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布赫宾德《莫扎特-第11、12、13钢琴协奏曲》2004[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钢琴文化乐评 |
分类: 钢琴音乐、键盘音乐 |
专辑名称:Mozart - Piano Concertos No.11.12.13
钢琴家、指挥家:鲁道夫·布赫宾德(Rudolf Buchbinder)
协奏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Wiener Symphonike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2003
发行公司:Profil
唱片版本:德国版
唱片编号:CD PH 04004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布赫宾德与维也纳交响乐团合作,自弹自指演奏莫扎特的三部钢琴协奏曲。钢琴家自己弹奏自己指挥,这种方式是莫扎特最喜爱的演奏方式,他的许多钢琴协奏曲首演都是由他自己自弹自指的。布赫宾德也采用这种莫扎特的演奏方式,与地道的维也纳交响乐团一起,重现莫扎特当年的辉煌,体现纯正的德奥情怀。
==========
《F大调第十一钢琴协奏曲》K413,作于1782年。1781年,莫扎特离开萨尔兹堡前往维也纳,这部作品作于他趋于自己独立之后不久,所以被认为是他自己进一步追求个性表现的开始。
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开头由合奏呈示第一主题,承接第一主题后的乐句,由中提琴与小提琴对话,第一、第二小提琴对位。第二主题先以C大调,转入F大调反复。主奏钢琴引出第三主题,以快速音群变奏。发展部钢琴演奏从呈示部主题中提炼,但呈示得像是异质的新主题。再现部除第二主题以主调冉现外,均按呈示部方式进行,华彩开始前,追忆呈示部第一主题后的副主题。
第二乐章,小广板,降B大调,始终以阿尔贝蒂低音(Alberti
bass)伴奏的主题,形式为含乐队序奏的二段体。以主奏钢琴为主体的主部,由主题及含调性膨胀的反复和新插入句等一系列反复两次,然后以简单的尾奏结尾。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速度,F大调,回旋曲式。开头以乐队奏32小节回旋曲主题为小步舞曲形态。乐队之后主奏把主题单纯地变奏。主题的前后半段分别被主奏钢琴、乐队或弦乐队以变化反复。回旋曲和第二段以高四度反复新要素而转成降B大调,非常优美。第三段达成尾奏效果,主题在最后作各种各样变奏,弦乐奏主题,钢琴以四度音程及辉煌的音阶回应,强有力的合奏推向高潮,圆号再奏主题,钢琴回应,双簧管再回应,构成美丽的回声。
==========
《A大调第十二钢琴协奏曲》K414,作于1782年。
第一乐章,快板,A大调,协奏曲型奏鸣曲式。优美的第一主题支配全乐章,第一主题曲由两小节纤细的气氛导出,第二主题则由丰盈的半音进行导出,都具优雅的表情。乐队表现这两个主题后,主奏钢琴先呈示第一主题,冉承续各乐队在表达两个主题的尾奏衍生出的有E大调倾向的副主题。在强调E大调属和弦的经过部之后,第二主题上场,钢琴的快速音群,发展部以E大调新主题开始,转入转调部分,悠悠下降的低音弦音型构成转调结束,主奏钢琴演奏第一主题而引向再现部。再现部第二毛题以主调出现,新的经过句由主奏钢琴呈现,最后以华彩结束。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其旋律来自J.C.巴赫,当时J.C.巴赫辞世,莫扎特以此旋律表示哀悼。为全乐队序奏的二段体,序奏又分3部分。按J.C.巴赫的习惯在主题8小节呈小后,第一乐章第一主题改变姿态登场,主奏钢琴承续主题而移入主部,便进行优美的转调。第二段转回D大调。
第三乐章,稍快的快板,A大调,回旋曲式。由乐队序奏部呈示出回旋曲的两个主要主题,两个主题互为对比。序奏结束后,钢琴上场演奏新主题,新主题后半部具第二个主题特征附点节奏的动机,形成两个主题的中介。由主题A开始回旋曲第一段,乐队与钢琴轮流表现。第二段除了插入新的副主题而加以扩大外,可视为第一段的反复。在这第二段中,具特色的附点音符动机,在圆号持续音上持续9次之多。在这之后,华彩而引出尾奏。
==========
《C大调第十三钢琴协奏曲》K415,作于1782-1783年,1783年3月23日,在约瑟夫三世亲临下,于维也纳鲁克剧场首演。
第一乐章,快板,C大调,协奏曲型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类似进行曲节奏,先以卡农方式奏出,C大调明亮地进行后,暂停于属音的强奏声中。属音一旦以持续音姿态转成低音部后,小提琴两声部有优美的对唱,再进入C大调。序奏结尾意大利式序曲常用动机,极似《第四十一交响曲》开头音乐。在序奏后,弦乐第一主题引出钢琴,钢琴接过第一主题后再表现第二主题,形成快速音群。发展部以钢琴奏新主题开始,追求对位技法.从G大调转C大调再转a小调,钢琴奏华丽乐句时,弦乐低吟第一主题。音型反复转调,转为c小调后为慢板,钢琴表现第一主题。再现部按惯例,第二主题也转为主调再现,强调C大调,尾奏采用开头全合奏的副主题为素材。
第二乐章,行板,F大调,主题先由小提琴表现,钢琴独奏后,乐队再反复一次。接着钢琴在弦乐伴奏下奏歌调,第二段钢琴奏新旋律。
第三乐章,快板,C大调,回旋曲式。A段钢琴先奏主题,乐队辉煌地发展,如歌似的副主题上场,低音管给以巧妙的润色。B段主奏钢琴以c小调演奏慢板主题,乐队悄悄加入演奏,木管乐器既柔和又缱绻,延长记号后转回快板,回旋主题第二次上场,钢琴主奏扮演主要角色,以16分音符快速技巧化地演奏经过部,牧歌似的主题以G大调。经过部后探索般地以慢板再导出主题,全体合奏后转a小调,形成回旋曲中间段,钢琴以琶音及音阶绚丽地交织成一休,弦乐几次交替演奏前半部主题的动机,经转调,通过c小调而稳定于G大调,牧歌主题改由钢琴表现。A段的回旋终结后,B段以相同方法,弦乐改为拔奏,钢琴主奏转回快板。然后是最后
A的尾声,钢琴扮演主题回想的角色,极尽田园优美的诗情。全乐章结构为A-B-A-C-A-B-A。
专辑曲目:
01. Piano Concerto No.11 in F major K413 - 1.
Allegro [0:09:34.25]
02. Piano Concerto No.11 in F major K413 - 2.
Larghetto [0:07:08.17]
03. Piano Concerto No.11 in F major K413 - 3. Tempo di
Minuetto [0:05:32.43]
04. Piano Concerto No.12 in A major K414 - 1.
Allegro [0:10:33.70]
05. Piano Concerto No.12 in A major K414 - 2.
Andante [0:07:34.35]
06. Piano Concerto No.12 in A major K414 - 3.
Allegretto [0:06:54.55]
07. Piano Concerto No.13 in C major K415 - 1.
Allegro [0:10:28.65]
08. Piano Concerto No.13 in C major K415 - 2.
Andante [0:07:02.12]
09. Piano Concerto No.13 in C major K415 - 3.
Allegro [0:08: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