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96,631
  • 关注人气:5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典音乐】伯姆《莫扎特-单簧管、长笛、巴松管协奏曲》1975[FLAC+CUE/整轨]

(2023-06-12 09:52:23)
标签:

无损音乐

古典音乐

管弦乐

文化

乐评

分类: 交响乐、室内乐、管弦乐
专辑名称:Mozart - Clarinet Flute Bassoon Concertos
演奏家:Alfred Prinz(单簧管)、Werner Tripp(长笛)、Dietmar Zeman(巴松管)
协奏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Karl Bohm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录音时间:1974、1975
发行公司:DGG
唱片版本:德国版
唱片编号:457 719-2

【古典音乐】伯姆《莫扎特-单簧管、长笛、巴松管协奏曲》1975[FLAC+CUE/整轨]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卡尔·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与三位著名管乐独奏家合作,演奏莫扎特的《单簧管、长笛、巴松管协奏曲》。其中《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是莫扎特的临终天鹅之歌,普林茨吹奏的音色华丽、奔放,通过伯姆棒下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绎,以丰富的音乐内容,淋漓尽致地将莫扎特的抑郁尽情抒发,勾勒出一幅莫扎特“晚年”心与境的图画。这个录音获得日本《唱片艺术》杂志推荐,《企鹅唱片指南》评鉴三星带花。

专辑中的长笛、巴松管协奏曲都算得上权威版本,特里普的长笛演奏虽不如高威的飘逸迷人,却在纯正与典雅中不失美妙,并不比高威逊色。泽曼的巴松管演奏对节奏与音色把控都属一流。两位独奏家的演绎都能契合莫扎特作品的神韵。

============================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作于1791年10月。此曲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首协奏曲,也是最美妙的一首协奏曲。莫扎特在此曲中里孕育出生气勃勃的感官性气氛,揉合在他晚年创作具有的平静澄澈的情境里,显得优美无比。

第一乐章,快板,A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整个长度超过莫扎特大半的协奏曲。此曲沿袭协奏曲的固有形态,先由乐队呈示主题开始,第一主题由弦乐器引出,接着管乐器加入,然后由主奏单簧管呈示温柔妩媚的第一主题。充分展示出单簧管柔美的音色和力度。

第二乐章,慢板,D大调,3/4拍子,三段歌曲形式。在弦乐器的伴奏下,单簧管平静地奏出了主旋律。这是一首难以言传的忧郁的挽歌,好象天鹅临死前最后的哀鸣。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A大调,6/8拍子。这里一改前面慢板沉重的曲调,显得轻松而有趣,它以音域或节奏的对比造成几分幽默的气氛,在表达欢乐光彩的同时又含有一丝淡淡的哀怨。

============================
《G大调长笛协奏曲》K.313,作于1778年。虽然莫扎特不喜欢长笛这种乐器,创作此曲纯属为了挣钱,筹措从萨尔茨堡到巴黎的一次昂贵的长途职业旅行所急需的款项。但此曲的水平却极高,并且成为此后二百多年来长笛演奏家和听众的艺术享受。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G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在长笛独奏前,我们听到乐队呈示几个主要主题,第一个是最重要的。显然,这就是莫扎特在选用"庄严"来说明速度时心目中的主题。整首协奏曲虽然轻盈优美,开始主题却有某种程度的洛可可的庄严宏伟.独奏长笛接下去演奏时,不满足于单纯按照惯例换个调来呼应那些乐队主题,而且按照典型的莫扎特的路子,穿过关系调e小调领域,用一个似怨似慕、似泣似诉的短句来丰富这一乐章。这一短句迄今犹为长笛专有的主题瑰宝。呈示部一个跳跃的小小的终止音型结束,这个音型毫无显眼夺目之处,直到莫扎特的想象力扑了过去,把它改变成一长段展开部,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几个基本主题的再现由独奏与乐队共同演奏,直到华彩段,这时莫扎特听任独奏者自由炫技。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柔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如歌的慢板乐章为全曲之冠,有浪漫派的惆怅之感,带有加弱音器的弦乐的夜曲色彩。一个肃穆的空八度动机式音型引入主旋律,先由单簧管唱出,然后是长笛在呢喃的小提琴上独奏。对比的第二主题是一个具有思慕之情的上行旋律,令人联想起格鲁克的巴黎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极乐世界一场中著名的长笛独奏。这一乐章充分发展了交响奏鸣曲式,结束前有一段自由的华彩。

第三乐章,回旋曲,小步舞曲速度,G大调,3/4拍子,回旋曲式。这个精美的洛可可风味的末乐章采用法国回旋曲式,基本主题第一次都出现在独奏乐器上,这一主题回复三次,每次都略事装饰。各插段都是以晶光璀璨的炫技开始,然后在音乐内容上越来越丰富,中间一个插段按法国习惯主要采用小调,最后一个插段结束在自由华彩上。接着,转入回旋曲基本主题的最后一次回复,最后几个小节似乎在温柔地抚爱。

===========================
《降B大调巴松管协奏曲》K.191,作于1774年。此曲是莫扎特唯一流传于世的巴松管协奏曲,也是他的第一部管乐协奏曲。此曲是巴松管作品中的典范,不仅巧妙地运用了巴松管高中低音域的音色,独奏极富表现力,而且整首作品振奋辉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一乐章,快板降B大调,协奏曲型奏鸣曲式。以乐队合奏快活的第一主题开始,具有当时协奏曲作品中长见的切分音特色,在双簧管和圆号的引导下,第二主题以第一小提琴表现,然后是华丽的尾声。  第二呈示部由独奏大管悠然的演奏出第一主题,在突出了大管的技巧后,第一小提琴与大管以对话的方式来表现第二主题,发展部再次重点表现了大管的技巧。再现部大管部分以多姿多彩继续扩大,第二主题由大管与小提琴互换角色复现,有一段华彩乐段。第一乐章显示了这首曲子的阳光之处,带有英雄的主题。
     
第二乐章,行板F大调抒情地。省略发展部的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类似于格鲁克《奥菲欧》中的咏叹调,先是以加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优美的唱出,接着大管重复演奏。第二主题由大管演奏,加以双簧管多彩的助奏。发展部被省略,经过c小调推移部,直接进入再现部。
     
第三乐章,回旋曲式,小步舞曲速度,降B大调。是优雅风格的作品里常见的小步舞曲终曲乐章。在乐队的伴奏下,大管逐渐进入,在华彩乐段后,独奏大管在弦乐的模仿轮唱之下,优雅的表现主题。其中,主题复现有多次的回旋曲式,回旋曲式主题采用二段体结构,是一种宫廷风味,舒缓宽广的小步舞曲。  第一副主题以大管技巧化的快速音群为中心,第二副主题转为g小调依然由大管演奏。最后终曲部分,以一段华丽的旋律激昂的结束全曲。

【古典音乐】伯姆《莫扎特-单簧管、长笛、巴松管协奏曲》1975[FLAC+CUE/整轨]

【古典音乐】伯姆《莫扎特-单簧管、长笛、巴松管协奏曲》1975[FLAC+CUE/整轨]

专辑曲目:
01. 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622 - 1. Allegro    [0:13:05.00]
02. - 2. Adagio    [0:08:09.00]
03. - 3. Rondo (Allegro)    [0:09:36.00]
04. Flute Concerto No.1 in G major K.313 - 1. Allegro maestoso    [0:09:39.00]
05. - 2. Adagio ma non troppo    [0:09:43.00]
06. - 3. Rondeau (Tempo di Menuetto)    [0:07:55.00]
07. Bassoon Concerto in B flat major K.191 - 1. Allegro    [0:07:11.00]
08. - 2. Andante ma adagio    [0:07:39.00]
09. - 3. Rondo (Tempo di Menuetto)    [0:04:24.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