彩,轻盈而舒缓。

序曲的最后一个部分是波尔卡舞曲的形式。经过前面几个主题的反复,全曲在一片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
圆舞曲《艺术家生涯》作品316,这是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几首圆舞曲中的一首,作于1867年,同年2月在维也纳艺术家协会“黄昏的明星”主办的舞会上首演。乐曲的标题可能与此曲题献给艺术家协会有关。全曲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分成两大段落,开头的段落在C大调上,先由一支双簧管奏出第一圆舞曲(A)段的旋律片断。由于是在徐缓的行板速度上,在弦乐柔和的音响衬托下轻轻地呈现出来的,因此显得格外恬静、优美。接着由单簧管用二重唱的形式插入第四圆舞曲(B)段的主要音调,然后再现第一圆舞曲(A)段一开头的音调,构成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序奏后半个段落转入圆舞曲速度,发出A大调的声响,由小提琴和双簧管先后奏出了第三圆舞曲(B)段开头的活跃的音调,然后突出圆舞曲节奏,使序曲部分有力地告一段落。

第一圆舞曲和其他几个小圆舞曲一样,都用二部曲式组成。在高音区上呈示的第一圆舞曲(A)段的抒情旋律,给人留下的印象较深。(B)段的旋律主要由第一小提琴在中音区演奏,比较活跃,也异常流畅,并与(A)段形成对比。

第二圆舞曲在C大调上,在强调同音反复进行后,落音落在近处的上方或下方的音级上。这是(A)段旋律的主要特点。在比较安详的(A)段旋律的衬托下,(B)段的旋律就显得格外柔美而婉转动听了。

第三圆舞曲在下属调的F大调上,如果不重奏一遍的话,它总共只有三十二小节,是全曲中最短的小圆舞曲;而且其中的(A)段和(B)段一气呵成。甚至可以说,(B)段和(A)段的变奏,它保持了(A)段的结构骨架和节奏型特点。从音乐上来说,它也是(A)段的继续,不过变得更加丰满了。

第四圆舞曲回到C大调上,它的(A)段欢快、纯朴,带有民间兰德勒舞曲的气质。在这里不断出现的向上方六度音跳进的音调,也是约翰·施特劳斯前辈圆舞曲作曲家兰纳喜欢用的。在序奏和结尾中都出现的(B)段开头的音调优柔而甜美。

第五圆舞曲再次转到下属调F大调上。(A)段比较活泼,(B)段的旋律与第三圆舞曲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主要表现在开头的音调以及重用七级音(7)上。总的来说,这首小圆舞曲也比较简短,音乐也没有以更大的起伏来造成声势,这可能跟后面要出现庞大的结尾有关。

尾声长达156小节,颇有气势。在这里,先是再现第三圆舞曲(A)段。它好像是在舞蹈气氛中回顾往事那样,将其他几个圆舞曲也都加以再现,最后则完整地再现第一圆舞曲(A)来结束全曲。

==========
约翰·施特劳斯《皇帝圆舞曲》作品437,作于1889年秋,同年10月在柏林王宫庭园舞厅由作者亲自指挥进行首次演出。当时约翰·施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乐长,曾创作两首以皇帝为题材的圆舞曲,另一首是为庆贺奥皇即位40周年而作的《皇帝庆典圆舞曲》(Op.434),写于1888年。而本首《皇帝圆舞曲》以华丽的旋律、典雅的风格胜过前者,且广为流传。乐曲采用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四首小圆舞曲和结束部构成,其中序奏部分为带结尾的三部曲式,规模较大,有独立的音乐形象,采用了并非圆舞曲节奏的2/2拍子。整个乐曲给人以端庄严肃、富丽堂皇的感觉。
 
序奏本身独立成章,C大调,2/2拍子,为带结尾的三部曲式。乐曲开始先呈示出具有典礼进行曲特点的段落,它以从容的速度出现,庄重而具有进行曲风格。序奏部分开始,乐队以从容不迫的速度奏出具有典礼进行曲特点的音乐,仿佛是在舞会正式开始之前,人们纷纷步入舞池时的情景。简短的中间部采用第一小圆舞曲。序奏的最后,出现了富于男性特点的大提琴独奏旋律,极为抒情、优美,正是后来的第一圆舞曲主题的变奏形式,使人联想到男士们邀舞的场面。
 
第一圆舞曲为C大调,由对比性的二部曲式组成。两个主题充分体现了全曲的基调:第一主题徐缓、舒展,具有浓厚的典礼色彩,以大跳音程为主的旋律如波浪起伏奔涌,它的主要音调在序奏中已出现,人们认为这是上了年纪的主宾起舞的场面;第二主题热情活跃,这一主题使乐曲情绪渐渐生动,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喻示着参加舞会的人们都开始翩翩起舞。在三小节的过渡之后,两个主题都反复了一遍。
 
第二圆舞曲采用降A大调,二部曲式。流畅的旋律充分地体现出了施特劳斯圆舞曲所独具的特色。第一主题舒缓平静,温情脉脉;第二主题顿挫跳跃,活泼而富于生气。
 
第三圆舞曲又转回C大调,采用二部曲式。第一主题突出附点节奏,流畅而明澈,富有弹性;由管乐和大提琴奏出的第二主题端庄稳重,富于男性气质,表现了富丽堂皇的气氛,将乐曲推向了高潮。
 
第四圆舞曲为F大调,带有再现的三部曲式。活跃华丽的主题继续表现盛大的舞蹈场面。第一主题以短促的八分音符使乐曲显得活泼而又诙谐;第二主题以悠扬舒展性格与前后形成对比。
 
结束部首先再现第一、第三小圆舞曲,接着,在热闹的舞蹈氛围中忽然放慢速度,随后在宁静的意境中再现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最后在三拍子的圆舞曲速度上,用整个乐队强烈的全奏结束全曲,形成热烈的气氛。

【古典音乐】卡拉扬《首次录音(3)》2006[FLAC+CUE/整轨]

专辑曲目:
01. Dvorak /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Op.95 'From The New World' - 1. Adagio - Allegro molto
02. Dvorak /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Op.95 'From The New World' - 2. Largo
03. Dvorak /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Op.95 'From The New World' - 3. Scherzo (Molto vivace)
04. Dvorak /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Op.95 'From The New World' - 4. Allegro con fuoco
05. Johann Strauss /  'Die Fledermaus' Overture
06. Johann Strauss / Kunstlerleben Op.316
07. Johann Strauss / Kaiserwalzer Op.43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