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陈燮阳《柴科夫斯基-曼弗雷德交响曲》2015[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交响乐文化乐评 |
分类: 交响乐、室内乐、管弦乐 |
专辑名称:Tchaikovsky Manfred Symphony
演奏乐团:上海交响乐团
指挥:陈燮阳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发行时间:2015
发行公司: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
唱片编号:CD15163-5
陈燮阳.-.Tchaikovsky.Manfred.Symphony.zip:
https://url93.ctfile.com/f/12622393-669211876-7889eb?p=626386
(访问密码: 626386)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陈燮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奏柴科夫斯基《曼弗雷德交响曲》、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流浪音乐家舞曲》。
=======================
柴科夫斯基《曼弗雷德交响曲》作品58,完成于1885年。此曲是根据拜伦(Lord
Byron)的同名长诗谱写的。饱受痛苦和反叛的曼弗雷德形象是整个作品的中心主轴:曼弗雷德悲剧的主题在交响曲各个乐章贯穿发展着。
第一乐章的引子是交响曲的基本主题,是一幅曼弗雷德的心理画像,也是整部交响曲最主要的一部分。阿斯塔尔塔(Astarte)是柴科夫斯基所寻求的“高尚的、光明的人物形像”,这是幸福的象征,也是所渴望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能找到的,主题时隐时现,逐渐形成一个抒情诚挚的旋律。他的尾声是悲剧性的,具有“葬礼进行曲”的性质。
第二乐章,轻快而有活力的谐谑曲。作曲家拟有如下的标题:“阿尔卑斯山的女神,在瀑布水珠的彩虹中,出现于曼弗雷德的面前。”音乐体现了大自然的美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中段如歌的旋律,优美深情十分动人。进入高潮时,出现曼弗雷德主题,仿佛是主人公在回味着人间的悲苦。
第三乐章,“间奏曲”式的行板、活泼轻快的牧歌。作曲家的标题是:“山中居民朴实的、贫困的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景象。”
牧歌的曲调纯朴而富于诗意。紧张而悲剧性的曼弗雷德主题突然打断了如歌的愉块音调,乐队中响起了钟声,又是充满了忧郁和悲伤的影象像在徘徊,牧歌的音调最后愈来愈弱,以至消失在远方。
第四乐章,快板,生动描绘出拜伦长诗中最阴郁和幻想的一个情节:——地狱统治者阿里曼的王国(在长诗中阿里曼是一个寓意的形像。“世界的罪恶”的代表者)。曼弗雷德毫无畏惧地来到这里,他为思念的阿斯塔尔塔而苦恼着,想借助于地狱之神把她召唤来。作曲家的标题是这样的:
“阿里曼的宫殿,地狱的狂欢。曼弗雷德出现于杂乱的狂欢中,呼唤阿斯塔尔塔和她的出现;他被宽恕了;曼弗雷德之死。”
曼弗雷德之死是通过低音声部缓缓奏出中的世纪圣歌《愤怒的日子》来描述的。1831年,自柏辽兹在《幻想交响曲》中首次引用此旋律后,西欧作曲大师们相继效仿,该曲也成了诸多音乐名作中死神的象征。
======================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流浪音乐家舞曲》,改编自四幕歌剧《雪姑娘》配乐《小丑之舞》。此剧是作曲家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改编并谱曲。歌剧讲述了一个民间传奇故事:雪姑娘美丽无双,她的内心原本是一片冰冷,而一旦懂得了爱情,她便会被阳光融化。一天,当她在林中撞见她暗中喜欢的、爱唱歌的小伙子列尔(女中音扮演)与一位姑娘在互诉衷肠时,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这时,她的追求者米兹基尔出现了,于是,她从心底泛起了爱情。太阳放出的光芒将她融化了,米兹基尔痛不欲生,投湖自尽。
专辑曲目:
01. Tchaikovsky / Manfred Symphony Op.58 - 1. Lento lugubre -
Moderato con moto - Andante
[0:15:39.54]
02. Tchaikovsky / Manfred Symphony Op.58 - 2. Vivace con
spirito [0:09:47.44]
03. Tchaikovsky / Manfred Symphony Op.58 - 3. Andante con
moto [0:10:42.39]
04. Tchaikovsky / Manfred Symphony Op.58 - 4. Allegro con
fuoco [0:19:36.13]
05. Rimsky-Korsakov / Dance of the Tumblers (from The Snow
Maiden) [0:05: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