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典音乐】富特文格勒《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科里奥兰序曲》2000[FLAC+CUE/整轨]

(2023-04-19 08:14:47)
标签:

无损音乐

古典音乐

交响乐

文化

乐评

分类: 交响乐、室内乐、管弦乐
专辑名称:Beethoven - Symphony No.7 & Coriolan Overture
演奏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指挥: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录音时间:1950
发行时间:2000
发行公司:Toshiba-EMI
唱片版本:2088日本版
唱片编号:TOCE-3724

【古典音乐】富特文格勒《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科里奥兰序曲》2000[FLAC+CUE/整轨]


专辑介绍:
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1886年1月25日—1954年11月30日)德国指挥家,作曲家。

在指挥上, 富特文格勒受到浪漫的彪罗和精确的尼基什的影响很大,从而揉成自己内在的、抒情的指挥独具特点。

作为上世纪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以他作代表的德国酒神指挥风格,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与托斯卡尼尼那客观理性、忠于原意的阿波罗式风格大大影响了后世的指挥;他演奏往往并不僵死于音符和标记本身,而是在深入的考察作品本身之后,将音符背后的音乐真意呈现出来。所以这样的演绎在顾及及原作的风格及结构上却有著更加鲜活的生命和内在统一的平衡。虽然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技术与今日的精确风格相去甚远,甚至被人描绘成为不停的颤抖,比如每次在重拍拍子上都是把几个动作连在一起,结果是一连串难以辨认的抖动,但他本身却有著一种难以说明的、磁石般的魔力及超人的音乐说服力,能凝聚、刺激乐团演奏出超过其本身水平的演奏。种种,均构成了他卓尔不凡、后人难以企及、模彷的独特风格。

=====================
A大调第七交响曲(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第92号。首次公演于1813年12月8日。

当贝多芬创作他的第七交响曲时,人们正注视着欧洲的版图被鲜血重新绘制。那是在1811~1812的秋、冬、春三季。这部作品在6月间完成,此时拿破仑战事已进入最后的高潮,大举侵犯俄国,旦夕之间溃不成军。当这部交响曲第一次上演时,拿破仑帝国已到达了分崩离析的最后阶段。

A大调第七交响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全曲共四个乐章。

第1乐章:稍稍持续地,活泼地(Poco Sostenuto--Vivace);4/4拍、6/8拍;带有引子的奏鸣曲式

引子很长,展开得很充分。一个雄伟而朴素的主题在乐队中至上而下地阔步走来,除了用全乐队的全奏和弦偶尔加以强调外,甚少渲染.这个素材和另一个更优美、娇柔的第二主题结合起来宏伟地展开。接下去才是这一乐章的快速的主要部分,它是根据一个轻松、跳跃的音型写成的,伯辽兹对此极感兴趣,把它称之为农人的轮舞。

但不久它就逐断增强,超越了任何人间舞蹈的界限。它巨大的能量从未失去控制,但贝多芬的同时代人对它感到迷惑。例如,本章结束前的一段著名音乐使韦柏感到吃惊,他大声喊到:贝多芬“是该进疯人院了”。这段音乐出现在尾声中,在乐队的低音区,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着一个强有力的五音乐句,不断地反复(来自那个跳跃的主部主题),上方的乐队增强到宏伟的最后高潮。

第2乐章:小快板(Allegretto);2/4拍;自由的三部曲式

虽然标记是Allegretto,但这一乐章绝不是轻快的。贝多芬曾犹疑过,是否把它标为Andante。它开始时,是由木管吹奏的柔和长音和弦.以后是低音弦乐器上安静的节奏搏动—与其说它是一支旋律,倒不如说它是不停跳动着的心脏,它一直伴随着这整个主题和后面的一组变奏。

围绕在它周围的是中提琴和大提琴交织起来的声部。不久,伤感的a小调转到明朗的大调中去,单簧管和大管在这里用另一种节奏吹了一些更为流动的旋律。即使在这里,如果你留心听的话,以前的节奏搏动仍在乐队的低音区轻声地作响。当高潮平息下来的时候,这主题的片断时而在这个乐器上,时而在那个乐器上低声耳语,最后,这一乐章在小提琴的叹息、回响声中结束。

即使在这部交响曲的首次演出中.这个Allegretto就被听众要求重演;对慢板乐章来说.这是少有的荣誉。它不久就受到普遍的欢迎。

第3乐章:急板(Presto);3/8拍;谐谑曲

谐谑曲充满着使人惊异的爆发性和动力性的对比,这倒不是由于它轻快的节奏、多变的乐队色彩以及情趣横溢的机智,而是由于各主题的绝妙联系和曲式上的高度完善。开头两小节的坚实笔触用细雨般的顿音加以对比:

这个突然的对比在开头的小节(这时缩剩前面的四个音符)从弦乐组的低音区跳向高音区时.变得更为强烈。这时,妙趣横生的三声中部中两个音符构成的短小音型在木管的高音区中来回摆动,和主要部分呼应。

三声中部本身即富有对比,它出其不意地从谐谑曲各主要段落中突现出来.它再一次地从头至尾再现。在本乐章的末端,当它好像还要作第三次反复时,被全乐队演奏的五个尖锐和弦打断,令人感到幽默的不耐烦。

第4乐章:辉煌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2/4拍;奏鸣曲式

在旋风般的末乐章中,舞曲的冲力以更有力的方式出现。确如瓦格纳出于对贝多芬的仰慕,把这乐章称为“舞曲的极品”。开头的主题可理解为一种大型的弗吉尼亚舞曲,但不久它就发展成壮丽无比的、令人激动的篇章,使任何舞蹈花式都相形见绌。

这种不停息的旋动席卷全篇,像是酒神的狂怒;一个高潮接着一个。奇怪的是,这些都发生在传说的奏鸣曲曲式之内,它最后结束在难以描述的宏伟的尾声中。

=======================
科里奥兰是传说中的罗马英雄,莎士比亚以他的故事写成一部悲剧。传说491年罗马发生饥馑,科里奥兰提出,接受救济的民众必须同意废除保民官制度,否则不发给赈灾粮。为此他受流放的惩罚,后投奔沃尔西国王,带领沃尔西人打回罗马,在其母与其妻的恳求下,才从罗马撤兵。莎士比亚悲剧由维也纳剧作家科林改编为歌剧,贝多芬于1807年为它创作了这首序曲。这首序曲表现的是英雄科里奥兰为了比他本人更崇高的东西而放弃了复仇,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科里奥兰由于放弃了指挥权而被沃尔西人谋害;而在科林的剧本中,他则是自杀。瓦格纳对这个人物的评介是“他野性难驯,不虚伪,也不谦让。”

这首序曲OP.62,C小调,奏鸣曲式,以科里奥兰本人庄严的姿态开头,紧接着是他的愤怒不安,他愤怒的对抗被一个柔美的主题打断,形成传统奏鸣曲—快板曲式中的对比。这个主题可理解为科里奥兰亲人们的乞求。在发展部,表现了英雄内心的犹疑不决,内心的矛盾,荣誉的崩溃,以及不以苦乐为意的自我毁灭而获得的胜利。结尾,乐队渐渐沉浮在一片寂静之中。

【古典音乐】富特文格勒《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科里奥兰序曲》2000[FLAC+CUE/整轨]

【古典音乐】富特文格勒《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科里奥兰序曲》2000[FLAC+CUE/整轨]

专辑曲目:
01.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 1. Poco sostenuto - vivace    [0:12:58.37]
02. - 2. Allegretto    [0:10:17.38]
03. - 3. Scherzo(Presto - Assai meno presto)    [0:08:40.62]
04. - 4. Allegro con brio    [0:06:59.50]
05. Coriolan Overture op.62    [0:08:39.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