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25辑】阿巴多、柏林爱乐乐团《DG录音全集》2018[FLAC+CUE/整轨]

(2023-03-11 19:45:03)
标签:

无损音乐

古典音乐

交响诗

文化

乐评

分类: 交响乐、室内乐、管弦乐
专辑名称:The Complete Deutsche Grammophon Recordings cd25
长笛演奏家:伊曼纽尔·帕胡德(Emmanuel Pahud)
合唱团:柏林广播合唱团
演奏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诗
录音时间:2001
发行公司:DGG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00289 483 5293

【第25辑】阿巴多、柏林爱乐乐团《DG录音全集》2018[FLAC+CUE/整轨]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柏林广播合唱团,与长笛演奏家帕胡德合作,演奏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音乐会组曲。

==========
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作于1892-1894年。这首梦幻一般的交响诗《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德彪西的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可以认为,德彪西通过这一音诗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从这个标题可以知道,他的音乐是受他的朋友斯蒂芬·马拉美的著名诗篇启发而写的《牧神午后》。虽然这首短小的音诗以其异国情调的旋律和难以捉摸的和声使许多听众困惑不解,但是,另人感到惊奇的是,它获得了普遍的赞赏,始终是作者最脍炙人口的管弦乐杰作之一。

这首乐曲带有些神秘和虚幻的气氛,内容是:烈日当空,半神半兽的牧神躺在树荫下休息。他似睡非睡,胡思乱想,感到自己模模糊糊地进入了埃特纳山仙境。在那里,他见到仙女在舞蹈,并且和爱神维纳斯度过了魂消魄散的时刻。正当他因为亵渎神明要受到惩罚的时候,他又昏昏沉沉睡着了。德彪西解释这个作品时说:“我不是用音乐来作为马拉美这首诗的姊妹篇,它可能只是这首诗的背景,为了把人们带到和诗相似的意境之中”。马拉美听到德彪西的这首音乐之后说:“德彪西的音乐,大大地丰富了和超过了我的诗意”。

作品分三个段落:开始,由一支长笛吹奏出一段牧歌风的音调,这个曲调在乐曲里反复出现。它在不断变化的伴奏陪衬下,给人一种飘浮不定的、梦幻般的意境。主题先由双簧管演奏。它的曲调甜美、热情。描绘牧神和维纳斯女神在一起的情景;其它木管和弦乐接着奏出更加优美的曲调,表现牧神生活在甜蜜的爱情之中;梦境里发生的一切,一个一个地消逝了。牧神又回到朦朦胧胧的睡意之中,他感到疲倦、孤独。最后,竖琴下行音引出圆号和弦,结束全曲。

乐曲的开始部分,简单而无伴奏的长笛所吹出的旋律,仿佛是画布上刻画得十分分明的线条,它显然是表现了诗人马拉美笔下的牧神所吹奏的洋洋曲调。牧神亲自吹奏的那懒洋洋而变化多端的旋律,很快就融入温暖的天鹅绒般的圆号与木管声中,以及一串淙淙流水般的竖琴声中。乐队的色彩纤丽而细腻,弦乐分声部奏出轻轻颤动的震音。整个音乐使人感到波光粼粼,阳光明媚,暖气袭人,微风吹拂,牧神昏昏欲睡,梦境消逝在稀薄的空气之中。

==========
德彪西《夜曲》作于1897-1899年。这首作品据说是受怀斯勒《黑色与金色的夜曲与焰火》(作于1874年)及斯因邦的诗《夜曲》(作于1876年)的影响,德彪西自己这样说明:“夜曲的标题,在这里应作较一般性,尤其是较富装饰意味的解释。它不采用夜曲惯有的形态,而以特殊的印象与光影为焦点,烘托出所包括的所有意象。”

《夜曲》共包括《云》、《节日》和《海妖》3段,均为3段体。
1、《云》为以淡彩描绘而成的一种前奏曲。
2、《节日》为谐谑曲风格,其热闹气氛是五度音程充满活力的伴奏音型引导下呈示的主题。当竖琴的上行滑奏有如烟火般灿烂辉煌时,天上有云彩在移动,最后是一支队伍的走近,主题回想后,队伍远去,倦怠随之而来。《海妖》以波状旋律的女声合唱为主要主题,合唱无歌词,只是一种发音,它表达的是女妖那种妖惑而又独具魅力,足以使船只沉没,水手置于死地的神秘力量。
3、《海妖》里可以听到海的音乐,以及无限细致的节奏。在月光映照下,海面波光粼粼,远远可以听到海妖的神秘喧闹的歌声。”

德彪西的解说为:“《云》是天空中常有的情景,柔软,洁白如絮,消失于灰色的苦恼之间的云。它悠缓、宁静的移动姿态仿佛就在眼前。《节日》如耀眼炫目的强光突然涌现,以独具舞蹈气氛的旋律、节奏来表现。有插入乐句表示参加节日庆典而加入其中的游行(眩惑如梦般的幻影)。游行的基调以后仍连续不断地出现,这是节日庆典,由音乐和整体节奏呈现华丽灿烂而又尘土飞扬的热闹节庆场面。

==========
五幕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作于1892-1902年。此剧是德彪西唯一完成的歌剧,也是印象主义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歌剧。在这部歌剧中,德彪西也充分地运用了印象主义音乐的表现手法。此剧是那么的神秘、精致,音乐细腻唯美,尤其是木管、弦乐,透着梦一般的丝滑,是典型的德彪西式的器乐风格。

通过和声、乐队配置以及音色编织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德彪西充分展示了他对剧本情境和人物的敏锐体察和感应,从而极为准确地揭示出梅特林克作品中那种笼罩在迷雾中的暧昧灰色气氛,以及人物内心的矛盾、彷徨和迷茫。虽然《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貌似远离现实,但却通过其稠密的象征内涵,对现实人生发出具有悲观主义的深切感叹。

【第25辑】阿巴多、柏林爱乐乐团《DG录音全集》2018[FLAC+CUE/整轨]

专辑曲目:
01. Debussy / 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 L.86
02. Debussy / 3 Nocturnes L.91: I. Nuages: Modere - Un peu anime
03. Debussy / 3 Nocturnes L.91: II. Fetes: Anime et tres rythme - Modere mais toujours
04. Debussy / 3 Nocturnes L.91: III. Sirenes: Moderement anime
05. Debussy / Pelleas et Melisande - Concert Suite L.88: Acte I. Une foret
06. Debussy / Pelleas et Melisande - Concert Suite L.88: Acte II, scene 1. Une fontaine dans le parc
07. Debussy / Pelleas et Melisande - Concert Suite L.88: Acte III, scene 2. Les souterrains du chateau / Acte IV, scene 2. Un appartement dans le chateau
08. Debussy / Pelleas et Melisande - Concert Suite L.88: Acte V. Une chambre dans le chateau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