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黄蒙拉《小提琴炫技小品集》2005[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小提琴文化乐评 |
分类: 西洋弦乐(小提琴大提琴吉他) |
专辑名称:Violin Showpieces
演奏家:黄蒙拉(小提琴)、乔凡尼(钢琴)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小提琴
发行时间:2005
发行公司:环球天韵
唱片编号:476 8362
专辑介绍:
在成功签约全球四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环球唱片”九个月之后,才华横溢的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黄蒙拉于9月28日正式推出精心制作的首张个人录音室专辑《小提琴炫技经典小品》。这张以精湛的演奏技巧、个性化的独到理解和严谨的演绎风格而完成的唱片,不仅成为今年内地古典乐坛最华彩纷呈的演绎作品之一,更是黄蒙拉这位中国本土培养的年轻小提琴演奏家迈向世界顶级演奏家行列的起步见证。
2002
年10月的意大利热那亚成就了一个中国青年的梦想和属于中国的音乐荣耀。当时刚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毕业的黄蒙拉,只身参加第 49
届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在这项世界顶级小提琴专项赛事中,黄蒙拉一举夺得了金奖、最佳帕格尼尼随想曲演奏奖和纪念马里奥罗·明内里奖,成为继吕思清、黄滨之后中国第三个帕格尼尼金奖得主,而且这是中国人连续八年折戟帕格尼尼赛后,首次由本土培养的选手在世界古典乐坛争得的顶级荣誉。在三位曾获金奖的中国选手中,黄蒙拉是唯一没有留学经历,也是得奖年龄最小的一位。
黄蒙拉 1980
年出生,四岁起跟随当时上海电影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张欣学习小提琴。八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小学毕业后,以第二名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并于
1998
年顺利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在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俞丽拿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黄蒙拉练就了高超的演奏技巧,伴随着对音乐敏锐的感悟力和无穷的享受欲,他开始崭露头角。1999
年,在俄罗斯杨波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观众奖、最佳浪漫派技巧型乐曲演奏奖:2000
年在波兰卢布林维尼亚夫斯基及利宾斯基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中获得青年组银奖;2001
年获得日本仙台国际小提琴协奏曲比赛金奖,同年获得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优秀表演奖。在获得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后,他被破格录取为上海音乐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虽然没有留学经历,这丝毫没有桎梏黄蒙拉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尤其以高难度而闻名的帕格尼尼作品不仅演奏技巧纷繁复杂,飘逸的浪漫主义色彩重现也是考验乐手的关键。而黄蒙拉自幼接受俞教授的严格训练,锻造出“缁铢必纠”的严谨。大量的阅读和对著名乐手表演的透彻研究,培养了他独特的领悟力和应变力。在帕格尼尼赛上,他就是以临时排练了三天的曲目征服了评委,充分展示了他在小提琴演奏上的造诣。
黄蒙拉的演奏以技术见长,擅于把握高难度作品,稳定的心理表现和全情投入的表演情绪,使他的演奏既彰显一丝不苟的严谨,又融汇丰富的个性元素。听他演奏高难度曲目,没有向技术挑战的捉襟见肘,那份游刃有余的从容会从琴弦里扑面而来。这也成为这张新专辑最凸现的特点。
专辑的全部曲目由黄蒙拉亲自选取,从他参加帕格尼尼赛的获奖曲目到个人演奏会的压轴保留曲,首首都是对演奏者技术能力和音乐感染力的苛刻考验。这
12
首小品样式的独奏作品,风格跨度大,音乐景致缤纷多姿,炫技表演随处可见。既有技巧华丽、灵活妩媚的由伊萨依改编的圣·桑“圆舞曲随想曲”;也有不张扬技巧繁复,展现古典乐派典雅风格的贝多芬的“G大调浪漫曲”。克莱斯勒的“中国花鼓”挥洒出小提琴无限的表现力,而帕格尼尼的“‘我心惆怅’引子和变奏”的超高难度,则是把黄蒙拉全面的演奏技巧,纤毫毕现得展现在飞旋的音符里。……之所以首次出碟就选择录制这样挑战小提琴演奏极限的作品,既是黄蒙拉超强自信的展露,也是把自己对音乐最本真的享受欲望,用征服技术难度的形式表现到了极致。
这张唱片的整体感协调,以娴熟的技术驾御能力,演绎出轻快优美、令人赏心悦目的旋律。担任唱片中钢琴伴奏的是意大利演奏家乔凡尼。卡塞拉,他也是黄蒙拉参加热那亚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的官方钢琴伴奏。所以,这也是一次帕格尼尼赛夺冠最原汁原味的还原。专辑的录音制作由发烧大碟《阿姐鼓》的录音师苏前操刀完成,音色表现忠于本色,空间感通透,音乐层次丰富,保证了
DG “黄标”的高品质。
黄蒙拉《小提琴炫技小品集》也是环球天韵制作的第一张古典乐专辑。以极具亲和力的旋律和充满个性魅力的演绎,塑造适合现代人欣赏的古典音乐,将成为环球天韵的诉求。更多环球天韵旗下的杰出音乐家将被激发出独特的才情,演绎出最具环球品质的音乐作品。
黄蒙拉在自己的第一张录音中就选择了那么多首考验自己音乐修养的小品,而且其中诸多是海菲兹、米尔斯坦等前辈大师的拿手好戏。从格鲁克、贝多芬、帕格尼尼至萨拉萨第、拉赫玛尼诺夫、克莱斯勒,跨越几个世纪,音乐风格包罗万象。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他对自己发出的巨大挑战。
何况,如今这些小提琴文献中的“可口甜点”正被他的很多同行所轻视、忽略,认为不能展示自己全面的实力。这真是天大的误解,殊不知这些小品对演奏家而言是真正的“试金石气有时将它们演绎好,其难度甚至不亚于演奏一部协奏曲或奏鸣曲。幸而黄蒙拉深知这一点,
将它们重又带回听众面前。
聆听唱片之前,脑海中浮现出这些年中现场欣赏黄蒙拉演奏的点点滴滴。在他演奏的诸多优点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他音乐中的那份“真”,正是他的“真”,曾打动了我多次。相比青年音乐家中愈演愈烈的“作秀”趋势,他的演奏显得如此自然,一切着眼于音乐,这显然也是最难能可贵的。相信音乐外的黄蒙拉也是同样的朴实,这一点,只需看看印在唱片内页中的他的那份艺术简历就可得知。相比一些写的天花乱坠的简历,他的那份显得异常简短而直白,但却是含金量十足、沉甸甸的。而他在这张唱片中的演奏也就成了最好的证明。
作为帕格尼尼比赛的夺魁者,在自己的录音中自然少不了演奏这位作曲家的作品,黄蒙拉选择了《钟》((b小调协奏曲》第三乐章)和《我心惆怅主题与变奏曲》。前者恐怕是帕格尼尼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黄蒙拉的琴声显得晶莹剔透,将钟声的音效模仿的惟妙惟肖。后者是部具有高难度技巧的无伴奏作品,它的难,不仅是从单纯的技术角度来看,就音乐而言亦然。由此,它历来令很多提琴家望而生畏,但这恰巧是黄蒙拉当年的参赛曲目之一。
从那带有随想性质的引子开始,他的演奏顿显扣人心弦,让人对以下将发生的一切充满期待接连而来的六个变奏同样应对自如,几处高难度的技术片段,也完全是信手拈来。圣桑一依萨伊的《随想曲,圆舞曲式练习曲》,不仅有着华丽的技巧,更有着丰富多变的音乐性格,过去曾是奥依斯特拉赫、柯冈等提琴大师的最爱,但近年来却少见优秀的演绎。黄蒙拉在此的演奏无疑又令人为之一震,这首作品到了他的手中仿佛成了一颗精美的糖果,其中闪电般的琶音经过句、换指八度、大量的三度和十度、疾飞的顿弓等等在他拉来得心应手、毫不含糊,且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让我们再将视线集中到他演奏的几部带有典型民间色彩的作品上来。他演奏克莱斯勒《中国花鼓》风格很是纯正,对比明显,既有着持续不断的热烈、喜庆的气氛,也带有几分抒情与沉思。在萨拉萨第的《哈巴涅拉》和《纳瓦拉霍达》中,他注重对其中复杂多变的舞曲节奏的把握,有很好的分寸感,正因如此,他的演奏显得颇为生动,让听者兴致盎然。遗憾的是,他没有将以上两首的优点保持到瓦克斯曼《卡门幻想曲》中,整首作品的演奏显得过于冷静,有时甚至略显拘谨,音乐情绪缺乏变化,少了几分作品中所蕴涵的炙热、狂放。唱片中还收有格鲁克《旋律》、贝多芬(G大调浪漫曲》、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等多首抒情作品,线条流畅,气息控制得当,感情流露自然,但仍显得过于工整,音色单一,不足以令人过耳不忘。
从这第一张唱片听来,黄蒙拉己渐渐走出比赛的光环,朝着真正成熟的方向迈进,他音乐上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相信他一定不会让对他充满期待的听众们失望。
专辑曲目:
01. Paganini / La Campanella(From Violin Concerto No.2 In B
Minor) [0:08:37.45]
02. Kreisler / Tambourin Chinois Op.3
[0:03:46.33]
03. Sarasate / Habanera Op.21 No.2
[0:04:28.54]
04. Waxman / Carmen Fantasy(Based On Themes From Bizet
Opera) [0:10:53.22]
05. Saint-Saens / Caprice(After Etude En Forme De Valse Op.52
No.6) [0:07:58.55]
06. Ysaye / Reve D'enfant Op.14
[0:04:42.18]
07. Sarasate / Jota Navarra Op.22 No.2
[0:04:49.15]
08. Prokofiev / March(From The Opera 'Love For Three
Oranges') [0:01:39.03]
09. Rachmaninov / Vocalise Op.34 No.14
[0:06:18.23]
10. Gluck / Melody(From 'Dance Of The Blessed Spirits' Of The
Opera Orfeo)
[0:03:16.49]
11. Beethoven / Romance No.1 In G Major
Op.40 [0:07:30.27]
12. Paganini / Introduction & Variations on 'Nel Cor Piu
Non Me Sento'
[0:10: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