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莱纳《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1987[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交响乐文化乐评 |
分类: 交响乐、室内乐、管弦乐 |
专辑名称:Brahms - Symphony No.4
指挥:Reiner
演奏乐团:The Royal Philharmonic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作品
录音:K.E.Wilkinson
发行时间:1987
发行公司:Chesky
唱片编号:CD6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Reiner晚年在英国替Decca(Reader Digest)灌录的精选之一,The Royal
Philharmonic在这位伟大指挥的驱策下,水准明显比平时好两成,弦乐在终章表现十分好,全曲演来流畅,虽没有甚么神来之笔,但亦不失生动精华。录音保持kenneth
Wilkinson的一贯水准,弦乐音色可人,木管airy,钢管的brughtness亦足可照人。
莱纳棒下的勃拉姆斯是热情的、具有动感的;而不是一般听到的温暖含蓄到甚至有点慢条斯理、拖泥带水的勃拉姆斯。在莱纳的心目中,勃拉姆斯是神气活现的古典英雄,一身傲骨地向世人展示他的总结。第四乐章从一开始的铜管和弦乐以低音音型坚强的显示,你就知道莱纳就是莱纳,他由始至终都没有把张力松驰下来。勃拉姆斯素有变奏曲之王的称号,莱纳的精彩演出正是他这首集变奏技法大成之作的最佳示范。
这张专辑入选《The Absolute Sound》(TAS)榜单
(刘汉盛):莱纳也跑到伦敦录音?是的,他还与维也纳爱乐合作的唱片哩!也是Wilkinson在伦敦Walthamstow
Hall录的,还是RCA在英国录制的那种透明的音色,弦乐听起来比Decca要犀利得多。有些人无法接受莱纳挨近勃拉姆斯,但是,假若您能接受索尔蒂所指挥的勃拉姆斯,并且奉为上品的话,您又有什么理由不能接受莱纳的勃拉姆斯呢?
“记得有人说莱纳听了自己这个勃拉姆斯录音感动的哭了,这个版本确实有值得聆听的地方。这个版本有勃拉姆斯傲骨凛然的霸气,却又不失铁汉的柔情,前者可以听他的第四乐章,后者可以听他的第二乐章。
虽然将录音的优劣也放在版本比较的考量有一点奇怪,但是却必须说,录音确实会影响聆听时的整体感受。就如之前说过的,莱纳这个录音诠释的非常爽朗,而且又不缺曲子中的灰暗面,如果你可以接受索尔蒂的诠释方法,那么应该可以轻易接受这个莱纳的最后录音。”
——以上引用蓝昌松先生的评点。
这是一张著名的录音,莱纳首乐章主题速度过快,皇家爱乐的弦乐还没有完全放开。但莱纳终究功力不凡,乐队是渐入佳境。之后的几个乐章都完成得很好,莱纳的独有气质在末乐章尤为突出。
总之是一次上佳水平的演绎,虽然不是完美级别。
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本曲完成于1885年,同年十月由勃拉姆斯亲自指挥首演。
作者从1884年夏就已经开始创作本交响曲,历经一年才告完成,由此可见勃拉姆斯那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本交响曲和作者其他三部交响曲在性格上迥然不同:第一,它具有前三首交响曲中所没有的忧愁色彩,即后人所说的“古典悲剧性”。其实在这以前,勃拉姆斯也常在他的作品中抒发忧愁的情思,但像本曲这样,以忧愁作为乐曲的基调,却属首次。它的第二特征是,全曲以“古老”的手法写成。当然,古老、典雅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所显示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本交响曲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一直未能得到普遍的理解。但本曲的深刻隽永,终于逐渐被听众所接受。本曲在勃拉姆斯生前,就已经常被演奏,而且经常博得满堂喝采。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从容的快板,e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这是洋溢着淡淡伤感的乐章,
寂寞的情怀,呜咽般的哀诉,深深地打动了人心。
第二乐章 中庸的行板,E大调,6/8拍子。很多乐评家认为,
作者虽然将本乐章写得古老而晦涩,可是旋律所表现出的凝重、沉静的美感,却决非其他交响曲可与之比拟。简朴而沁人心脾的柔美主题,仿佛描绘了仲夏夜里的美梦。
第三乐章 谐谑曲,C大调,2/4拍。充满着不可遏止的欢乐,生机盎然,
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沸腾之感,那气势磅礴的气氛,极像一首狂热的乡村舞曲。
第四乐章 G大调,3/4拍。
本乐章是全曲的高潮。乐章主题在“固定低音”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变奏,乐队的木管组和铜管组一齐奏出庄严、宏伟的和声旋律。本乐章具有深刻的悲剧性,各种悲哀、绝望、愤怒以及骚乱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毁灭性的结局。这一悲剧结尾反映了一种"宿命论"的影响,表现出作曲家内心的苦恼与孤独。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评价,“我们很难举出一个比勃拉姆斯的思想感情与古典精神距离更远的作曲家。勃拉姆斯对古典精神的实质抱着完全错误的见解,对于如何获得古典精神这一点当然也是见解错误的。古典艺术并不古板严峻,古典艺术的精神主要是重视感性,对事物的外表采取欣然享受的态度。莫扎特在整个音乐史中也许是唯一真正的古典作家,他就是一个与禁欲主义者截然相反的人。没有一位作曲家像他那样为了声音而关心声音的,就是说追求纯粹属于声音的美。但一切伟大的古典艺术都是这样。现在许多自命为崇拜‘希腊精神’的人假定能看到当年巴第农神庙的真面目,染着绚烂色彩的雕像,用象牙与黄金镶嵌的巨神,或者在酒神庆祝大会的时候置身于雅典,定会骇然而走。然而在勃拉姆斯的交响乐中,我们偏偏听到所谓真正‘古典的严肃’和‘对于单纯的轻蔑’。固然他的作品中具备这些优点,但这些优点与古典精神正好背道而驰。认为第四交响曲中的勃拉姆斯是古典主义者,无异于把
生活 在
荒野中的隐士称为希腊精神的崇拜者。勃拉姆斯的某些特别古板和严格的情绪,往往令人想起法国小说家阿那托·法朗士的名著《泰伊丝》(Thais)中的修士;那修士竭力与肉欲的诱惑做英勇斗争,自以为就是与魔鬼斗争;殊不知上帝给他肉欲的
诱惑,正是 希望
他回到一个更合理的精神状态中去,过一种更自然的生活。反之,修士认为的虔诚苦修的行为,例如几天几夜坐在柱子顶上等等,倒是魔鬼引诱他做的荒唐勾当。勃拉姆斯始终努力压制自己,不让自己流露出剌激感宫的美,殊不知他所压制的东西绝对不是魔道而恰是古典精神。”
专辑曲目:
01. Beethoven / Egmont Overture
[0:07:40.65]
02. Brahms / Symphony No. 4 - Allegro non
troppo [0:11:19.42]
03. Brahms / Symphony No. 4 - Andante
moderato [0:12:50.30]
04. Brahms / Symphony No. 4 - Allegro
giocoso [0:06:32.25]
05. Brahms / Symphony No. 4 - Allegro energico e
passionato [0:09:38.6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