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瓦尔特《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1995[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交响乐文化乐评 |
分类: 交响乐、室内乐、管弦乐 |
专辑名称:Brahms - Symphony No.4
合唱团:西方学院音乐会合唱团(The Occidental College Concert Choir)
演奏乐团:哥伦比亚交响乐团(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指挥: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声乐作品
录音时间:1960、1963
发行公司:Sony Music
唱片版本:奥地利版
唱片编号:SMK 6447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演奏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悲剧序曲》,并指挥西方学院音乐会合唱团、哥伦比亚交响乐团,演绎《命运之歌》。
==========
《e小调第四交响曲》作品98,是勃拉姆斯所写的四部交响曲中最伟大的一部,也是最伤感、最古雅的一部。其实在勃拉姆斯所有的音乐创作中,伤感的情绪随处可见,但在这部作品中,伤感成了主宰一切的情绪,它渗透于作品的每一纤维中。
该曲和作者其他三部交响曲在性格上迥然不同:第一,它具有前三首交响曲中所没有的忧愁色彩,即后人所说的“古典悲剧性”。其实在这以前,勃拉姆斯也常在他的作品中抒发忧愁的情思,但像该曲这样,以忧愁作为乐曲的基调,却属首次。它的第二特征是,全曲以“古老”的手法写成。当然,古老、典雅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所显示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该曲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一直未能得到普遍的理解。但该曲的深刻隽永,终于逐渐被听众所接受。该曲在勃拉姆斯生前,就已经常被演奏,而且经常博得满堂喝彩。
这是一幅宏伟的秋天图画,开始的主题沉长而复杂,就连19
世纪后半期的作曲家也会望尘莫及。中间两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从第一乐章到第四乐章的过渡,作品中有浪漫主义的倾向,有勇猛奔放的谐谑曲,末乐章还把我们带入一个巴洛可时期的艺术殿堂。这是勃拉姆斯深思熟虑的产物。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e小调,2/2拍子,奏鸣曲式。音乐一开始,就由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相隔八度齐奏奏出了第一主题,这是一个充满伤感和沉思意味的抒情主题,在e
小调上奏出,没有引子预先铺设任何情绪,超出了传统习惯中在大型作品前往往有引子拉开序幕的处理,这种开门见山的作法使音乐独具特色。
第二乐章,中庸的行板,E大调,6/8拍子,用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写成。音乐开始就是第一主题,这个主题是一个以委婉的核心展开而构成的进行,先由法国号独白、然后用木管乐器在上方高八度的位置加强它:这支旋律,具有夏日美梦一般温柔和美妙,它使人们暂时忘却了所有的喧闹、动荡和疑问,忘却了压倒一切的蛮横力量,从而沉醉在明朗、宁静、温柔和沉着的气氛之中。在这里,勃拉姆斯以他平静而开朗的浪漫主义大师的心境,运用了十分简朴的素材,直接触及到了听众的心灵深处。
第三乐章,谐谑曲,愉悦的快板,C大调,2/4拍,用奏鸣曲式写成。也许正因为勃拉姆斯前三部交响曲排除了古典传统的用谐谑曲风格写第三乐章,所以作为他一生中所写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势心要以传统的作法搞个实验,同时也想通过这样的作法反映一下自己的生活感受的另一个方面。这个乐章虽然属于激进的谐谑曲,但似乎与贝多芬力度强烈的诙谐曲还是有一段距离,它的总体情绪还是抒情性的。它反映的是类似民间街头的节日,充满喧闹和不可遏上的欢乐,具有一种沸腾的活力和奋激的热情,与前两个乐章及最后的乐章构成了极好的对比。
第四乐章,G大调,充满精力和热情的快板,3/4拍,用变奏曲式写成。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高潮乐章,它充分展现了交响戏剧的内容及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在这里,勃拉姆斯采用了风格最古老的恰空(Cia-cona)即中世纪常见的“固定低音”,不免使听众吓了一跳,19
世纪的交响乐中居然出现中世纪的东西!
专辑曲目:
01. Symphony No.4 in E minor Op.98 - I. Allegro non
troppo [0:12:59.45]
02. - II. andante moderato
[0:11:48.50]
03. - III. Allegro giocoso-Poco meno presto-Tempo
I [0:06:29.12]
04. - IV. Allegro energico e passionato-Piu
Allegro [0:11:29.68]
05. Tragic Overture Op.81
[0:13:27.62]
06. Schicksalslied Op.54
[0:15:15.28]